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周易》是西周筮人根据商周筮占资料编写的筮书,其卦爻辞均属珍贵的商周史料。战国秦汉以来的易学家均从哲理和象数的角度释说《周易》,使得易卦爻辞蕴含的史实真象日益隐晦。今本《周易》六十四卦,按照相对(如(?)乾和(?)坤)或相反(如(?)泰和(?)否)关系,两卦一组,分为三十二组。每组两卦在最初命名时可能都含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反映出《周易》作者朴  相似文献   

2.
一、《周易》产生的前提条件 《周易》本是三易之一。在《周易》前还有《连山》《归藏》二易。不过二易久亡。从“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来看,三易是相同的。又在筮法上三易也有相通之处。因此,今天谈三易有困难,不妨光谈《周易》。  相似文献   

3.
汪祚民 《古籍研究》2001,(4):17-24,63
《韩诗外传》(以下简称《外传》)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说解《诗经》著作,也是汉代今文诗学唯一流传下来的一部较为完整的著作。然据《隋书&;#183;经籍志》著录,此书隋唐之际,卷次增多,已非其旧,成为学界不解之谜。且自宋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此书“多记杂说.不专解《诗》”;“大抵引《诗》以证事,而非引事以明《诗》”;甚至“无关于《诗》义”。这类否定《韩诗外传》说《诗》性质的观点渐被奉为权威,影响深远,以至《外传》一直不受《诗经》研究者的重视。对  相似文献   

4.
《周易》卦名用商《易》略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卦名采用商《易》卦名,前人已有论说。秦简《归藏》的出土,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认识商《易》,同时也为我们探讨《周易》卦名与商《易》卦名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秦简《归藏》不但繇辞中有商《易》旧筮辞,而且其卦名、筮辞结构也源于商《易》。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春秋历史,《左传》是最为重要的文献,其于筮占意义亦不容忽视,《国语》的情况也相类似。二书中记载的春秋筮例,是目前研究筮占内容最为可靠的文献材料。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学者对《左传》筮例进行整理研究,其著作出现于汲冢竹书中,《晋书·束晳传》称有《师春》一篇,"书《左传》诸卜筮,‘师春’似是造书者姓名也"1。杜注云:"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上下次第及其文义皆与《左传》同。"2自此肇始,后世学者根据这些筮例著书立说,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6.
一、符号·数量·事物变化易学是专门研究《易经》的一种学问.形成于汉代.完整的易学体系包含易理、易象、易数和易占四个分支.清人陈梦雷说:“有是理乃有是数.数不可显,理不可穷,故但寄之于象.知象及理.数在其中;有象即有占,占即在象中.”(《周易浅述·凡例》是理、象、数、占四者之中,尤以象数之学最为重要.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提出象数概念和说明象与数关系的,肇始于春秋.《左传》僖公十五年(前645)韩简对晋惠公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用现代话讲,则龟甲是形象,筮草是数学.事物生长以后才有形象.有形象以后才能滋长、滋长以后才有数字.到战国后期,象数才逐渐有人从理论上加以系统研究,《易传》的形成,是其成果.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六经"之一,是儒家经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汉书·艺文志》用"《易》为之原"来概括其地位,可见其对于研究古代文献与哲学思想的重要性。而"阴阳"又是《周易》中一个基础的概念,因而,要想深入研究《周易》,必须先要理解"阴"、"阳"的含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初步探讨阴、阳之间的关系,以期对《周易》所蕴含的思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朱熹《周易本义》是最著名的解《易》著作。但有两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一是其学术渊源,众说纷纭;二是《周易本义》之《贲·彖传本义》有云:“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此“先儒”为何人,是一桩千古公案。经比对研究可知,“先儒”乃朱熹五世族祖、北宋著名学者朱长文,《周易本义》的直接渊源是朱长文著《易经解》。  相似文献   

9.
《易·坤》卦“黄裳”考释于雪棠《周易》本是一部用于算卦的著作,其爻辞立象以尽意,文字甚为简约。以象说理,含蕴丰富、文简而义繁,便于应用者随机解说,但同时也造成了词意的扑朔迷离,使人难以确解。更因后世距《周易》创制年代愈来愈久,对当时的礼仪制度、思想观...  相似文献   

10.
一秀才这个称谓,最初在《礼记》、《管子》、《周礼》等书籍中见到。这些书,有人认为是汉代的,有人认为是战国时的著作,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钱泳《履园丛话》云:“秀才二字昉于汉。”昉,即“始”之意。据此推想,秀才称谓可能出现于汉或汉以前。当时,秀才二字只是对才学优异者的称谓,而不是读书人的专称,也并未形成固定的科目名称。至汉武帝时,诏令地方举荐孝廉和茂材,以供朝廷选录。这里的茂材即秀才,是在东汉以后因避汉光武之讳而改秀才为茂材的。有人依据此说,认为汉代是秀才成为举荐科目的开端;清赵翼却以为“晋世始有秀才之举”。那是依据史籍中出现赫然明确的秀才二字的记载才断言的。  相似文献   

11.
《周易》是古代中国的一本奇书,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自古以来,研究《周易》者不计其数,各种各样的学说纷繁芜杂,然而涉及政治思想的不多。本文则通过解读《周易》的政治思想,认为在《周易》庞杂的政治思想中,以天人关系对于后世的影响最深。特别是"天人感应"思想,曾很长时间在统治思想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其实质,就是愚民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读书     
《山茶》2010,(3):164-164
这本“《孙子》的斗争哲学”.是为李零阅读经典四部书(《论语》、《老子》、《孙子》.《周易》)的第三本。李零在自序中说:”《孙子》很短.只有约6000字.但叙述简练,道理深刻.常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3.
《周易》的历史,《汉书·艺文志》有著名的“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说。这是说,《周易》一书,经历了上古的八卦阶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阶段,下古的《易传》阶段。而八卦为伏羲所画,六十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仅从周朝算起,至今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方志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史。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据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周天子的外史官所掌管的国别史。古代学者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二是源于地理书。“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名著《山海经》,被认为具有原始“地志”性质,《禹贡》被称为“最早的全国性区域志”。三是源于古地图。有人认为,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5.
清代禁毁图书 ,又叫做“文字狱” ,指的是清雍正、乾隆两朝 ,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查上缴、抽毁销毁清廷认为是“违碍”、“悖逆”的图书 ,岭南地区以对金堡、屈大均两人的著作禁毁最为严厉 ,传闻韶关兵备道李璜在粤北丹霞山查得金堡一卷有反清文字内容的手稿 ,杀害别传寺寺僧300余人(一说500人) ;据《清代各省禁书汇考》一书记载统计 ,屈大均的著作被收缴了321部 ,2660册。上述禁毁史事 ,清季以来 ,多有传播 ,人皆知之。但禁毁图书涉及地方志书 ,特别是将已刻好并印刷过的书版 ,铲挖掉“…  相似文献   

16.
易学研究史上的重大收获──评张立文教授《帛书周易注译》许树棣《帛书周易》在《易》学研究史上是一部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以其所据前人所未见的大批出土新资料及所持新见解而论,也可称之为《易》学研究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帛书周易》(《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  相似文献   

17.
一部名为《贞观长歌》的电视剧,正在风行中国大江南北。82集的超长集数、6000多万元的投资、中央电视台的倾力奉送,使《贞观长歌》引发了一股强劲的“唐朝热”。有人说,这是一部好剧,可以让中国人骄傲地梦回那段盛世;但也有人说,一段精彩的历史“被糟蹋了”;导演称这是一部“历史正剧”,但也有观众说.“剧情虚构太多,不合逻辑”,“演员年龄偏大,与史实有出入”……在阵阵质疑声中,本刊记者走访导演吴子牛、编剧周志方和“女一号”张澜澜,求证孰是孰非。出乎预料的是,三人竟为本刊揭开了一系列隐藏在电视剧背后的内幕故事。  相似文献   

18.
阴山  杨寰 《中华遗产》2007,(7):76-85
说起安阳,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殷墟,想到那些龟甲和兽骨上的不朽的刀痕。而说到甲骨文,谁都知道那是记载殷人占卜活动的古老文献。而今对占卦和算命感兴趣的人已经很少会从晦涩难懂的甲骨文里找渊源,他们说的最多的是《周易》。人人都知道有一部《易经》,却不知这是周文王的《周易》;正如人人都知道《封神榜》,却很少有人把《封神榜》和安阳联系在一起。《周易》、周文王、《封神榜》和安阳,它们的渊源关系,可以在古老的羑里城中找寻。  相似文献   

19.
辑佚是将久已散佚的书,见载于其他书籍中的一句一段辑录出来,再加以编辑,复为原书。辑佚这门工作开始于何时,据章学诚《校雠通义》卷一“补郑篇”所说:“昔王应麟以《易》学独传王弼,《尚书》止存《伪孔传》,乃采郑玄《易》注、《书》注之见于群书者,为《郑氏周易》、《郑氏尚书注》。又以四家之诗,独《毛传》不亡,乃采三家诗说之见于群书者,为《三家诗考》。嗣后好古之士,踵其成法,往往缀辑逸文,搜罗略编。”章学诚此说认为辑佚古籍工作,是开始于南宋时王应麟。但是在王应麟以前的辑本古书,不是没有,还是很多;所以叶德辉的《书林清话》中有“辑刻古书不始于王应麟”一条,他例举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春秋》性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从战国之际的孟子、苟子,直到两汉时期的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认为它是一部蕴含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孟子&;#183;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瞑。”这是说孔子有鉴于春秋末年世道人心的衰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