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教材《民间文学概论》问世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七年的时间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民间文学概论》似乎一直是比较经典的民间文学基础读物。尽管国内外涌现了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学科建设颇有成就,而且民间文学本身也遭遇了不同的时代命运,但遗憾的是,多年来民间文学教材编写似乎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相似文献   

2.
口头交流是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并不以为口头文学为“文学”,致力于将当时的民间口头文学书写为书面文学。至今,仍有许多民间文学工作者在从事这一转化的工作。在过去,广大民众不识字,不能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感情,他们从事的文学活动只能停留在口头语言的层面,民间文学只能在口  相似文献   

3.
土族民间文学由于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中,所以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在青海早期,由于文人文化的不发达,土族文学的主要领域是在民间,即表现为民间文学。浪漫主义手法一直是民间文学的主要创作手法,无论是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还是英雄史诗等,处处体现了一种激荡浪漫  相似文献   

4.
陈辽 《民俗研究》2000,(3):152-155
民间文学被视为俗文学,但它是正宗文学、雅文学的底气和基础。《诗经》中的“风”,多数是民间诗歌,但它的思想和艺术明显高于“雅”和“颂”。孔老夫子把民间恋歌《关雎》作为《诗经》的第一篇,可见他老人家  相似文献   

5.
钟敬文强调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民间文学,该观点得到了民间文学界的普遍响应。从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是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特色。作家文学研究也不排除多学科视角,但是,任何文学批评形态都必须在审美批评的通领之下。而民间文学可以从任何一个学科的视角去单独展开研究,或从某几个学科的视角去进行研究,而不一定要在审美视角的主导之下。研究民间文学的多学科视角主要指历史学、民俗学、民族学、伦理学、语言学及文艺学等学科视角。  相似文献   

6.
王娟 《民俗研究》2016,(2):90-98
长期以来,作为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被看作是文学创作的土壤,是文学创作的原材料,被视为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特殊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从文学的整体性上看,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非二元对立,它们在文化传统中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作家文学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民间文学则表现为口头讲述,目的在于交流和沟通,不以创造作品为宗旨。当代新传媒形式的出现不仅没有威胁到民间文学的存在,反而为民间文学的讲述和民间文学资源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使得民间文学在当代民众的生活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于五月十日至六月底举办了民间文学讲习班。讲习班由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文山州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山州文化局和文山州文联联合主办。参加讲习班的有壮、苗、瑶、彝、回、汉等各民族的学员五十三人。这些学员来自农村、工矿、机关、学校各条战线,是文山州民间文学的爱好者和民间文学工作骨干。  相似文献   

8.
八一年十一至十二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云南分会,与丽江地区文教局、文联、民委,联合举办了民族民间文学讲习班,培训民族民间文学工作骨干。参加这次讲习班的有纳西、傈僳、普米、彝、汉等民族学员共49人,其中纳西族有20多人。讲习班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主要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学习有关纳西族的文  相似文献   

9.
世世代代生活在贵州的布依族人民,有着丰富多采的民间文学。布依族民间文学和民间的音乐、舞蹈、戏剧、工艺美术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观点,然而布依族民间文学相对地更集中和多方面反映了布依族人民的审美观及其发展的情形。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布依族以前没有文字,但它有丰富瑰丽的口头文学在民间广泛流传。解放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省广大民间文学工作者经过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什么是民间文学”,似乎是早已解决了的问题。“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流传,主要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具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这是20多年前的权威性定义。如今,关于什么是民间文学的认定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依旧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