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关于民族主义现代性的宏观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问题是个跨学科的话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而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较长、争议颇多,无论是概念或内容,是历史演变或表现形式,或是理论与实践意义,都备受学界关注。本刊借中国社科院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召开"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会议之机,约请几位专家学者,就这一课题谈些个人认识。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切入,触及到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相关的很多层面,他们的论点可能各不相同,也许会有思想交锋,但无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思想。我们期待大家的研究及思想火花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世界史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 2 0世纪出现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各种世界史研究范式进行了综合评述。真正的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史研究在 2 0世纪出现 ,它们可以分为历史哲学、社会科学和专业历史研究三种。 2 0世纪早期的历史哲学超越了民族国家的分析框架 ,提出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交流的有意义的问题。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学术界的现代化分析理论关注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等理解现代社会的重要问题。坚持依附论和世界体系分析的学者认为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世界体系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关键。工业历史学者注重具体历史过程的分析。 80年代后 ,全球史观的世界历史研究根据不同的生态史。这些研究各有突破和不足 ,但都对全球视野的世界历史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气候是20世纪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研究最为活跃和深入的领域。自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气候变迁问题已开始予以关注,但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且缺乏深度,研究水平大体仍处于发轫与起步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末,在研究方法上,除继承前一阶段依靠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之外,还拓展了资料范围,对资料的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引入了同位素、孢粉分析以及模拟方法等全新的研究方法。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对资料的重新解读以及新资料的发掘,涌现出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区域研究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相关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讨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为目的, 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内容涉及: ①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 ②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 ③历史时期地表过程研究; 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⑤区域综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⑥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适应模式研究; ⑦基础资料的积累与新技术应用等 7 个方面。除上述进展外, 中国历史地理学还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继承人和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的有益视角,它有利于揭示现代性充满矛盾和悖论的一面,促使人们加强对现代性的反思并发掘其尚未释放的理性潜能,从而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就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者而言,他们对现代性的批判过多地集中于剖析其“西化”本质,忽视了现代性的某些普遍内涵,使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局限于中西对立的二元视野。客观地评价中国的现代性,就应当突破上述理论框架,认识到现代性中所包含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张力,同时借鉴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作用,努力实现现代性的解放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神学角度探讨犹太民族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认为犹太民族独特的神权历史观是促成其民族从流散到回归、从分散到集中的根本原因;信仰与历史的互动促成了犹太民族的产生、发展和强盛,信仰与历史的互动是犹太精神的内核和实质。时至今日,以色列国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讲也是信仰与历史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 2 0世纪历史文学研究的历程 ,把 2 0世纪史家关于历史文学的观点归纳为三种 :一是强调科学性而不主张使用文学笔法 ,代表人物是陈垣、何炳松 ;二是强调历史写作的艺术性 ,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张荫麟 ;三是既强调科学性 ,又重视艺术性 ,提出“准确、凝练、生动”的历史文学原则 ,代表人物是白寿彝。认为应当继承和发扬 2 0世纪史家在历史著述方面的优良学风 相似文献
8.
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既包含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又是现代性在世界范围内分裂的表现。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人在现代化追求中的乌托邦情结。对资本主义进行判断,消除现代性成长中的社会分裂,赋予传统理想现代精神,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制度选择的根据。现代性追求与乌托邦精神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9.
历史观与意识形态:世界历史叙事中的现代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历史叙事的一种范式,现代化理论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观,也展示了其意识形态的特质。现代化理论的意识形态功能包括:解释功能、压制宣传功能、整合和激发功能以及合法化功能,这些功能使世界历史叙事充斥着偏见与“公允”、“真理”与权力、压制与整合等悖论。这种悖论在历史观层面,则凸显为现代化的“历史观”和历史观的“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张力。只有克服二者之间的张力,才能超越现代化的“历史观”的局限,才能使历史观的“现代化”成为一种世界历史叙事的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10.
黄万盛 《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2007,1(2):10-18
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现代化运动,要求对现代性,包括对一些重要的我们信以为标准和经典的观念、制度做深入的反思。现代性在很多领域中被仅仅理解为物质生存状况的转变,而精神方向和价值涵义问题被严重忽略。全球化有很多成就,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战争威胁更近,贫富差距更大,环境破坏更严重,公共治理则基本上成为空话,伴随着的却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全球化就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在反思的视野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民主制度都被过度绝对化了,因而虚拟欲望和消费主义膨胀,财富在很多情况下被看作一切的动力和唯一价值,从而使文化和精神价值被瓦解。对经济活动的理解要有足够的人文情怀,要注重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资源,可以成为正在成长的人类生命共同体的基础,帮助人们从市场主宰经济的困境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先生和 2 0世纪中国史学有密切的关系。首先 ,他从一个爱国者走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反映了 2 0世纪一批进步史学家所走过的共同道路。其次 ,他以兼擅博洽、专精而又独具卓识著称于世 ,这是只有那些勤奋、多思、富于创造精神的史学工作者才能达到的境地。再次 ,他在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方向、大力倡导历史教育、致力于一系列学术组织工作、完成宏伟的世纪工程———《中国通史》的编撰等 ,更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史学家才能做得到的 :作为新时期中国史学的一位杰出的建设者 ,白寿彝先生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社会生产力和实践第一的检验标准来考察资本主义在20世纪的发展类型,可以发现,在20世纪,出现了美、日、德、英法、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亚经济区、其他发展中国家、苏联东欧转轨国家等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在发展和停滞的两重趋势中,20世纪资本主义的主要趋势仍然是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历史学界对历史规律性问题进行了长期反复的争论。人们对历史规律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发展史意义的规律,一种是历史认识论意义的规律。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人把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当作历史规律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一些学者反思过去研究中的简单化倾向.对历史规律的研究开始进入到历史认识论的层面,对规律的理解日益深入和具体。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理论出现了重要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相对论者对历史客观性观念的猛烈抨击推动了西方历史家们对历史客观性重新定位,并深入研究历史解释的性质和方式。从60年代起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出现的“语言学转向”和结构主义的影响,一些历史学家转向历史认识论研究的更深层次,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回顾与评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般而言,历史学的概论性著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即历史研究或历史编纂已成为一个体系比较严谨、方法比较成熟的学科,同时历史学家也成熟到可以对历史编纂、也即史学的自身优劣进行反思。在中国古代的史学史上,也有像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这样的纵论性或概论性著作,它们对历史编纂、历史认识、史学批评等历史学科本身的问题进行总结,而非对客观历史事件、人物、过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因此从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的角度说,上述著作无疑是后来的史学概论性著述的前驱。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国史学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传统史学的终结,亦同时标志着近代史学的开端,是中国史学新陈代谢的交会点和转折点,并为20世纪初新史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在社会思想领域,19世纪中国史学还起到了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对19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新历史考据学不只是受西方史学影响,而且与乾嘉考据学有直接的联系。乾嘉考据学派与西方近代史学多有相通之处,20世纪的历史考据学治史所采用的理念和方法既来源于西方,也来源于中国传统史学。乾嘉考据学派对近代中国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许多学者传承了乾嘉考据学的精神和方法,在借鉴传统史学优长的基础上引进西方史学的理念与方法,从而构建了新的理论体系。在民族史学近代化过程中,史学的转型离不开民族文化的载体,而乾嘉考据学本身的生命力适应了近代史学转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