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涟源市出土一件商代铜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年8月,湖南省涟源市桥头河镇水洞村村民在该村石山上平整土地时,于一土坑中发现一件铜卣。涟源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闻讯后迅速赶往现场,使这件青铜器得到很好的保护。卣为扁圆体,直口,斜肩,宽垂腹,纵向提梁,平底,圈足。盖与身锈死,通体蓝锈,略有浅绿。器盖由二个兽面组成,纹饰直通盖口,上有四道扉棱,纽顶做六瓣形,每瓣有蝉纹图案,两耳呈纽形,上翘。提梁做绳索状,两端为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城县巡检公社群力大队八生产队社员,在村旁挖水塘时,出土了一件罕见的珍贵文物一青铜鸮卣。此器呈椭圆形,带盖有提梁,底部有四矮蹄足。通高(带提梁)25.9、短径12.3、长径15.2、腹深14.0厘米,重3.3公斤。器形为二鸱鸮合体背立式,方向相反。二喙四目四毛在盖上,盖柄呈菌状,四翅在卣身。整个器物铸造精美,体态庄重,立体感强。其形制与山西石楼二郎坡、安阳殷墟大司空村M239,湖南长沙东山镇等地出土的商代鸮卣相仿,其年代亦应为商代晚期之  相似文献   

3.
《文物》1979,(7)
祖辛卣是1965年辉县褚邱大队农民耕地时发现的,出土时卣盖碎成数块,现已修复(图一)。通高27、口纵9、横10.4、腹纵13.8、横15.8、腹深11.3厘米,重3148克。体椭圆,鼓腹,圈足较高,提梁置于器身正面。盖纽呈半球形,上饰六个三角蝉纹。盖顶有四条扉棱,扉棱之间各饰一凤鸟。盖两  相似文献   

4.
湖南衡阳发现商代铜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年11月,湖南祁东县建工队在衡阳市郊杏花村建房施工中,挖出了一件铜卣及170件玉器。衡阳市博物馆闻讯后派员赶到现场勘查,并收藏了这批出土器物。杏花村位于衡阳市蒸湘南路西侧。铜卣埋藏地点在杏花村后山腰的黄粘土中,土坑距地表深1.8、直径约0.5米,坑内土略呈浅灰色。铜卣出土时内装170件玉器。土坑周围没有发现其他文化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5.
安徽六安出土一件大型商代铜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勇  顾岩 《文物》2000,(12)
1999年3月,安徽省六安地委党校教学楼施工工地出土一件大型青铜尊,我馆接到报告后即派员前往现场。这时铜尊已被抬离现场,出土区域已基本挖到生土层,坑内尚散落部分陶器残片。现介绍如下。六安地委党校位于六安城区西北郊,南距城区0.5公里,西距淠河0.5公里,北距汉代白沙城4.5公里。由于出土地点破坏严重,清理后呈一不规则长方形,两端窄中间宽,最宽处1,25,东端宽0.58、西端宽0.54,底部距地表1.65米(图一)。据民工介绍,出土前铜尊横卧在土坑东端,周围有部分陶片,土坑西  相似文献   

6.
1989年5月3日,德兴铜矿附近的潭埠桥葡萄坞砖窑厂在取土时发现一些陶器和陶片。随即由文物保护通讯员将其送到市博物馆收藏。现将出土的完整器物介绍如下:印纹硬陶长流1件。通高24.5、底径10、腹径15.8、流长8.5厘米。器身作壶形状,口部为上翘的管状长流。壶顶为桃形开口,甚大。一侧饰三小泥目状突圆钉。壶顶高且直,肩甚广。扁球形圆腹鼓出。腹下部内收似高圈足,但实为平底贴地,外撇,边沿翘起。颈腹间按一宽带状把,已残缺。颈下部饰三道凸弦纹,腹部拍印密集交错双线菱形凸圆钉纹。印纹清晰,胎质坚硬,器壁较薄,呈灰黄色。器…  相似文献   

7.
近年江西出土的商代青铜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3年以来,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大规模的开展,江西境内不断有商代青铜器出土,其中有的已作过报导。这些青铜器的发现,丰富了江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资料,对探索我国商代文化的分布也提供了极有意义的线索。现将尚未发表的材料整理报导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1981年5月,河南武陟县宁郭村供销社废品收购部收到1件铜罍。经我馆调查,铜罍出土于武陟县城西20公里的宁郭村北500米处,距地表深1.5米左右。与此器同出的还有铜鼎、斝各1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湖南益阳出土商代铜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8月,益阳市赫山区千家洲乡三亩土村农民在取土烧砖时发现一件商代铜铙。当时铜铙被发现者取出,我处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在铜铙出土地点周围发现有散落的碎陶片。报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及时对铜铙出土地点进行了清理发掘。现将铜铙出土情况报告如下。一出土地点及地层堆积情况铜铙出土在三亩土村檩子田,西距益阳市区15公里,北距资水4公里,东距兰溪哑  相似文献   

10.
<正>斤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生产工具。商代青铜斤见于著录的不少,但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铸有铭文的,达观斋却收藏有一件商代铭文铜斤。该铜斤全长11.8厘米,弧形刃宽6  相似文献   

11.
殷商后期较早阶段的铜器铭文都很简短,仅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标明器主的族氏或祭祀的对象;较晚阶段出现记事性内容,字数有长到四十多字的,如小子(?)卣。传世与出土的具有长铭的商代铜器不多见。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重要的商代长铭铜器流落海外。近年在我国考古工作中商代长铭铜器偶有发现,如安阳殷墟出土的戍嗣子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的毓祖丁卣、(耳口)簋、小臣缶方鼎,也是商代长铭铜器。这三件铜器的器形、花纹特征与商末帝乙、帝辛时代的青铜器一致。三器的铭文均见著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文化局于1964年12月,收购了一件有铭文的提梁卣,现已拨给省博物馆保存。此器发现于束鹿县,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0月,迁安县夏官营镇马哨村农民在村南小山子商代遣址西侧取土时,于地下0.5米处发现铜鼎、簋各1件。同时出土还有陶鬲、罍。鬲为夹砂褐陶,方唇,侈口,袋足。通体绳纹;罍为夹砂灰褐陶,折肩,斜直腹,平底。可能是一座小型墓葬的随葬品。现将两件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枣庄市文物管理站收到一件铜制腰牌,为枣庄市齐村区税郭公社宋庄附近所出土。牌圆形,上端附有云头纹饰及穿系穗带的圆孔。牌正面凸铸一只金钱豹,豹头上部自右至左铸阳文八字:"豹字叁佰肆拾壹号"。背面铸阳文二十七字,分六行,文  相似文献   

15.
湖南宁乡出土商代大铜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8月,湖南省宁乡县枫木桥乡船山村村民在师古寨顶挖出2件铜铙。其中1件由我所缴获,另1件被贩运到深圳,我所与市、县公安部门协做,于1995年5月将铜饶追回。现将2件铜铙介绍如下。上缴的1件钲部饰高浮雕兽面纹,线条粗犷,双眼鼓突,眼上并饰有卷云纹。于部、甬部、舞部均饰阴线云雷纹,旋上有圆饼形饰4个。通高80、甬高32、舞修31、舞广42、于口  相似文献   

16.
1992年6月,在新郑市城关周庄出土一件汉代铜■。通高53.5厘米,自下而上由釜、连接器、■和盖四部分组成。 釜口径26.7厘米,窄平折沿,沿宽0.8厘米;深腹,腹深15厘米,最大腹径在器身上部,腹下部内收聚成小平底,底径9.2厘米。 连接器短直领,斜肩,直壁。直领高2厘米,口径13厘米,口沿内卷。直领内套于瓶下部留足内。斜肩宽4.5厘米,铆有对称两铺首衔环耳。铺首面宽4厘米,环耳径3.4厘米。斜肩与直壁交接处内折有1.4厘米的斜面。直壁高5.5厘米,近口沿处微内敛,上有三孔均匀分布,孔径在0.2…  相似文献   

17.
1996年7月27日,崇阳医疗卫生用品材料厂在大桥乡白泉村二组王家咀山丘上平地基时,推土机推出一件青铜甬钟(图一)。当地一农民在填土中发现此钟后,即找人将钟取出抬回家,并装入麻袋打算外运出售。县卫材厂的工地监管人员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向县政府打电话报告了情况。县文化局接到县政府的通知,即派分管局长与我馆专业干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在县委县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进行文物法规宣传做文物发现人员的思想工作,及时将这件铜甬钟征集到了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18.
一件诡秘怪谲的商代神人兽面铜头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四百余件青铜铸品中“,有一件双面神人兽面头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在巫术宗教与神灵崇拜之风极为盛行的殷商时代,这一类神器和面具,无疑沉淀着极为深刻的社会与宗教内涵。双面神人兽面铜头像(标本67),原来我们一般称之为“双面人头形神器”,也有称“双面人神器”②、“双面人头器”③,还有的简称“银神像”④,出土于格室南侧中部偏东处,为一空腔双面青铜铸像。其造型特点是,扁平长脸,额部宽,颌部窄,呈倒置的等腰梯形。圆突目,中空,眼眶深陷,大耳耳上呈尖前状,肥鼻突起,有双孔…  相似文献   

19.
铜卣辨伪     
文物鉴定工作是文物保管工作的重要一环,而辨伪则是文物鉴定工作的关键。辨伪即分析文物的真、伪,以断定器物的年代。青铜器辨伪可从四个方面分析:一、器形是否拼凑,有无修配、改造或仿制;二、花  相似文献   

20.
开封文物商店于1972年收购了一件巨型青铜钺。后经多次了解调查,该钺是早年在河南新郑县城北望京楼附近一座古墓中出土的。该钺呈梯形,方内,平肩,两肩各有近似长方形的小穿孔作为穿绳系柄而用,两侧斜直,刃部平直。器体饰镂空饕餮纹,纹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