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12年初,蔡元培致函蒋梦辟,嘱其将自己所《教育意见书》译为英,并就改革中国教育行政发表意见。本件史料为蒋氏于同年5月1日的复函。  相似文献   

2.
立夫光生道鉴祥此次离渝来嘉沿途经过各地见青年学生朝气勃勃爱国你儿童健康亦非浅鲜(?)现在课本已有统一印刷办法可否饬令印刷书店  相似文献   

3.
敬之先生勋鉴: 宛平事件,日人声言不期扩大。今先肯定敌情:日军部之暴戾举动果出整个日政府之意乎?抑非整个日政府之意乎?如出整个日政府之意,而犹声言不期扩大,是以欺骗言论激励其国民,并求得世界之谅解;如非出整个日政府之意,则其声言似属可信。就昨日求见我参部某科长之日武官所云,其要求尚不甚奢,似有和平之望。今更肯定我国果以及时抗战为利乎?抑最小限,尚须一年或半年之准备方较有利乎?若以及时抗战为利无论矣。倘尚须一年或半年之准备,则此时以努力忍耐为宜。顺日武官之绪而寻之,亦未始非计。果能维持和平以达我由忍耐求准备之目的,我固有利;即无结果,我  相似文献   

4.
馆藏毛丁所献蒋介石氏档案私人来往书信中,有1922至1924年间蒋介石与廖仲恺来往函电若干,其中廖仲恺致蒋介石一组函电已在本刊1987年第一期公布。这组函电的主要内容为廖仲恺劝勉蒋氏放弃个人成见,从奉化尽速回到广东参加革命工作,并对蒋介石之弃贵出走提出严厉批评。蒋介石于1924年3月12日曾复廖一长函,详细述说他对广东革命政府内部矛盾的看法,并提出个人意见,为自己之出走辩护。在这封长函中,蒋氏并提出了他对孙中山先生联共联俄主张的怀疑与反对,这是研究蒋氏思想变化的一件重要史料。以往此函虽经一些论著引据,但内容文字多有差异,为此本刊特将该函稿选编刊布如后,以供研究者参考其正本。  相似文献   

5.
斯特朗(Anna Louis Strong,音译名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汉名斯特朗)是一位同情苏联、同情共产党的美国进步作家和记者。陈友仁先生积极拥护并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于他们相近的思想,致使他们成为密友。从以下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斯特朗对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同情和关心。此信藏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现译出刊布于后。  相似文献   

6.
1946年6—7月间,上海爆发反对宋子文财政措施的金融风潮,工厂罢工、商人罢市。蒋介石特派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陈立夫赴沪指挥军警特宪,策划反共并对付“民主同盟”等中间力量,以图平息沪市。7月5日,陈立夫在沪致函正在庐山休养的蒋介石,报告情况及处置办法。陈布雷代表蒋介石亲笔复函陈立夫指示工作方针,函中同时亦暴露出陈布雷身体状况严重衰弱及其不能见谅于蒋介石之苦衷,并涉及国民党对外宣传工作,颇具研究价值。现特选刊如后,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科致冯玉祥函一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科致冯玉祥函1933年8月1日焕章先生惠鉴: 别来两载,每想贤劳。比者先生本卫国之热忱,兴师北塞,继续抵抗,以谋恢复失地。薄海听闻,咸为感奋。祗以所取行动缓急之不同与政治责任轻重之悬殊,几因一时之误会,将变对外抗争为对内用兵之举,此诚党国大大不幸,而吾辈义难袖手者也。兼旬以来,事机危迫,忧时之士,焦虑弗胜。科不自揆度,尝以款款之愚,贡陈当局。尚幸此庐山集议,汪蒋两公咸本相忍为国之义,宣告全国,力主和平。以先生平昔之爱护宗邦,讵有愿为戎首之理?则机运移转,重见祥和,固吾国家民族前途无疆之庥也。至于今后大计,有欲与先生一商兑者。窃以为彻底抗日,收复失地,诚为国家民族永久不易之方针。人非汉奸,断无异  相似文献   

8.
援闽战事,乃自1917年迄1926年间,系护国之役后南北双方争执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924年 10月-11月间王怀庆舅甥间关于援闽战事的 3件信函,反映了北洋 军阀的内部矛盾,有较重要的史料及研究价值,特为公布。  相似文献   

9.
河南民人郑发因冒认蒋介石为其亲兄,曾在重庆被囚禁多年。关于这一事件,当时在社会上曾引起广泛传闻。在本馆馆藏档案国民政府全宗中存有郑发在抗战胜利获释后由河南来南京求见蒋介石之函件两封,文中己改称与蒋氏系属同学关系,并分别署以“民人”及“步兵少校”衔名,为研究民国历史上这一奇案提供了新材料,特此选刊如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提起鲁迅,国人无有不知:无沦你爱也罢,恨也罢,褒也罢,贬也罢,他总是悬系在你的心头,以至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化话题。可是你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的交往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吗?郭沫若曾经说:“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鲁迅。可是,你未必知道,中国的另一位哲人和先贤蔡元培与鲁迅交往的详情,以及他对鲁迅一生的影响。还是郭沫若说的好:“影响到鲁迅生活颇深的人应该推数蔡元培吧!这位有名的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贡献相当大,而他对于鲁迅始终是刮目相看的。鲁迅的进教育部乃至进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于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这两封英文信,现藏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经查已出版的孙中山各种文集,均未收录。现根据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提供的复印件译出,予以公布。孙中山致芮恩施函1.1919年1月10日北京芮恩施阁下尊敬的阁下:  相似文献   

13.
《文献》2017,(6)
本文整理刊布丁文江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期间,于1935年致院长蔡元培、文书处主任王显廷、外交部政务次长徐谟函札七通。这些函札均与庚款留学荷兰有关,涉及留荷生王元恺申请中荷庚款文化基金补助,留荷考生严恺体检、成绩通知等。文中引证相关档案等史料,考释函札写作的背景和内容,彰显了丁文江认真负责、严谨、务实、灵活的办事风格和出色的行政才能。  相似文献   

14.
馆藏1936年9月30日何香凝致丁惟汾函,反映了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后,何香凝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联络同志,促使国民党执政当局“恢复民十三时之合作精神”,容纳各方人才,走共同抗日道路的急切心情,对研究中华民国史和何香凝生平,均有参考价值,特予公布。  相似文献   

15.
1943年8月15日,阎锡山在克难坡召开的行政会议上首次提出“兵农合一”,继而在乡宁县“试点”。1944年2—4月,又在晋西各县普遍推行。晋西民怨沸腾,后被迫于1944年4月告一段落。日军投降后,阎锡山回到太原,又重提“兵农合一”制度。1946年1月,阎派出解救团分赴晋中、晋西各地,强制推行“兵农合一”制度,人民怨声载道。消息传到南京,阎的老乡贾景德等人纷纷致函规劝。本组史料即为阎复贾等函,它对研究阎记“兵农合一”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此件系本馆所藏孙中山于1923年10月24日亲笔书写的致犬养毅函稿,用纸为“大本营公用笺”,是研究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变化的重要文献之一,向未公布。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征集到一批名人信札,其中有一封丁福保致叶恭绰的亲笔信函,附有实寄信封(图1)。信札长300、宽205毫米,原文如下(图2):誉虎先生鉴敬启者:吾国古泉以悠久之历史、精美之制作,冠绝欧亚古今。彼日本通都大邑咸组集团,相互研求,不厌其...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24日端纳(W.H.Donald)随蒋介石离开汉口,视察鄂、湘、赣、桂前方阵地,12月前往重庆。同年12月28日和次年1月1日,端纳分两次给田伯烈(H.J.Timperley)写了这封长信,详细介绍他随蒋介石视察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19.
傅琳 《百年潮》2000,(3):56-59
1994年5月的一天,笔者走进了华罗庚生前在京的最后一个住所——北京市崇文区一幢普通的高层住宅。华罗庚的大儿媳柯小英女士,把笔者引进了华老的寝室。寝  相似文献   

20.
奥查德致骆传华函①( 193 9年 7月 2 3日 ,洛杉矶 )尊敬的骆先生② :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日本人的监视 ,可以写封信了。早就应该写信 ,对在香港期间给予我们的关照 ,以及随后安排我们去重庆和云南一事向你表示感谢。怎么说呢 ,在上海期间 ,人实在太忙 ,顾不上写信。而离开上海后 ,在信里也只能说一些不敏感的琐事……因为信件极有可能受到日本人的检查。我就从上海开始谈起吧 ,尽量按流水帐形式多多少少记录下一些我们的旅途见闻。 (如今的 )上海已变成了一座令人吃惊的、对比反差极大的城市。苏州河以南的公共租界以及法租界 (依然 )非常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