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52年的平原省时期,新乡辉县褚邱一带出土了7件青铜组器,现珍藏于新乡市博物馆①,分别为鼎1、卣1、尊1、簋1、爵3.在这7件青铜器上,装饰着同一时期的青铜纹样,并且铸刻有完全相似的铭文"妇(婥)(聑)".据考证应是属于殷商时期同一族群、同一贵族、在同一时期使用过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2.
辉县战国甲墓和乙墓出土青铜器选记解放前河南省博物馆于一九三六年在辉县琉璃阁附近发掘出战国木槨墓两座,编号为甲墓和乙墓。出土的随葬品很丰富,其中青铜器百余件,在考古资料上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1952年以来河南安阳、辉县等地先后出土了一批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它们具有复杂的形制及独特的纹饰,其学术价值较高,现选几件作以介绍,并就殷商铜器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1.“子庚”簋:高15.2,口径19.4厘米。1952年安阳出土。侈口、鼓腹、圈足。通体饰扉棱六条,颈饰相向的三组夔龙纹,中间各附饰一兽首,腹饰  相似文献   

4.
1974年2月,中牟县黄店公社黄店村社员张彦兴,在田间劳动中发现商代青铜器两件,出土后及时地送交省博物馆保存。1978年春,中牟县郑庵公社大庄村社员李抓妞在该村东地平土时,发现商代青铜器三件,于1979年5月专程送到省博物馆。现将黄店和大庄两地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0月29日~30日,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在河南博物院联合举行“海峡两岸《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首发式暨辉县甲乙墓学术资料交流审定会”。海峡两岸30多位专家、学者对新郑郑公大墓出土青铜器的学术价值和两岸合作的积极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辉县甲乙墓的资料进行了交流和审定,并对河南博物院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辉县甲乙墓拟定了日程表。河南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于1923年出土。这批青铜器是春秋中期具有代表性的承前启后的器物群,它的出土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新郑彝器”名…  相似文献   

6.
1936年发掘的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由于种种原因,出土的器物几经辗转,现分处多个博物馆中,且两墓器物混淆在一起。2001~2008年,经多次探究,发现琉璃阁甲、乙二墓的26件青铜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对这批青铜器所在墓别的区分,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两墓青铜器组合的认识,解决了两墓部分青铜器藏品来源不甚清晰的问题,使甲、乙二墓的资料更为完整、科学。  相似文献   

7.
辉县琉璃阁甲乙墓出土青铜礼乐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胜 《收藏家》2009,(10):57-68
辉县琉璃阁甲乙墓为前河南博物馆于1936年10月至11月发掘,是整个琉璃阁墓地最东端的两座较大墓葬(图1),出土了九鼎八豆为代表的大批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为世人所瞩目。发掘者许敬参、郭豫才曾以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为研究对象,分别撰写论文若干篇发表《河南博物馆馆刊》(1937年)。  相似文献   

8.
蔡明  黄诗金 《文博》2010,(4):52-58
深圳博物馆在二十年的时间内,通过征集、考古发掘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青铜器收藏。这批青铜器主要来自于河南、陕西、广东等地,为商周时期的典型器物,其中有部分青铜器尚未公开报道。深圳博物馆藏青铜器的类型、铭文、纹饰,以及出土地点,对于研究当地青铜器的源流演变、青铜时代的文化特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对部分馆藏青铜器进行介绍与论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处于“申吕之国”的南阳市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时间上限为西周晚期,下限为春秋战国时期。这批青铜器既有时代的特征,又有族习与艺术上的个性,自成序列,我们把这批青铜器称之谓“申器”。它对于研究申的历史和地望,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本文仅就南阳市博物馆所珍藏的这批申器,探  相似文献   

10.
岐山县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录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岐山县博物馆藏商周青铜器录遗庞文龙岐山县博物馆历年来征集入藏了一大批商周青铜器.多为墓葬、窖藏所出.少数拣白废品收购部门。现将未曾著录的青铜器藏品选录如下:一、成组出土的青铜器(一)1974年.京当乡贺家村出土铜器3件,纹鼎(岐28)1件。通高21、...  相似文献   

11.
1952年在新乡辉县出土了一批商代晚期带有"聑须婦■"铭文的青铜组器,该组器为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本文对青铜器纹饰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组青铜礼器上铭文的含义和构成进行考证、分析,认为"聑须"应释读为族氏铭文,"婦■"应释读为父族之族氏名,"聑须婦■"应视为复合族氏铭文。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出土汉代青铜器数量众多,在考古学方面研究成果不少,但通过科技考古研究其产地的却不多。为研究广州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矿料来源,通过对广州出土西汉青铜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铅同位素比值测试,与广西、江西、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出土同时期青铜器成分进行比较,发现西汉中晚期各地青铜器合金配比情况基本趋同。且根据含砷等微量元素这一显著特征,认为与广西合浦出土同时期青铜器矿料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测试的铅同位素比值高度集中,其矿料应该来自同一个地方。分别与广东、贵州、云南、陕西、河南等地战国至西汉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进行比对,发现与广东、贵州、云南出土青铜器矿料来源同属一个大的成矿区,与河南、陕西等地明显区别。验证了学者们在考古学研究认为岭南地区出土西汉青铜器产自本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文博》1997,(5)
1991年,陕西省泾阳县高家堡出土先周青铜39件,属戈族方国文化遗存,对研究商末和西周文化、戈族与其它姓族的关系及铜器断代,都有重要的价值。器物现藏泾阳县博物馆。(封二、封三)~~泾阳高家堡出土的青铜器$泾阳县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商代二里冈期的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期青铜器的出土地点,较为辽阔。郑州商城为其主要地区,远离郑州数十里或数百里外的辉县琉璃阁,项城毛冢等地,甚至湖北黄陂盘龙城也都发现商代二里冈期青铜器,就目前的材料看,  相似文献   

15.
饶胜 《文物天地》2023,(2):9-12
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文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  相似文献   

16.
山西地上地下保存有许多珍贵文物,特别是商周时期出土青铜器非常丰富,精品之多、纹饰之美,位于全国前列。1988年太原南郊金胜村第一发电厂五期扩建工程中发掘出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出土青铜器达3千余件之多。但是赵卿墓出土的青铜器,千余年来保存于地下,有的遭到挤压而破伤,或变形,需要进行整理修复,才能恢复其原貌。  相似文献   

17.
襄樊市博物馆在1977年建馆前后,从襄阳、谷城、枣阳等县收集到几批青铜器(图一),现将其中较有价值的作一介绍,供学术界参考。 "天"爵 1件。筒形深腹,三个三角形高尖足,流折处立双柱,腹饰一圈凸弦纹。通高21.5、口径8—14.5、流长6.5厘米。二立柱外面各铸一"(?)"字(图版叁:1),当为作器者族徽。"天"族族徽在商周金文中多见,此器"天"字和"天棘爵"铭文中"天"字相似,时代当在西周初期。"天"族青铜器多出在中原地区,此爵系原襄阳地区文史馆收藏,不知出土地点。  相似文献   

18.
介绍陕西省博物馆的几件青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省博物馆和文物管理委员会历年来收集时商周青铜器(截止1957年)已经出版了《青铜器图释》一书。近几年扶风、武功一带不断的发现青铜器,并且有成群的器物出土。博物馆在1957年以后(截止现在)新收集的除扶风齐家村出土窖藏西周铜器群将另  相似文献   

19.
弭辉 《文物天地》2023,(8):14-21
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境内分布着一种典型的“北方系青铜器”考古文化遗存。宁夏博物馆藏“北方系青铜器”主要是在宁夏北部地区、宁夏中部地区发现、发掘和清理的青铜文化墓葬中出土的,其文化内涵既展示出了“北方系青铜器”的一般特点,又显现出了一定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殷商后期青铜器的不断被发现,许多学者对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分期断代问题进行了探索,所得颇多,并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应当指出,就目前存世的铜器资料看,殷商后期的青铜器,本身可以表明绝对年代的甚少,这与这一阶段铜器铭文内容简单是密切相关的(即使是可以确定相对年代的青铜器,也往往需参考出土铜器的墓葬、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