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许人俊 《纵横》2008,(7):31-35
傅柏翠,福建省上杭县人,生于1896年9月。年轻赴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1927年9月在革命危难之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南昌起义后,为周恩来、贺龙带领转移到上杭的部队筹集粮饷、运送弹药,给周、贺留下深刻印象。1928年,领导了蛟洋暴动。后历任红七军十七师五十团团长、五十九团团长(罗瑞卿任参谋长)、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为林彪)。1929年7月,傅柏翠随毛泽东到蛟洋文昌阁出席中央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以邓子恢为书记的中共闽西特委军委委员。傅柏翠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扩大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红军将士的赞许。毛泽东称他为"看起来是文质彬彬的书生,实是能打仗的猛将",尊称他为"闽西傅先生"。但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傅柏翠后来因对闽西特委某些人有意见,意气用事,先后几次拒绝了毛泽东、邓子恢、邓发等人的劝解,拒不接受党安排的工作和职务,导致党籍被开除。后被诬为"闽西社会民主党特委书记"。闽西红军进入他所领导的古蛟地区,要捉拿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傅柏翠"拥兵自卫",却从未放弃革命理想。在困境中,他虚与委蛇,历任国民政府的县长、福建省参议员等职。1949年5月,傅柏翠率领地方武装起义。本文记述了傅柏翠1929年底以后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海外华侨以无比的民族热忱和爱国热情投身祖国的革命运动,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华侨为此被孙中山先生称为“革命之母”。每当孙中山先生遭受挫折,退避海外时,都能得到华侨始终如一的无私帮助。这给孙中山先生以极大的鼓舞。华侨出钱出力,直接或间接投身革命,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萧佛成就是无数爱国华侨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戴季陶早年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后期参与蒋介石反共,长期担任国民党政府的考试院长。直到1949年2月11日在广州自杀,只活了59岁。其一生曾数度更名,表现出他不同时期的不同的思想倾向。戴季陶原名良弼,字选堂,浙江湖州人。青年时期赴日本留学,接受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投身反清革命活动。1909年他自日本回国,在上海主编革命报纸《天铎报》。他在这个时期改名“戴天仇”,表示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签约求和、丧权辱国有不共戴天之仇。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归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戴被聘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到了1920年,戴季陶到上…  相似文献   

4.
彭润平 《纵横》2011,(10):24-28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华侨功不可没。孙中山曾以“华侨为革命之母”评价华侨对革命的贡献。他们解囊相助不遗余力,他们投身革命义无反顾,他们参加武装起义不惜生命……从组建同盟会到参加辛亥革命,从海外声援到回国参战,他们一直坚定地追随着孙中山先生。我的父亲彭泽民一生尊孙中山先生为革命良师和领路人,他是爱国侨领,亦是孙先生的忠实信徒。  相似文献   

5.
略论孙中山与民国初年的银行建设袁新琳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积极提倡者和实践者。银行建设思想和实践,是孙中山从事中国近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l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虽然辞去了总统职位,但他利用自己的影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大力宣传银行建...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他最早认识到没有办法依靠满洲人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实现现代化。孙中山的伟大,还在于他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机缘巧合让他始终不渝坚持了十七年,奋斗了十七年,终于通过辛亥革命证明了他的先知先觉。那么,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是不是像过去很多年说的,仅仅是因为他在李鸿章那儿碰壁,没有进入李鸿章的幕府,没有进入体制呢?显然不能这样功利性地理解。这是对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亵渎,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读。本文从政治史角度解读为什么是孙中山而不是别人产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革命思想的外部原因,以期寻找孙中山革命思想起源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选集》于1945年12月由新华书店出版,毛边纸铅印,32开本,332页,收编孙中山的论著50篇,按时间先后分为六辑。编者认为可以代表孙中山各个时期的革命思想。所收论著十分之八作于“五四”后的六年,十分之七是国民党改组后一年所作。书前有编者于1944年7月写的序,主要介绍了所收论著的要点。序文着重说明:本书所收的文章,表现孙中山终身不断追求进步。他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后期在质和量上都是个飞跃。孙中山与苏联和中共的合作,不但把他的革命思想向前推进了,而且把他的生命力惊人地燃烧起来了。现在读他的著作,也定要抱他这个不断进步的观  相似文献   

8.
1984年4月的一天,福建省福州市文林山革命公墓正在举行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安葬一位曾为人民海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优秀军人,他就是民国海军中的早期共产党人郭寿生。郭寿生,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生于1900年。幼年时寄养在嗣母舅家里,舅父黄展云是早年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员,也是后来福州市著名的国民党元老,受舅父影响,他从小就产生了革命思想。1916年他考入烟台海军学校,开始了海军生涯。当时,北洋军阀控制着海军教育,学生的思想受到沉重的压抑,他产生了改革海军教育制度的强烈愿望。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使他的思想受到了一次猛烈…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论及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或政治转变,特别是在论述孙中山的联俄政策时,往往都从他积极欢迎十月革命的态度谈起,而忽视了他对俄国二月革命的反应和态度。这种论证方法及相应的结论,不利于人们了解孙中山晚年思想发展的全过程。 随着俄国政情的发展变化,及自身斗争环境的不断改易与实际需要,孙中山在对俄关系问题上至少有过两次重大的认识转变。第一次转变发生在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一孙中山先生诞生一百三十六周年。孙中山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满腔悲愤和爱国激情投身革命,为拯救中国,振兴中华,远涉重洋,四处奔走,为革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得到了海外各地华侨忠贞不渝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民主义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政治思想的结晶,是他毕生为之奋斗而不断丰富发展的理论体系。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思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分歧。例如,对孙中山前期的民族主义思想就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民国年间他有“五族共和”的主张;有人认为他对此持否定和反对的态度。最近11卷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的《上李鸿章书》中提出的主张借鉴西方富强的经验,建设一个近代化的中国等问题上,确实与改良派的主张类似,但孙中山的改良思想与改良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孙中山的主体思想是革命思想,在革命思想指导下他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针对在研究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中的一些不同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一、傅家生个“孙猴子” 傅柏翠原名秀中.字克飞.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出生于福建上杭县蛟洋乡的一个工商业地主家庭,下巴长有一颗旺痣。父亲经营一家酒厂,有趣的是自傅柏翠哇哇落地那天起,酒厂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白花花的银子就像流水般往家门口涌来。算命先生说:恭喜恭喜。这孩子是财神爷转世,有大富大贵之命。于是父亲花双倍的束修。早早的把孩子送到乡里一家私塾斋里去。当时有钱人家的子弟经常有被土匪绑票的危险。父亲便开始教儿子学习客家拳。16岁时他到福州读书。一个星期日,看见两个日本浪人在调戏一个中国妇女。他怒火中烧,飞步上前。左手一挥,打中一个浪人的眼睛.接着豹子跳涧猛回头,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孙中山的"革命破立观",是基于他明确表述和阐释的"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概念,将此两者合并概括的特指性称谓。回想1999年笔者赴台湾参加首届"海峡两岸孙中山思想之研究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发表拙文《〈建国方略〉著述时期孙中山的"革命之建设"观述论》(随后以《孙中山的"革命之建设"观》为题,辑入个人论集《晚清政事探研》,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一晃十几年过去,重新检视该文,在此基础上进而作扩展性思考,综合审视其"革命破立观",就此略陈刍荛之  相似文献   

17.
杜月发 《文史月刊》2006,(11):49-50
景定成字梅九,号无碍居士,又号铭鼎,还用老梅作过笔名,山西省运城市安邑城关北大街人,生于1882年3月4日,1959年旧历二月初二病逝于西安。他自幼聪敏,于1899年到太原令德堂和晋阳书院求学,1901年冬,被保送入北京京师大学堂师范班(北京大学前身)上学。1902年,又被清政府官费派送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第一高等学校理化科学习,被推选为留学生山西同乡会会长。此时,他在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开始倾向革命。1905年,孙中山先生创建了同盟会,回国探亲的景定成回到东京知道该组织后,就毅然加入。从此,他便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除在校学习外,还撰写文章,宣传革命思想,并参加了《第一晋话报》、《晋乘》、《汉帜》等杂志的创办和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古城苏州西部高峻挺拔的穹窿山东南麓,顺着大茅峰蜿蜒东下,即见一峰突起,这就是爱国老人李根源(1879—1965)居住十年之久的小王山。李根源系云南腾冲人,早年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1906年春,他在日本奉孙中山、黄兴之命,在东京创办《云南》杂志,宣传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回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监督、云南督导处参议。  相似文献   

19.
1979年12月9日,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知名爱国人士梁漱溟先生在是受之龄深情地回忆说:“革命先驱李大树先生是我的故交,是至熟至熟之友……”先相知后相识梁漱溟,名焕鼎,“漱溟”为其字,另字“寿铭”,生于1893年,比李大钊小4岁。他是广西桂林人,却因父亲梁巨川在北方任职、治学的缘故,长大于北京,在北京顺天中学读的中学,后来又得以就读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他曾投身辛亥革命运动,加入同盟会,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当过天津《民国报》的编辑和外勤记者。到1916年夏天,倒袁斗争胜利,内阁重组后,他由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是和民国紧紧联在一起的。他是民国的缔造者和忠诚不渝的捍卫者;到晚年,他更给民国注进了新的内容,力图建立一个驾乎欧美资产阶级共和国之上的新式共和国。诚然,民国的历史延续到孙中山逝世以后较长一段时间;但是,关于孙中山的思想和活动的记载,却是民国档案中最具光辉、弥足珍贵的部分。而孙中山为了及时总结历史经验、推进革命事业,一直很重视记述和保存革命史料;在整理和保存民国档案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一些有益提示。本文就想在这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