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傣族诗歌》的发现(已翻成汉文,正积极准备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对研究傣族文学,尤其是傣族诗歌的重大贡献,因而也是对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解放以后,傣族的诗歌引起了我国文艺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应该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傣族的文学理论却还是个空白。这本书的出版,总算填补了这个空白。尤其是在文学史中的许多问题上,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是  相似文献   

2.
一傣族文学源远流长。在辽远古代,傣族的先民就创作了许多歌谣和神话。进入阶级社会后,佛教传进傣族地区,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傣族文学并未断流,它在吸收外来文学的养分后继续蓬勃向前发展。经过一个时期之后,由于社会的原因,傣族文学中的宗教色彩逐渐减弱,土生土长的傣族文学在现实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这就是贯串于傣族文学发展史的主线,也是我们在研究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时必须看重的基本事实。有的同志说“傣族文化是佛教的文化,傣族文学作品是佛教带来的”,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当然,我们在看到傣族文学主流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佛教对于傣族文学的影响。由于我国傣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他们很早就同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交往。根据中印文  相似文献   

3.
傣族是云南省人口众多的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傣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傣族文化。为了更好地清理、继承和发展傣族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民间文学研究所、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将于一九八一年九月在昆明召丌开傣族文学讨论会。会议将邀请傣族地区的赞哈、歌手、民间艺人、作家,我省和全国的傣族文学研究工作者、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者参加。会议将研讨:傣族的社会发展与傣族文学的关系;歌手在傣族文学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有悠久、丰富文学传统的民族。正因为傣族文学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当傣族人民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时候,人们对傣族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也就倍加关切。傣族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每一进展和每一曲折,也就必然在人们的睽睽注目之下。建国三十余年来,傣族社会主义新文学究竟走过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其中有些什么经验和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向如何?现在,已经到认真探讨和总结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5.
《论傣族诗歌》,是一部难得的傣族诗歌文学论著。原书名叫《哇雷麻约甘哈傣》,直译为“论傣族的各种诗歌”,意译为《论傣族诗歌》。写于傣历九百七十六年(公历1615年),原文用老傣文,写在类似经书样式的缅纸上,约四万多字。下面,谈谈有关《论傣族诗歌》(以下简称《诗论》)的发现、搜集和翻译情况。一、《诗论》的发现和搜集过程我是西双版纳土生土长的傣族,当过三年和尚。我父亲(今年九十岁)当了十三年  相似文献   

6.
本刊从去年第一期发表岩峰同志的《贝叶寄语》一文开始,开展了关于傣族文学与佛教关系的讨论,先后共发表七篇文章,直到今年九月召开的“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达到了高潮。通过讨论,绝大部份同志都认为,如同一棵树,没有自己的根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当然也就不可能存在,根深才能叶茂。傣族文学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壤和文学传统,是不可能形成灿烂辉煌的面貌的。在傣族文学学术讨论会上,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傣民族产生了五百多部长篇叙事诗?由此很自然地接触到傣族文学与佛教、傣族文学与印度文学及东南亚诸国文学、傣族文学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谚语     
要想吃鱼勤下水, 要想吃米勤下田。 (傣族) 懒人去求神神也恨, 勤人去找鬼鬼也爱。 (傣族) 勤松土的甘蔗甜。勤施肥的芭蕉香。 (傣族) 鸟美是羽毛, 人美是灵魂。 (拉祜族)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创造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傣族是以舞蹈而闻名的民族。傣族“嘎光”舞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美学价值,通过分析傣族“嘎光”舞的体育美学价值,希望国人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民族舞蹈。  相似文献   

9.
邓小娟 《旅游纵览》2023,(7):140-14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傣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傣族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文章基于文化资本,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出发点,梳理西双版纳傣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分析发展文化资本的可行性,探索民族文化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路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邓小娟 《旅游纵览》2023,(4):140-143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傣族世代聚居的地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傣族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不仅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文章基于文化资本,以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为出发点,梳理西双版纳傣族独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分析发展文化资本的可行性,探索民族文化转化为文化资本的路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傣族古歌谣》(还有一本《傣族古神话》正在翻译中)和上期我们介绍过的《论傣族诗歌》,都是傣族的祖先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极其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珍品。《傣族古歌谣》反映的是封建领主制建立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它的第一部份,所反映的都是农业社会和一夫一妻制产生之前的,即从人类最初的采集经济到狩猎经济的作品。反映这个人类最早的生活的诗歌,至少是我,过去还没有见过。因此,这是一件难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12.
李桂娟 《神州》2014,(11):77-77
傣族是一个拥有两年多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早在两汉时期,就与中原有着密切的往来。傣族民间舞蹈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此本文结合典型的孔雀舞对傣族舞蹈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探讨了教学中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是研究傣族文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傣族文学乃至对于云南一些兄弟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岩峰同志的文章《贝叶寄语》,这一期又刊登了杨知勇等几位同志的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自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傣族同志们、研究傣族文学的专家、学者和读者同志们,积极为本刊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是研究傣族文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傣族文学乃至对于云南一些兄弟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岩峰同志的文章《贝叶寄语》,这一期又刊登了杨知勇等几位同志的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自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傣族同志们、研究傣族文学的专家、学者和读者同志们,积极为本刊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是研究傣族文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傣族文学乃至对于云南一些兄弟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岩峰同志的文章《贝叶寄语》,这一期又刊登了杨知勇等几位同志的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自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傣族同志们、研究傣族文学的专家、学者和读者同志们,积极为本刊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是研究傣族文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傣族文学乃至对于云南一些兄弟民族文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刊决定从第二期起,开辟专栏,开展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本刊今年第一期,刊登了岩峰同志的文章《贝叶寄语》,这一期又刊登了杨知勇等几位同志的文章,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自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傣族同志们、研究傣族文学的专家、学者和读者同志们,积极为本刊撰写这方面的文章,参加这个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初期,随着傣族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随着文艺生产力的解放,涌现出了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傣族歌手、诗人和作家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比较年轻的刀保乾是一个值得一提的诗人和翻译家,他短暂的一生,是为发展和繁荣傣族文学事业作出努力、作出贡献的一生。一刀保乾,字子坤,一九一八年生于云南省盈江县旧城。他从青年时期起就非常喜爱本民族的文学,对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傣族  相似文献   

18.
傣族文学在她漫长的历程中,经历过三次重要的改革,这就是从她的产生到创世史诗的出现,叙事长诗的大发展和悲剧叙事长诗的产生。每经一次改革,都把傣族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使傣族文学出现新的面貌。悲剧叙事长诗的出现和发展,在傣族文学史上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她使傣族文学从虚幻走向了现实,在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上都获得了巨大的变革,并由此产生了一套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因此,探讨这次文学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她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崔玉洋 《神州》2011,(20):25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傣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然而全新的生活方式颠覆了历数千年历史流传至今的傣族音乐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和其产生的文化土壤,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傣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本文以傣族传统音乐为代表,从社会教育、文化以及哲学等层面分析了当今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困境的三个原因,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找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之法。  相似文献   

20.
崔玉洋 《神州》2011,(9):25-25
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傣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然而全新的生活方式颠覆了历数千年历史流传至今的傣族音乐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和其产生的文化土壤。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给傣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阻力。 本文以傣族传统音乐为代表,从社会教育、文化以及哲学等层面分析了当今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困境的三个原因,并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找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