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冯应京与利玛窦康志杰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驻武昌税使太监陈奉“横行楚中,发象抄家,杀人焚尸,极其修毒”①。湖广巡抚支可大和百官“乃多与之卫”②。而一身正气的湖广佥事冯应京上疏,列举陈奉十大罪状,呼吁应按法予以制裁。陈奉反诬奏应京。昏愦的万历...  相似文献   

2.
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大西域山人,意大利人。明末来中国的天主教会传教士。他在葡萄牙国王的支持下,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奉派来中国,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在北京病故,享年五十八岁。 利玛窦到中国来的目的是传教,但也在中国传播西方科学技术。他和中国士大夫广泛交游,学习中国语言,研究中国文献,使他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有一定认识和了解。他以信函形式把他在中国的感受告诉他的欧洲朋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还写了一部有关他在中国活动的记录,向欧洲介绍中国。从客观上看,他的活动已不限于传教,他所起的作用也不止于传教。  相似文献   

3.
利玛窦为中国带来的欧洲先进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影响了当时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方科学及文化方面的交流有着深远影响,但他的真正目的是传教。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逝世并安葬在中国已经400多年了。他生前曾3次来过南京,并在南京买房购屋,广交朋友。如今,南京还留有他的故居和他所制作的世界地图。融入中学第一人,堪与玄奘相媲美中国人首次走出国门,到西方去取经,当推玄奘。而外国人到中国来传教,努力学习中国文化并有大成者则为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堪与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相比,除了主观动机以外,  相似文献   

5.
利玛窦奉耶稣会之命前来中国传教.1582年8月到达澳门.是年传教士曾三度被允许进人中国,但未能建立居留点。经过一番活动.传教士于次年10月在肇庆取得立足之地。广东这次“对外开放”。并非因为大明帝国的国策有什么改变.更非如某些论者所说的广东一些地方官特别开明.整个过程不过是一场行贿与受贿的博弈.这就注定耶稣会士的中国之行必定焦头烂额.而且最后必定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6.
我入大学的年代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华、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北平的大学不是改变性质成为敌伪大学,如伪北大,就是与英美有关而被封闭,如燕京大学。只有辅仁大学因为是德国教会主办的大学,而德国是轴心国,与日本是盟友,自当给点面子,所以成为一所形式上独立的教会大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向往入辅仁,许多知名学者纷纷应聘执教于辅仁,尤其是校长陈垣教授颇能礼贤下士,所以当时文史方面可说是名师毕集,那个时期的辅仁大学称得上是鼎  相似文献   

7.
利玛窦拉开了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序幕,他与之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由此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诸如语言学、地理学、数学、天文学、美术等传入中国,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流入欧洲。这一段中西文化在平等地位上交流的历史,倘从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将因其辉煌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寻回文化的自信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
忆王辅仁教授姚兆麟9月8日一早初闻辅仁过世,我甚至都被惊呆了,不知该说什么就放下了电话。事后方知毕生以教课为天职的辅仁兄,在9月6日上午就已感不适.又坚持去学校讲了三个小时的课。课后自知发病,只去医务室要了些药,便骑车回家了。次日由家人强行送进医院。...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 《世界》2006,(7):62-62
当前国际社会所产生的“中国威胁论”的担忧,只是一种被利玛窦神父早就否定过的幻觉。  相似文献   

10.
《利玛窦与中国》出版林金水著《利玛窦与中国》一书,作为东方历史学术文库的一种,本年度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西学东渐,是明清之际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而西学东渐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正是在中国度过了他后半生,正式向中国介绍西方宗教与学术思想的...  相似文献   

11.
利玛窦与庞迪我之间的矛盾曾被认为是当时意大利与西班牙间民族矛盾的体现。民族矛盾固然是影响利、庞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更潜在的原因应是二人在思想观念上的本质差异:利玛窦不是一名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他之所以不见容于庞迪我,主要是因为他那种具有浓烈人文主义背景的工作方式与庞氏的传统中世纪传教模式格格不入;与人们的假设相反,利氏至死都未曾原谅过庞氏,而在利氏生前,庞氏对其不满也蓄积已久。  相似文献   

12.
文庙是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乡贤祠是庙学组成的一部分,探析天津文庙乡贤祠的由来以及天津文庙乡贤入祀的条件和程序,以乡贤侯肇安捐资助学倡建辅仁书院,研究乡贤对当地社会文教事业的重要贡献及对士人百姓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27年9月,罗马教廷下属教会,德国的圣言会(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在北平创办辅仁大学。第二年12月,《辅仁学志》创刊。这是辅仁大学的学术刊物。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任主编。编委由辅大校方人士及文科各系的著名教授组成。其中有:校务长雷冕神父(德)、副校长兼秘书长英千里、教务长胡鲁士(荷)、文学院院长沈兼士、教育系主任张怀、国文系主任余嘉锡、历史系主任张星烺、经济系教授张重一、国文系教授储皖峰、校务长丰浮露(德)等人。《辅仁学志》整年为一卷,年出两期。在实际出刊过程中,常将两期合刊为一卷出版。自1928年12月创刊,至1947年12月停刊,共出版15卷(其中1932年、1935年和1944年全年没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提到利玛窦这位传教士。肇庆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内陆传播天主教的首站,他在肇庆六年取得了多个"第一"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当时的肇庆知府王泮有密切的关系。王泮对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支持,体现了王泮开放包容的治政理念,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风与育人     
《刘大年来往书信选》(上、下)二册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6年9月出版。《书信选》反映大年先生的学术精神以及他和史界学人的交往。本刊发表五则来稿,表达我们对大年先生的敬意和怀念。  相似文献   

16.
史料与学风     
陆德生 《江淮文史》2007,(1):172-176
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经常看一些党史、军史、根据地史以及人物回忆方面的著作和文章,自己也动手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回忆往昔、怀念故人和记述党史、军史的文章,不时出现不实、  相似文献   

17.
18.
李丽 《中国西藏》2006,(2):66-67
2005年12月23日,是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名藏学家王辅仁先生逝世10周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与中国藏学中心历史研究所联合召开“王辅仁先生学术生涯追思会”,北京民族学、人类学、藏学界8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刊选发此,以纪念王先生逝世十周年。[编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以前,中国的学术思想与外界大规模接触仅仅两次,一次是魏晋时期的佛学,一次是明清之际的“天学”。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名的欧洲人少得可怜,数来数去,只有马可波罗和利玛窦最被人们熟知。在他们之前,中国和欧洲很少直接交往,欧洲人自古知道东方丝国,但不清楚它是什么样子,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游纪震动了欧洲,从此,欧洲人才知道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土地广阔、民物繁庶的大国。但这之后,随着明王朝的建立和中西交通的隔绝,中国又被遗忘。直到利玛窦,中国在西方人的口中开始形象生动地被叫做中国了。意大利人利玛窦是向中国介…  相似文献   

20.
利玛窦是明末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的科学传教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对利玛窦的这一传教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此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