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2,(1):28-28
近日,北大校长周其凤在长沙的一次演讲,成了一则不折不扣的罗生门公案。《潇湘晨报》的报道说,周其凤声称“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而《中国青年报》在其后的调查中引用的原文是:“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因此,《中国青年报》断言周其风演讲“遭标题党拆解”。  相似文献   

2.
继"化学神曲"之后,北大校长周其凤先生又引爆了一颗炸雷,雷得人们外焦里嫩。12月24日,周其凤在长沙一所中学的讲台上演讲。第二天,媒体热烈地传播他的言论:"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1,(3):148-164
一公民的概念不是中国固有的,而是从西方引入,它起源于希腊城邦,雅典的"公民大会"早已名垂青史。所以,公民教育的起源可上溯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柏拉图的《国家篇》与《法律篇》中都有对公民教育的阐述,认为这是国家组织的重要基础。经过  相似文献   

4.
傅张红 《神州》2013,(10):203
美国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历史教育是进行公民教育的途径之一,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也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国民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育,并且历史教育也是公民教育必不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刘红 《沧桑》2009,(3):117-118
美国作为一个公民教育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公民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时代性特征。我们应当吸收借鉴美国公民教育的经验,处理好传统文化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处理好全球化对公民教育的影响,并且要重视意识形态在公民意识培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1783年美英《巴黎条约》是美国外交史上一场最辉煌的胜利,标志着英国最终承认了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独立,为美国独立建设新生国家开辟了道路。但是,它在美国国内历经波折才得以批准和付诸执行。《巴黎条约》在美国得以批准和执行的过程,是一个思想观念激烈碰撞交锋的过程。国家主义者抓住这一机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宣传,加深了人民对全国性政府的认识。通过国家法律相对州法律地位至上性的确立,北美人民逐渐接受从"州"的公民到"国家"公民身份的转变。从这个视角来看,《巴黎条约》有助于北美人民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继“化学神曲”之后,北大校长周其凤先生又引爆了一颗炸雷,雷得人们外焦里嫩。12月24日,周其凤在长沙一所中学的讲台上演讲。第二天,媒体热烈地传播他的言论:“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李江江 《丝绸之路》2011,(2):119-120
美国特殊的历史、国情要求其公民具备较强的公民意识,众多因素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领先局面。自强、自由与社会责任是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核心内涵,贯穿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整个过程。本文从历史追述的角度论述了美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缘起及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9.
贾志文 《丝绸之路》2011,(24):106-108
素养教育和理想主义因崇真、求美、向善而契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用理想主义者的胸襟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首先明确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应将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去影响学生、点化生命,这是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之必需。  相似文献   

10.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华裔教授蔡美儿(虎妈)成了美国最具争议的人物。她出版的新书《虎妈战歌》回顾了自己"惩罚加辱骂"的极端教育方式,在被美国媒体摘录后,中美教育差别成为全美各家餐桌上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索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旅游地理》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旅游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连软件职业学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的若干政策,创新性的提出"针对高职特点,突出能力培养,创新教学工作"的办学思路,在这个思路的引  相似文献   

12.
黄兴国 《沧桑》2012,(4):88-90
作为儒家教育文化圈中重要一员,韩国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保留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理念的基础上,重视东西方文化交融,注重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着重培养公民的国民意识,成效巨大。韩国公民教育现状对我国道德教育有颇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公民教育三人谈——官员是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东 《炎黄春秋》2010,(3):68-69
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出这个问题,在中共历次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是第一次。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公民意识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整体上仍然处于不作为状态。相反,伤害公民教育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瑜 《神州》2013,(14):176-176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一)公民概念的梳理公民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公民"这一概念不仅历史渊源较长,而且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被赋予了不尽相同的含义。公民概念最早产生于古代希腊,古希腊的"公民"(polites)一词来源于"城邦"(polis),原意是"属于城邦的人"。公民是"参加司法实务和职权机构的人",是城邦中的少数。拥有参政权,对国家、社会的形成承担公共作用和责任,这一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形成于15世纪前后。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概念,已完全超越了其最初的内涵,现在意义上的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二)现代公民教育的概念界定由于研究者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界定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说明 从1958年到1983年,我在河南省教育厅工作了整整25年。离休之后,回过头来看一看走过的道路,想一想经过的里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准备根据自己的日记和笔记把这些年教育工作的经历整理出来,定名为《曲折前进的25年》,副题是《教育工作的回忆》。《1958年的河南教育“大跃进”》是这个总题的第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臣民,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前者具有人格独立、政治参与、社会责任等特征,乃现代社会的标志;后者具有人格依附、政治陪衬、不负责任等特色,是专制时代的产物。五四运动以后,培养公民还是造就臣民,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公民教育或党化教育来实现的。因此,了解一下民国时期的公民教育与党化教育,对于当前的社会转型或有补益。  相似文献   

17.
张春燕 《神州》2012,(19):287-287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提出,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也是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2,(13):26-26
在我们这种政治腐败的国家,最理恕的公民就是真假不分的无知笨蛋。——美国诗人查尔斯·西米克在《纽约书评》撰文,认为“将庸众变为蠢才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尹凯 《东南文化》2016,(6):118-122
与欧洲博物馆强调皇家收藏与民众教化的传统不同,美国的博物馆性格立足于社会教育与公众服务。自初创之日起,"教育至上"的性格一直贯穿美国博物馆发展的始终,由此养成的有关博物馆教育议题的思考成为国际博物学界的典范。爱德华·亚历山大在《美国博物馆:创新者和先驱》一书中系统考察了13位美国博物馆领军人物的超前理念和伟大事迹,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强调博物馆教育和公众娱乐的重要性,并在"教育至上"的博物馆性格上达成共识。这些先驱们在博物馆平台上发挥才智、创造典范的经验材料对于理解美国博物馆教育性格生成与演变的具体过程与整体图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果蕾 《神州》2013,(26):19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从1912年起至今,60年里致力于语文教学和语文学科的编辑出版工作,提出"教是为了不教"、"文学为人生"、"易读性"等教育观点,关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利弊叶圣陶先生写下了大量文章,后收集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个集子里,上下两部分有100多篇。这本著作凝结了先生毕生在语文教育方面研究的结晶,任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