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竜树     
在哀牢山中段傣家人聚居的村寨旁边,都会见到一两棵蓊郁青葱的大青树,有的树脚四周镶着光滑的青石板,这就是傣家人尊重的“竜树”。讲起“竜树”的来历,那就非常非常遥远了。不知多少年以前,傣家人居住的曼帕寨是一个宽敞的平坝,坝子靠着山脚,清清的溪水灌溉着黑黝黝的良田,  相似文献   

2.
孟连傣族中,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节节和鱼原来都生长在水里,是一对好朋友。傣家人常常把它们配在一起,做一碗汤,那可真是一碗美味的鲜汤呵。可是,有一天,它们吵嘴了。鱼骄傲地摇着尾巴,张开大嘴说:“你  相似文献   

3.
新平县漠沙坝子的东南边上,有一座山,远远望去活象一个水牛头,当地人叫它“牛头山”。离牛头山北面约三里的地方,有一片近千亩的土林,看上去就象一座倒塌了的宫殿:屋檐倒塌了,帏幔扯破了,在残垣断壁中间,一根根柱子东歪西倒地立着。关于这“牛头山”和“土林”,在这里的傣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漠沙坝是个没有人烟的坝子,后来傣族人民为了躲避土司的租子和官府的苛捐杂税,逃难来到了这里,漠沙  相似文献   

4.
梅州有很多奇特的客家古民居.平远县八尺镇肥田村206国道旁有座按“九厅十八井”建造的“楼上”古民居尤具特色.但却鲜为人知。2010年5月,在梅州市地方志系统组织开展的“寻找古村落”活动中.这座具有200多年历史.在平远地方志文献记载中出来为官者最多的客家民居.终于向世人揭开其“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5.
傣族的“拜月”在傣族神话传说中,月亮是天的三儿子岩尖变的。岩尖刚强英勇,曾领导傣族人民打败了敌人。岩尖死后变成月亮,又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所以,傣族人民要在中秋夜用食品拜月,同时向天空鸣放火药枪,以表示敬意。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在草原上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在西方,执著的蒙古骑手,朝西放马奔驰,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沿着河流寻找一倒映在江中的明月,甚至要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找遍,然后才回家团圆吃月饼。青年男女借寻月的机会交往,培养感情。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摘葡萄、梨子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妇女。德昂族“串月”每逢中秋明月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云南潞西山头寨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的乐声,原来是德昂族青年男女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了婚约。侗族的“偷月”湖南侗乡中秋“偷月”别有风趣。中秋夜,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偷偷跑到自己心上人的菜园,借着月光采摘瓜果,希望月宫仙女为他...  相似文献   

6.
第三种傣族     
提起傣族,一般人只会想到孔雀舞中那身段婀娜,如迎风弱柳般傣家姑娘的形像。那是水傣,只是傣族的一种。此外还有“旱傣”和“花腰傣”。云南有的人知道,内地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7.
罗仰虎 《文史月刊》2008,(11):10-11
1944年夏天,毛泽东的勤务兵、原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班长张思德到延安北部安塞县石峡峪村烧炭,不幸牺牲。毛泽东含泪写下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追悼会会标。并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了一代又一代革命者工作和做人的最高准则。 近日,一位当年目睹张思德牺牲经过,并用手一点一点将张思德从塌方的砖块和炭灰堆中扒出来的老人现身新疆石河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好奇——  相似文献   

8.
安徽郎溪县发现二座唐、宋时期墓葬汪卫国1986年4月,安徽郎溪县飞里乡叶家湾村农民在村旁掘地窖时发现唐墓一座,原貌已被坏,该墓属一般土坑葬,深约1.5米,棺及尸骨无存,仅存石质板形棺床。棺床下置瓷器3件、“开元通宝”钱8枚。瓷碗,1件。胎红褐,侈口,...  相似文献   

9.
<正>十几年来,在泉州市泉港区(2000年由惠安县析置)范围内发现几座埋于地下的古墓葬,有的经过科学清理发掘,即将出版发掘报告,以供研究之用。有的因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无法进行科学清理发掘,仅能拿回几件随葬品,或只采集几块墓砖。但它们对于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仍有一定的意义,有必要给予介绍。1985年,南埔镇肖厝村村民肖玉顺在其村北仙公山建房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他没有一、南埔肖厝南宋墓  相似文献   

10.
黄埔古港位于今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从西边公路人村。一座高耸的金碧辉煌的现代牌坊迎面矗立。上刻“凰洲”两个大字。村之南边紧靠珠江支流也有一座刻有“凤浦”二字的彩牌坊。原来传说古时有一对凤凰飞临此地,从此就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该村地处一小岛.水边地区叫“浦”.水中的陆地日“洲”,所以取村名为“凰洲”或“凤浦”,后演变成为“黄埔”之名。  相似文献   

11.
《旅游》2004,(4):46-49
很多年前,西双版纳的曼井兰是个安静的傣族村寨,两边还有绿油油的稻田。但是曼井兰太靠近城市了,终于有一天被城市吞噬,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田地没有了.公路取而代之。习惯于劳动的傣家人就利用自家的竹楼开起傣味餐厅来,生意火爆一时.据说还上了当时的美国《国家地理》。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常常徘徊在附近,打听“Manting Lu Road”。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一远古时候,傣家人是没有房子住的。那时候,大树和山洞就是傣家人的住房。后来,有一个叫叭牙桑目氐的人学会了建盖房子,从那以后傣家人才开始住上房子。这是一种高脚楼房,楼下的柱脚有六尺高,楼上的房子比柱脚高五尺。因为这种房子是叭牙桑目氐教给大家盖的,所以大家都称它为恨叭牙桑目氐。叭牙桑目氐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傣族汉子。有一次老天下雨了,他看见一片片簸箕般大小的大麻芋叶挡住了雨点,雨水没有直接落在地下。于是,他  相似文献   

13.
《旅游》2004,(4)
很多年前,西双版纳的曼井兰是个安静的傣族村寨,两边还有绿油油的稻田。但是曼井兰太靠近城市了,终于有一天被城市吞噬,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田地没有了,公路取而代之。习惯于劳动的傣家人就利用自家的竹楼开起傣味餐厅来,生意火爆一时,据说还上了当时的美国《国家地理》。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常常徘徊在附近,打听“Manting Lu Road”。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有如藏族人民称迪庆、丽江为“香格里拉”,傣族人民称他们的家园为“西双版纳”,彝族人民称他们的发祥地红河之源为“额骨阿宝”,意为“弯弯曲曲的一条大江的父亲”。由此开始的红河,从云南到越南,流淌出一部天人合一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15.
不管是鲜鱼、干鱼,都是傣家人待客的好菜。傣家人经常用篾笼到江河里捕鱼,鱼急得没有办法,就跑到龙宫里向龙王告状。龙王问:“你来告哪个?”鱼答:“我来告人!”龙王进一步问:“人咋个得罪了你?”鱼申诉说:“我们和人无冤无仇,可他们天天来捕杀我们去做下酒菜。”龙王捻捻胡须,乐呵呵地高声说:“人  相似文献   

16.
刘桂生 《北京文史》2000,(1):15-15,23
有清一代,北京的宣南地区是文人学士主要聚散之地,是全国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一时期出现在我国文化史上的许多著名学派或学术门类如“皖派”,“公羊学”,“西北地理”、“蒙古史”等等,都相继在这一地区形成。到晚清,北京的“市民社会”和“市民文化”又在这里诞生(如著名的“京剧”)。所以,不论作为世界文化名都的北京,还是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北京,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宣南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一傣族文学源远流长。在辽远古代,傣族的先民就创作了许多歌谣和神话。进入阶级社会后,佛教传进傣族地区,对傣族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傣族文学并未断流,它在吸收外来文学的养分后继续蓬勃向前发展。经过一个时期之后,由于社会的原因,傣族文学中的宗教色彩逐渐减弱,土生土长的傣族文学在现实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这就是贯串于傣族文学发展史的主线,也是我们在研究傣族文学与佛教的关系时必须看重的基本事实。有的同志说“傣族文化是佛教的文化,傣族文学作品是佛教带来的”,就不符合客观事实。当然,我们在看到傣族文学主流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佛教对于傣族文学的影响。由于我国傣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他们很早就同东南亚、南亚的一些国家发生了交往。根据中印文  相似文献   

18.
1961年,在河北省怀安县王虎屯乡七家辛窑村北一座墓葬中出土两合墓志,村民将墓志铺在村中水井旁。1988年9月,怀安县物保护管理所发现墓志,并将其运到了虎屯乡化站保存。  相似文献   

19.
林之一 《风景名胜》2010,(10):90-93
城北,闹市尽头,有一座小桥叫康家桥,鲜为人知。在这座桥下,大运河与小河、上塘河携手,三条河在此交汇,有“航泊三水”之称。康家桥旁有一片古意甚浓的街区——小河直街,这个名字,2005年,忽然被所有的杭州人熟知,所有的人都在议论:  相似文献   

20.
提起黄继光这个响亮的名字,全国人民几乎无人不知。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和董存瑞、邱少云等一样,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和国新人。谁能想到,当时因种种原因,这位“巨星”的英雄事迹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就连报纸上刊登的作战经过,也十分简单甚至有的与事实不符,以致最初上级只为他评了个“二级战斗英雄”。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