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廷菊 《神州》2013,(9):77-77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注重实践教学。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新型服装人才的培养重实践教学:一、把理论知识的教学融于实践之中;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新型服装人才是更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和综合性的全面人才。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强调要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毛泽东、邓小平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全面发展”的内涵 ,江泽民素质教育思想的特色在于把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培养视为一个系统工程 ,辩证地阐述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系 ,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提了出来 ,更加深刻而准确地解释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素质教育思想 ,为我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王雅春 《神州》2013,(34):302-302
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是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思想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即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着眼学生思想品德、体质强壮的培养。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处,就是真诚地关心学生,真情的理解学生,全面的培养学生;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要人尽其才,把每个教师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4.
李红民 《神州》2011,(5X):50-50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包含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两方面,而在知识技能这方面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可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就是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5.
杨学军 《神州》2011,(2X):174-174
作为思想统率的政治课,面临新的形势,作为每一位政治教师应把握机遇,面对挑战,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全面围绕实践环节进行。通过课堂教学、时政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庆社 《神州》2011,(7X):67-67
面对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政治从闭卷考试走向开卷考试,从死记硬背到实际应用的转变,为了全面提高教学成绩,提高学生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全面围绕实践环节进行。  相似文献   

7.
周格玲 《旅游纵览》2023,(12):57-59
为有效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为湖北省随州市旅游业发展作出贡献,本文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切入点,探讨其对随州旅游业发展的启示。在高职院校中,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模拟经营等实践活动,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将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实践教学与随州旅游业需求的对接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罗来林 《神州》2013,(14):243-243,245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探索和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途径,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研究课题。实践证明,高等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进取精神。全面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是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与进取精神培养的重要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戴慧玲 《神州》2012,(12):157-15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力图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新教材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忠奎 《神州》2012,(33):78-78
《模型设计与制作》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更好的实施课程全面建设与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从日常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从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入手,在课前准备、教学安排、实践环节等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造物选材,巧适工艺",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实践性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从而使课程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菊红 《神州》2013,(8):93-9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历史重任。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学科角度看,每个学科要传授的知识与培养学生的方向是不尽相同的,但每个学科都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达到培养学生自身素质的目的。从历史教学看,学生的能力包含许多方面,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需要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让学生能从广度与深度上去认识历史,即培养学生"大历史观"。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教材、超越教材,补充相关的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开阔学生的历史眼界;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教材内容的进行深化;将过去的历史与当代现实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发挥史学的借鉴功能。  相似文献   

13.
房书枝 《神州》2020,(6):204-2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这六大素养中,人文底蕴应该作为重点和基础来培养。作为小学阶段,培养人文底蕴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小学教师要运用好课堂教学这一平台,通过转变观念、以身示范、巧用资源,培养小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良好的道德感、积极的上进心等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开展的实践性课程。多数学校一贯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自然,活跃身心,实践操作,培养才干……在实践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宋保刚 《神州》2012,(18):264-26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必须提倡创新教育与教学。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历史学科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思维能力既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标,立足宏观,多渠道、多手段、多层次地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戴琴 《神州》2014,(2):186-186
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小学数学,而新课改也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性思维,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广泛的采用,因此,结合教学实践,从预设和生成的角度来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曾志容 《神州》2012,(24):83
"美"是一个哲学范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更好地促进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分析了新时期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补容 《神州》2012,(4):90-90
《英语课标》指出:英语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应用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从课程教学体系、实训教学安排、校内外实训教学环境及其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婚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开展的实践性课程。多数学校一贯注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走进自然,活跃身心,实践操作,培养才干……在实践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