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的商业广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的商业广告彭景荣,肖红展开《清明上河图》(故宫博物院藏本)长卷,但见从虹桥经桥畔酒楼,离开汴河两岸,向城内延伸,两边店铺林立,街上行人如梭,穿过城门进入城内,大街上更加热闹,行人也更加拥挤。各种牌号的店铺鳞次栉比,铺面也更为整齐...  相似文献   

2.
邢建玲 《民俗研究》2007,(4):260-264
一、图像中的民俗宋人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是社会风俗画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宋代东京汴梁繁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幅画卷内容丰富,人物众多,规模宏大;同时画面循序渐进,从宁静的郊区渐进到熙熙攘攘的汴河虹桥,渐次是热闹的街市、河运繁忙的运河,生动表现了宋代市民生活那种熙熙人间的众生态。下面撷取《清明上河图》中一部分体现宋代生活习俗的图像,进行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清明上河图》看宋廷的腐败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宝珠 《史学月刊》2005,(4):121-123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著名的历史风俗画,它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东京城市的市容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大多重视该图所表现的城市繁荣,甚至认为是反映宋徽宗时期的“太平盛世”、“政治上治平”、(邹身城:《北  相似文献   

4.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把宋代汴京的都市生活真实地反映在画面上的一幅杰作,是我国艺苑中的瑰宝,现藏故宫博物院。画幅中,酒楼商肆,车船轿马,贩夫走卒,黄发垂髫,无不栩栩如生。但仍有许多民情风俗、历史故事,画面上无法描绘。清人李  相似文献   

5.
1937年深秋的一天傍晚,寒风裹着绵绵细雨,都匀城内店铺早早打烊,大街小巷杳无人迹,冷冷清清。  相似文献   

6.
凌申 《人文地理》1990,5(4):18-22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风俗画长卷,全图长525厘米,宽2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画图展示了800多年以前北宋开封(其时称东京)东郊以虹桥为中心的都市人文景观与生活风貌,对研究北宋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但画卷中留给我们的关于北宋开封城市地理方面丰富的、极为宝贵的史料,却未引起世人瞩目。本文力图通过对该画卷的分析、结合有关史料,揭示北宋开封城市地理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合群 《华夏考古》2005,13(3):98-99
本文综合研究文献记载与考古资料,认为北宋东京汴河东水门应由河道之上的水闸门、汴河南北两岸的陆行门,以及南北拐子城所组成。拐子城,系直门两重,是为了保卫上善与通津两座陆行门和汴河漕运而建,在北宋末年抗击金人的东京保卫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制的那座城门,即为汴河南岸的上善门  相似文献   

8.
正宋代城市人口稠密,屋宇相连,店铺、作坊、官舍错杂,公共安全十分重要,尤其是火灾威胁,为了防止火灾和救助受灾者,宋代发达城市中都有相应的防火俗规和防火措施,建立消防队。北宋都城东京组织了"潜火队"(即消防队),在城中高处砌望火楼,楼上常有人瞭望,楼下屯驻救火人员,备办有救火工具,如大小桶、洒子、麻搭、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订出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画面接近完整,并在认同今刘临渊、戴立强考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补证,即该卷的主要遗缺部分是明代邵宝等人的跋文。同时,作者分析了金元明三朝文人的跋文对该图的内容有多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结论,因题跋者的思想和宦途经历的不同则结论亦不同,特别是元代李祁、明代邵宝等认为张择端是出于警世等创作动机,这对学界全面、客观、深入认知该图的本质内涵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李致忠 《文献》2006,(3):19-22
<东京梦华录>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一1125)间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情况.其于东京开封的城垣、河道、桥梁、宫室、官署、街巷、坊市、店铺、酒楼,以及朝仪郊祭、时令节日、民俗风情、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无所不包,确可说是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是研究北宋都市及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释《清明上河图》中的"饮子"周宝珠张择端的艺术杰作《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宝笈三编》注录本,是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公认的真品。由于传世年代久远,画面的一些内容不清,辨认不易。再者,内容特别丰富,不少问题一时也不易解释。因此之故,许多问题仍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张择端《西湖争标图》真伪之争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件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嘉靖年间,右都御使王抒(1501~1560)收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严世蕃欲得此图,阴谋陷害王抒致死。明末清初剧作家李玉据此写成了传奇故事《一捧雪》,并将《清明上河图》改为玉杯一捧雪,将王抒化名为莫怀古。《一捧雪》传奇因此广在民间流传,给张择端及其力作《清明上河图》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天津博物馆藏《金明池争标图》页展现了南宋人描绘龙舟图像的基本模式,而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则是元代宫廷画家探知北宋金明池竞渡的形象之源。据元人杨准题跋,1351年之前,张氏《西湖争标图》应与《清明上河图》一起尚收藏在元内府。作者认为,元代《龙舟夺标图》(故宫博物院藏)临摹了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卷的高潮部分,作者极有可能是宫廷画家王振鹏,这一范式影响到元代多本此类题材的作品。该文试图通过捕捉《清明上河图》所折射出的信息,寻找其姊妹篇《西湖争标图》(已佚)的画面形态,梳理宋元龙舟竞渡题材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4.
天津博物馆藏《金明池争标图》页展现了南宋人描绘龙舟图像的基本模式,而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则是元代宫廷画家探知北宋金明池竞渡的形象之源。据元人杨准题跋,1351年之前,张氏《西湖争标图》应与《清明上河图》一起尚收藏在元内府。作者认为,元代《龙舟夺标图》(故宫博物院藏)临摹了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卷的高潮部分,作者极有可能是宫廷画家王振鹏,这一范式影响到元代多本此类题材的作品。该文试图通过捕捉《清明上河图》所折射出的信息,寻找其姊妹篇《西湖争标图》(已佚)的画面形态,梳理宋元龙舟竞渡题材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太平山又称扯旗山或维多利亚峰,海拔339米,位于香港岛西部。自开埠以来,一直被视为香港的标志。从中环花园道山顶缆车总站乘缆车几分钟便可到达山顶老亲事。在山顶可见海面上白帆点点,维多利亚港千墙万桅,还可俯瞰香港全貌。山上还有柯士甸道公园和山顶公园。登太平山的最佳时间是在黄昏和夜晚。如今登太平山观香港夜景,是外地游客在港的必览景观之一。宋城位于九龙荔枝角,仿造宋代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建造。从建筑、摆设、音乐到城内人物的服饰,都洋溢着宋代的风情。在城内可观赏到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现场手工制作以及…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店铺广告的装饰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传斌 《史学月刊》2003,(11):120-122
北宋初期以后 ,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经济较为兴盛。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宋代的商业经营模式也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是唐代以来的坊市制度被打破 ,商业经营突破坊市围墙的限制 ,酒肆、茶楼可以在居民区内开设 ,遍布大街小巷 ,和民众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公元 96 5年 ,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三鼓之后 ,夜市不禁 ,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 ,随时随地可为 ,商业经营有了更自由的空间。伴随着以上两个变化 ,京城的店铺数量迅速增多 ,宽阔门面的大店铺相继出现 ,店铺的广告装饰艺术也日益丰富多彩。一宋代店铺广告装饰艺术较为成…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发展,对北宋东京(开封)城产生了重大影响。地处大运河中枢、水陆交通发达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使平畴沃野,无险可守,战略地位不如洛阳、更不如长安的东京城成为全国之都城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第一次把全国首都移出了西安、洛阳之范围;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使五代和北宋统治者为适应城市经济诸因素发展的需要,分别对唐汴州(开封)城和后周东京城多次扩建整修;城内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春秋以来的封闭并实行宵禁的坊市制,变成临街设店的开放性的新型城市。城市的经济意义更加突出,进一步改变了城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虹桥下一家店铺外,撑着两把大伞,伞下挂着长方形的招牌,上有醒目的“饮子”二字。此外,在城中“久住王员外家”的匾牌下,也撑着两把遮阳伞,挂着“饮子”和“香饮子”的招牌,伞下卖饮子的小贩,身边有饮料盒子,旁边坐着一位顾客,正悠闲自得的啜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笔者对宁德九县市区的店铺名称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笔者初步分析了宁德店铺名称与宁德地域文化的关系,又进一步提出了对宁德城市化发展的建议。一、宁德店铺名称命名的特点宁德市别称闽东、蕉城。属于福建省,南连福州,北接浙江,西邻南平,东面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福建离"长三角"和日本、韩国最近的中心城市。全市现辖蕉城区、福安、福鼎两市和霞浦、柘荣、寿宁、古田、屏南、周宁六县。笔者经过对宁德九县市区店铺名称的实地考察,发现宁德市店铺名称有着明显的特色,具体如下。(一)以人名加店铺销售内容来命名  相似文献   

20.
汤菁 《风景名胜》2011,(2):90-90
尼斯是法国第五大城市以及国际旅游中心,是一座现代而且活跃的都市,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丰富历史之后依然保留了城市的生活艺术。尼斯的自然光线是艺术家特别是画家们的创作源泉,城内随处可见的文化遗产即是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