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志鹏 《神州》2012,(3):391-391
知识时代越来越依赖创新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社会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要的是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  相似文献   

2.
创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魅力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这一时代人们创造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强大驱动力。作为掌握高新知识与技术的大学生,如何以创新精神适应这个时代,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魅力要求———创新。所谓创新教师,就是具备了各种创造性素质和能够胜任创造教育任务的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都应当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步地适应创新教育的任务。创新型教师的基本个性品质创新型教师也是一种创造性人才,所以创造性人才的各种心理素质,每个创新型教师也是应当具备的。根据教师的职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一些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我国旅游事业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快速发展,更加需要相应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在旅游事业发展中具备超高技能、有良好的旅游酒店管理理论做支撑、拥有专业知识的多功能创新型人才。而为旅游事业输送人才的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当前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以凸显。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培养这种高素质人才就需要与社会当前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和方式,与旅游和酒店行业共同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职旅游与酒店专业群个性化育人模式的实践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继清 《神州》2012,(26):191-191
在刚结束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创新型国家建设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牛玉坡 《神州》2013,(5):145-145
国际之间的竞争使得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从教育入手。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基础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教学创新就成了广大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存在借鉴照搬、盲目遵从、教学禁锢等诸多问题。解决初中语文创新教学问题,要突破陈旧教学观念;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创新语文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莹 《神州》2014,(9):93-93
当前,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题就根据创新型高校建设的目标,按照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及科学素质,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创新热情,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拟就自己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谈一点体会。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运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在简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约因素,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和途径,以期加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9.
刘夏青 《沧桑》2014,(1):163-165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本文在简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制约因素,从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和途径,以期加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石英姿 《神州》2014,(17):114-114
信息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下面就结合本人平时在计算机中的教学和其他科任教师的经验谈谈。一、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创新兴趣。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的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知识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要贯彻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培养出真正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内在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马建增 《神州》2012,(8):159-159
教育面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本文从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出发,探索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创新以及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面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本文从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出发,探索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创新以及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王少兰 《神州》2013,(12):113-11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日见端倪的今天更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呢?一、激发创造热情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  相似文献   

15.
刘亚玲 《神州》2011,(2X):126-126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创新能力是指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创造性的用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消极的存储知识。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李宏祥 《神州》2013,(10):154-155
党的十八大给全国人民提出了,"齐心协力、共创未来、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这一历史重任的顺利完成,就需要大批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以追求其核心价值体系为理想的创新型人才为基础,而这些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只有在不断创新实践中探索适应新时期培养实现"中国梦"所需的创新型人才的科学体系和方法策略,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典好基、铺好路、服好务。本文就新时期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等,创新教学的问题谈谈笔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17.
张志坚 《南京史志》2022,(18):26-28
<正>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是当前对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学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充分发挥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一、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黄天河 《神州》2011,(12):51-51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运用新的方式方法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符合当前社会的要求。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本文从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体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是各项事业赖以发展的宝贵财富。适应时代要求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不断推进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进程的迫切要求。本文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青海省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并就不断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英芹 《神州》2012,(17):179-179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教育面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严峻挑战,培养创新型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题。本文从课改的时代教育背景出发,探索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创新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使学生在有限45分钟的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掌握教师的授课内容,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