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家地区人文环境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客家精神,是鉴别客家人的四要素之一。客家人经过漫长而动荡不安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条件下,逐渐将中原带来的化与当地的土化互相融合。在长期的动荡融合过程中,使这个民系有了别于其他汉族民系的“客家特点”,即产生了独特的客家  相似文献   

2.
卢斯飞   《广西文史》2006,(2):19-24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从魏晋南北朝起,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客家先民由于战争、灾祸等原因陆续南迁,在经过多次大规模的迁徙之后,首先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山区“客而家焉”,逐步形成为客家人。如今分布在中国大陆、台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大约有8000万。客家人保存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色。客家话因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中原语俗风格的形态,被学称为“客家化的无形结晶,古中原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梅州地区位于粤东北,人口490多万,其中97%是中原先民第三次南迁至此繁衍下来的客家人,故有“世界客都”之称。由世代梅州客家人传承下来的客家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郭沫若先生亦曾用“物由来第一流”的诗句称誉梅州。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和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到梅州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多半是冲着“客家”而来的,因此也促使梅州客家人对此作出思考和回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许承宁  唐美章 《神州》2010,(11):52-58
闽西客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延续和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中原文化的传统。闽西客家文化的生成和发展,与其创造者和传承者,即闻西客家人的历史演进同步,同时又受闽西客家人生存空间的制约。所以,通行于闽西害家人中的闽西客家文化,在闺西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闽西客家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从文精神”。然而随着历史的演变,闽西客家文化已经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闽西客家文化独具特色,魅力无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仅数量繁多,形式各样,而且内容丰富。因此,本文将列闽西客家文化发展的历史根源及其内容进行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5.
客家传统民居.或宛如城堡的土楼.或殿堂及游龙环抱似的围屋,其外观形制、内部布局、建筑方法及居住习俗.皆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中原传统文化,为世人所称奇。  相似文献   

6.
一、世界客都的由来 客家民系是在中国长期历史中形成的汉民族内一个特别民系。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扩展。中国自秦汉以后一千多年间,由于北方的游牧民族入侵或天灾战祸等原因,中原汉人多次向南迁徙,数量超百万之众。南下汉人形成若干支系,其中进入赣南、闽西、粤东北山区的中原汉人,与古越族后裔畲、瑶等土著居民杂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创造出与中原文化相通、又兼具南方特色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这些南迁汉人,操一种浓厚中原古音,并杂夹江淮官话的语言,称为“客家话”,讲这种话者称“客家人”。  相似文献   

7.
客家人作为汉族中的一个族群,历史上从中原南下并迁移到海外,他们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包括着明显的政治地理学的意含,福建宁化“客家祖地”的建构也折射出“华夏秩序”的诸种特点。本文以此为切人点,试图对客家文化以及客家人的族群认同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8.
人们把客家人比作是中华民族的犹太人,千百年来几经迁徙,从中原迁往闽西赣南岭南,从闽粤赣或迁西蜀——四川,或迁往海外,以至遍及全球。人们还说客家人并不似犹太人.是根深叶茂的汉族民系,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立足生存,艰苦创业,繁衍后代。所以.客家人不仅有中原、闽西、赣南、岭南文化的根,到了海外又增添了海洋文化。真正是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  相似文献   

9.
客家人精神是客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在当今经济和化日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客家人精神特质的形成,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客家优良传统,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客家人精神特质形成的问题,学向来关注。但他们大多是从客家流迁的历史方面进行阐述,而从客人流居的自然环境这一角度进行集中阐述的,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重要分支,客家化根源于中原,但绝不是中原汉族化的抄袭备份。客家化也是一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史书,是客家先民在南迁的过程中,以及定居赣闽粤等地区之后,吸收了各地不同化的有益成分基础上,形成的独特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和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然而全球化的浪潮冲击对客家化的凝聚力将会发生怎样的影响?是会增强还是会削弱?本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客家人生活在中国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他们的传统民居,或宛如城堡的圆形、方形土楼,或分殿堂式、同龙式的围屋,令中外游客和建筑学家惊叹不已。这些世人称奇的民居确为中国客家地区所仅见。  相似文献   

12.
罗香林先生是客家研究的奠基者,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和《客家源流考》(1950),对当时及后世的客家研究均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他的学术观点中,影响最巨者,莫过于他的客家源流观。罗先生在上述两本书中,引用了大量客家人的谱牒,反复论证客家人的祖先是真正的中原(中州)人,是经过五期大规模的迁移,而由中原辗转南迁到华南各地。对于罗先生在客家源流研究中强调血统的追寻,学界普遍关注的是他在《客家源流考》中提出的“纯粹自体”说。事实上,对于客家人的源流问题,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两书中的论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博白客家源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灿烂的文明古国,悠悠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客家这支优秀的汉民族支系。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辗转南迁,逐渐扩展到福建、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海南、台湾、香港等省区以及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上有近1亿的客家人。广西约有450万,占广西人口的十分之一,博白县约有70多万,占博白人口的五分之三。客家先民及其后裔对他们所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博白的客家人对博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了决定作用。对博白客家源流的探讨,寻根溯源,继往开来,以增强客家人与中原人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客家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的关注,他们的历史、化、社会、宗教等问题成为研究的对象。本试通过考察近代基督教在客家地区的传播,探讨基督教对客家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33年罗香林先生的大作《客家研究导论》问世,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世人揭示了客家人的民族属性以及其源流、特性和方言、文化教育等文化特征。1980年代以后,客家研究在大陆重新兴起,这一时期的客家研究(特别是客家人的源流属性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罗香林的观点而展开的。很多人都把罗氏观点解读为“客家是中原移民后裔和客家血统的纯正、高贵”、“客家人本是‘汉族嫡派’、‘中原衣冠’;同时认为罗氏的观点形成抑或其研究路径主要源于其对族谱的分析和正史材料的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正是导致其研究存在很多缺陷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史实出发批评罗香林过分强调客家的中原汉人血统,还是从族群理论出发批判其“族群中心主义”,可能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罗香林先生研究客家时的社会情境和他对客家判定的标准。罗香林注意到了客家与畲民之间的血缘融合,从而发明和解释了“民系”理论,并注意从文化上来论证客家民系之优秀。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的界定,依据了客家人士的访谈,暗合了族群理论,也揭示了他那个时代客家人自我认同的地域范围。1930年代前后,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存在着对客家人和客家地区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来谈学特别是客家学,这未免有些奢侈,但客家学作为客家化的重要部分,在联结全球客家人的情感,凝结全球客家人的向心力及弘扬客家人的合作精神,为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汇集华夏化的精华等方面又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人在2003年申报的课题《闽粤赣客家学史纲》也有幸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办的立项并给予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18.
中华光辉人物有许多都是客家后裔,他们的功勋业绩与他们的客家血统有潜存深藏的隐秘联系。郭沫若也是客家人,他那特立独行的性格气质、曲折执守的化风范、激扬飞洒的浪漫情怀、奇幻夸张的艺术感受,隐约曲折地与客家人的理想主义生存精神和客家人顽强执守的中华化品质发生着联系,造就了一个现代行程中的中庸主义。这是一种生命力量的遗传和精神传统的遗传共同创造的奇异情景。  相似文献   

19.
客家山歌,很多客家人喜欢听,也喜欢唱,尤其五十岁过外的人更甚。但对客家山歌的起源、形式及表现手法,一般的人可能不很清楚。因此,我借这机会与客家山歌的爱好共同探讨,浅谈一下客家山歌。  相似文献   

20.
段刘娇 《神州》2013,(17):43-43
井冈山革命斗争历经的地区大都是客家人聚居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无不烙印着客家人、客家山歌、客家文化的痕迹。炎陵客家山歌是炎陵客家文化最突出的符号,在思想教育创新、文化价值认同、井冈精神形成等方面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