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璧是我国古代诸多玉器类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便贯穿于我国整个历史时期。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玉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制作在承袭先秦之风的同时,造型、纹饰更为多样,功用也发生了变化。此外,由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受汉代谶纬神秘学说、道家神仙方术思想的影响,玉璧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文章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献实物资料,就汉代玉璧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化事象(即事物和现象),是区别该民族与他民族、这个社会群体与那个社会群体的重要依据之一。”民俗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种类,我国学把一般的民俗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游艺民俗和信仰民俗四类。信仰民俗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某种观念、意识、主张的极度信服与尊重,并以此作为自己思维和行为的准则”的习俗,即对某种“事象”的崇拜习俗。民俗具有传承性,同时又有变异姓,信仰民俗也不例外。但无论其怎样变化,都会留下一些痕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考  相似文献   

3.
重庆、四川、山东等地的汉代文物中均发现有“天门悬璧”图。有人认为“天门”中的璧具有“璧圆象天”的意义,但本文认为璧为日月的象征符号,其内涵又有和合阴阳、沟通人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画像中的车马出行图,其实质是墓主人的灵魂从地下世界赴墓地祠堂去接受祭祀。此类题材在画像中的频繁出现,证明祭祀祖先活动的图象是汉画像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斯文  刘云辉 《文博》2012,(2):10-16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盛的大一统时代,玉璧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玉璧继承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传统风格并且有新的变化,以其选料精美、工艺讲究、纹饰丰富、使用范围广泛、数量最多堪称经典。两汉时期考古发现的玉璧主要出土于诸侯王及其亲属墓葬中,本文在总结墓葬出土玉璧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出土情况和文献资料归纳出汉代玉璧的社会功能,着重介绍其作为葬玉的使用情况,据此分析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所反映的丧葬观念。  相似文献   

6.
汉代虽然开始摆脱神话时代而步入世俗的领地,但鬼神的观念仍占据人们的头脑,羽化成仙,长生不死,相信来世的思想成了人们真诚的信仰,他们希望把生前的享乐、富贵、车马舟船、百戏乐舞、庖厨仆人带到另一个世界去,于是在画像石(砖)中便刻下了这一切。本文从汉代画像中树图像本体出发,从历史、文化、艺术等视角来对汉画像石中树图像形式进行分类,解读其包含的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洛阳与邺城作为北朝前后相继的两个统治核心,墓葬文化面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从洛阳到邺城,墓葬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尤其又以墓葬的装饰(即墓室画像)表现得最为显著。本文将以这两个地区的墓室画像为观察点,探讨北朝墓葬的象征意义及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9.
在汉代画像中,最常见的布局是“对举”,即构图两相对应地布置。如:日神与月神、伏羲与女娲、天禄与辟邪、青龙与白虎的对举等。这种布置方式有的是因两个构图中心的需要、有的是方位的原因等,更多的则带有哲学寓意——阴与阳的统合等,这些问题已有不少学进行过研究。为便于进行这篇章下面的探讨,我们将这种“对举”现象姑称为汉画中的“二”。  相似文献   

10.
汉代画像中有很多对当时社会生活内容的描绘,比如对门吏、守卫、侍仆等人物的刻画就较为常见,其意旨显然是为了表达墓主人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将这些人物刻画在埋入地下的画像上,也有让他们在冥界中继续服侍墓主人的象征之意。刻画者在表现这类人物时也并不都是千篇一律,而是尽可能地使其形式多样化,变化较多的便是这类人物的手持物,如执笏、持节、执盾、拥彗、带剑、执棨戟、执金吾、执棒、执斧、持兵械、牵獒等等。汉画中描绘的这些手持物不仅与角色身份有关,同时也显示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与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像基葬由于分布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将它们加以综合审视,从中可以发现汉代画像墓葬从兴起、流行、昌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对各地不同时期画像墓葬的种类与特色,本文也有一个整体上的比较和揭示.  相似文献   

12.
汉代画像以画像砖、画像石、壁画、帛画等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对这些艺术作品的解读与理解方式多种多样,整体构筑着人们对汉代社会思想的立体认识.以往仅局限于解释图像地域特征、时代变化、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近年来学界多关注图像的程序与空间性,图像与其所有者和出资修建者的关系等,拓展了对汉代艺术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中“长青树”类刻画与汉代社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像中“长青树”类刻画与汉代社祭郑同修AfterstudyingthecontentofthepaintingsoftheHanDynasty,theauthorcomestotheconclusionthatthesocaledevergree...  相似文献   

14.
战国秦汉墓葬及汉代砖石画像所见古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扇不但器类繁多,而且历史悠久,笔者在《秦汉以前古扇的探讨》(《南方文物》2000年第1期)中,对此作了介绍和探讨。本文主要介绍战国秦汉墓葬中出土的和汉代砖石画像中发现的古扇。  相似文献   

15.
2011年11月~2012年1月,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屏山县斑竹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商周和汉代遗存。其中汉代石室墓M1出土一具画像石棺保存完好,雕刻的画像内容和题材相当丰富,包括双阙、伏羲女娲、角抵戏、车马出行、狩猎图、秘戏、猿戏图、六博、仙人启门等,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美术、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等提供了丰富而直观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王子今 《四川文物》2002,(1):30-33,41
汉代画像砖画像石中的“担负”画面,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情形。结合文献记载,从中可知文景之治时社会繁荣的盛况,也可知汉朝政府徭役导致百姓的担负之苦。文中对此作了深入探讨,通过画像内容分析,提出了独到的看法,认为这些画像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信息,值得特别珍视。  相似文献   

17.
18.
画像石是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①,因主要流行于两汉时期,所以常称为汉画像石。作为我国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汉画像石具有质朴、深沉的民族本土艺术特色,体现了大汉帝国的时代特色和豪迈情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山东是我国汉画像石分布的主要区域,汉画像题材内容丰富,雕刻技法多样,发现时间早,延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徐州汉画像石馆新征集一批汉代画像石22件,其中石祠画像和墓室画像各11件.主要图像有历史故事、征战、祥瑞升仙、迎宾拜谒、车马出行、乐舞百戏、纺织图等.在这批画像石当中,发现石祠与墓室画像之间的配置和功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对其中的图像作了诠释并对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汉代石棺在重庆地区主要见于渝北、沙坪坝、永川、綦江、铜梁、璧山等区县,其中又以璧山境内居多.自1980年代至今,通过文物普查、征集、考古发掘等途经,在璧山县共发现汉代石棺18具.璧山境内出土石棺的墓葬类型有石室墓和崖墓,石棺可分为仿木石棺和崖墓石函两类.石棺表面画像丰富,以凤皇、双阙、伏羲女娲等最为常见.根据画像的布局,可将石棺画像分为未分格表现、布局对称、画像对称三类,体现出石棺画像由简单到复杂、有随意性到模式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