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通过对克林凯特《丝绸之路上基督教、诺斯替教和佛教之碰撞》一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评论,使我们了解到该书作者对世界三大宗教之间关系的精辟认识,进而又对摩尼教、基督教和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书评.  相似文献   

2.
法国的教堂之多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庙宇。由于法国人基本上是以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为主,教堂的建设就成为法国人开展宗教活动的基础。几乎每个社区、每个小镇都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基督教史观指洪秀全、洪仁Gan,李秀成等人关于上帝教与基督教史的一些观点,涉及中国人拜上帝的历史,创世纪与人类始祖,洪透全的宗教使命等。他们认为中国人拜上帝是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他们倾向于认为,中国传说中的“盘古”就是上帝始造之亚当,中国人来自西方,于“代羲前一二代间”“由川陕入中土”; 透全就是《圣经》中的麦基洗德,洪透全不同于耶稣的宗教使命是扫除偶像,建立地上天国,这些观点显然与正统基督教史观不相符合,究其原因,或出于对基督教史的无知和猜测,或出于对基督教史的误解,或出于对基督教史的“修正”,从主观上说,其出发点只有一个,就是使上帝教与基督教史的阐述和解释适合于他们所领导的太平天国宗教与政治运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陈垣的宗教研究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关怀。在基督教研究中,陈垣的文化关怀体现在"使基督教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地位"的基督教本色化观,认为基督宗教不可能也不会替代中华文化,只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可以并入他在研究各种外来宗教中体现出来的以中华文化为本位的"中华文化观",即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外来宗教、文化无不融入中华文化,但是不能改变后者;中华文化海纳百川似地容纳外来宗教、文化,本身得以丰富,但是本质不变,强调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抗日战争时期,陈垣的"民族文化关怀"表现为用佛教道教著述,表彰遗民,阐扬气节,并论述宗教保存发展民族文化的观点,侧重的是中华文化的长久生命力。陈恒的文化关怀体现了陈垣对自身和国家民族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现实中都有对应,基督教本色化观对应陈垣的宗教信仰以及基督教与中华文化的关系问题,中华文化观对应全盘西化和文化保守观点,民族文化观对应外族入侵的文化保存和发展问题。我们分析陈垣的宗教研究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东西方的相遇与冲突中 ,基督教扮演了特殊角色 ,这种历史渊源使得东西方学者对这一课题有着持久的兴趣。 2 0 0 2年 1 0月 1 0日至 1 2日 ,“东亚基督教的再诠释 :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该会由上海大学宗教与和平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合办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协办 ,5 0余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 ,提交论文 4 5篇。与会者咸称这是 2 0年来内地关于基督教与东西方文化交流“规模最大名副其实的国际会议” ,诸多新论值得共飨读者。基督教与东亚基督教在同属儒学文化圈的东亚各国的…  相似文献   

6.
前伊斯兰时代,基督教向阿拉伯半岛的传播是该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思想文化现象。基督教在向半岛扩展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碰撞与融汇,深刻揭示了当时以半岛为核心、向北延伸至肥沃新月的广大阿拉伯地区频繁变动而又复杂多样的社会文化形态。早期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及地方化过程中,虽不断进行自我调适并获得短暂繁荣,但终因受到当地固有的阿拉伯传统习俗、多元文化差异以及基督教内部教派分裂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阿拉伯半岛形成宗教主导之势。但基督教无疑为该地区留下了丰厚的宗教遗产,诠释了东西方文明互为融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几乎可以说科学是在与迷信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凡属迷信的东西一旦以宗教的形式出现就更顽固,对科学发展的阻力就更大.宗教是社会的产物,它对教徒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压力.古代基督教社会里,似乎大家都要相信有个至高无上的、全知全能的上帝,是他创造了宇宙、万物和人.  相似文献   

8.
上海广东浸信会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自身创办的崇德女校附属小学的儿童为对象,以其宗教儿童观为指导,组织日光会开展宗教教育活动。在宗教儿童观方面,日光会从儿童定位、儿童权利、儿童责任三个方面,将儿童视为上帝的附庸和宗教教育的中心,承认基督教儿童的童年价值、发展权利和男女平等,强调基督教儿童对家庭、教会和“基督中国”的宗教责任。在此基础上,日光会采用适合基督教儿童的教育方法,贯彻以基督教儿童为中心、宗教为归属的教育方针,通过讲述宗教故事、唱诗、祷告、手工、游戏等教育活动,力图塑造拥有坚定基督教信仰、具有基督教倡导品德、开阔眼光和具有主动服务基督教精神的理想宗教儿童。日光会的所有活动,都是宗教权威主义价值观的单向投射,反射出儿童成长中预设的宗教前提,目的是为上帝塑造真正的小子民,可能带来对儿童心理世界的干涉和压抑,造成形式上的恭顺与服从。  相似文献   

9.
朱君杙 《世界历史》2015,(2):109-119,161
基督教会提倡"婚姻不可分解"的理念,这种理念随着基督教会势力的壮大和宗教思想的深入人心,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帝王的婚姻构成了一种道德约束作用。而罗马教延等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各方势力也常常以此为由,向那些有违婚姻道德的世俗帝王问责发难。洛林吉亚王国的国王罗退尔二世的离婚案即是一起因此而发的政治风波。由于基督教婚姻理念的约束作用,加洛林帝国的分裂瓦解、同宗诸王的纷争内斗、教皇权威开始抬头等众多历史因素的叠加、交织,使得罗退尔二世不仅无法像他的先祖查理曼那样可以自由地离异,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最后以"身死国灭"的历史悲剧黯然收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个基督教宗教文化很强的国家,每次总统选举,福音派新教会都能发生很大影响。美国还有许多天主教徒,对政府的一些社会政策(如堕胎、同性恋者婚姻)也有相当大的左右力。在学校里一般不会感觉到宗教的影响,教师们都能遵照政教分离、公域和私域分清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