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文典籍、金石拓片是旅顺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业务人员除了有计划地征集、丰富此类藏品,在保护、整理基础上加大研究深度和广度外,还尝试通过举办各种形式和主题的展览,将它们呈现给公众,从而让这些深藏在博物馆中、书写在古籍里或镌刻在金石之上的文字活起来,在为广大公众讲好一个个精彩的中国故事的同时,努力在服务社会、传播文化方面走出旅顺博物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金石学回顾碑铭资料包括古人的墓碑、功德碑、纪事碑、墓志、摩崖石刻以及佛教造像记等 ,这些刻在石头或崖壁上的文字资料 ,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碑铭资料在我国古代属于金石学的一部分。实际上 ,重视收集和整理金石文字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奏事》2 0卷 ,班固解释说 :“秦时大臣奏事及刻石文也。”《奏事》一书应该是我国收录石刻文字较早的一部著作。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开始有金石方面的专著 ,记载金石文字的著作也明显增多。据《隋书·经籍志》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有 :《…  相似文献   

3.
夜读偶札     
我因家庭的熏陶,自幼耽读古籍,热爱我中华传统文化。后又学文,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工作。如今虽年已花甲,但仍一面学习,一面著述。程颐说:“不学便老而衰。”诚至理名言!我谨记力行,日必夜读,读而有疑,随即稽考而记之,因名之为《夜读偶札》。兹择辑其较有学术价值者,条列于下。西汉河以无碑南朝梁元帝萧绎曾着意集录碑刻,撰《碑英》一百二十卷,为我国金石文字著录之始,借其书不传。来欧阳修有《集古录》,赵明诚有《金石录》,站事搜集著录。北魏部道元在《水经注》中煞费苦心地“即地以存古”,所记碑刻亦多。但欧、赵、部所记…  相似文献   

4.
王翰章 《文博》2002,(5):77-80
陕西是我国保存历代碑石最多的一个省,清代人王昶所著《金石萃编》中所收陕西碑石,约占全国半数以上。据陕西社会科学院古籍研究所截至1989年10月初步统计全省现存各时代碑石约13840多座。碑石是有文字或图像的文物,有人说是会说话的文物,这是它不同其它文物之处,所以自宋元以来,便把金石学作为考古工作的一门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金石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后,我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一日万里。考其发展过程似由清人古器物学而来,而清人古器物之学又渊源于宋代的金石学。所谓金石学者,商周以指铜玉礼乐器。《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群臣奏议及始皇二世诏书,多称金石刻或金石刻辞,都是指金石器物上的文字而言。清初傅山问阎若璩金石学始于何代何人,阎氏所举古代出土金石器八事,王鸣盛序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又续举了十一事。但他们所说的都是出土文物之事,而并未曾触及金石器物的研究,也谈不上金石之学。我国金石之学,初  相似文献   

6.
《文献》2017,(1)
《天放楼金石跋尾》是晚清藏书家和金石学家赵烈文多年玩赏和研究金石拓片的评论和总结,跋语涉及铜器铭文考释、器物源流考述、碑帖版式考辨及真伪鉴定等多个方面。其中部分金石拓片为天放楼所藏,是天放楼金石碑帖逸散后仅能窥其当年之盛的文字资料。通过考释,可见其独到眼光和深厚的鉴定功力,其中诸多观点,是长期鉴定大量古器物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今天的文物鉴定依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籍版本概要》是已故图书馆学专家施廷镛先生的遗著.施老先生精通古籍版本目录之学,他的这部力作资料丰富,理论系统,对于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人来说,不失为一本较有实用价值的参考书.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此书中标点、文字错误竟比比皆是,以至令人难以卒读.本文不可能把书中这方面的错误一一胪列,姑就前27页中错误举出一部分,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在古籍整理中,知识的广博与专深是相辅为用的。傅为专之基础,专是博的体现。无数学术大师的经验证明,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同样,如果仅停留在广泛地学习上,而不深入钻研某一领域,也不会获得高精尖的成果。古籍整理需要广博的知识。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又博大精深,涉及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整理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有了它,可以高屋建领地选题,可以多层次、多视野开发研究,可以有所发覆。比如,清钱大听的《十驾斋养新录》,学术价值较高,中有文字、音韵、训估、天算、舆地、氏族、官制、典章、金石之…  相似文献   

9.
管荣臻 《南方文物》2012,(3):180-183
在当今汉语文字学界,简帛学与甲骨学是各方关注的重点,最近十几年有关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可谓风头正劲。与此同时,传统的金石文字之学却陷入了一片沉寂。而从传统的金石文字之学中实现了凤凰更生的金文研究,随着现代考古学和古文字学体系在中国学术界的正式定型,却反而出现了学术界对商周金文研究陷入止步不前的境地,进而也造成了对商周历史和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研究的严重缺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刘正教授积十年之功力,向学术界贡献出了他的这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嘉学派在我国古籍的整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中在古籍校雠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在当时,从事校雠已蔚然成风,“上自巨卿名儒,下逮博士学究无不通知此义”.而始开乾嘉校雠之风的,当首推卢文弨.他毕生致力于古籍的校雠,为我国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卢文弨自幼喜读书,十五六岁就有志于校雠之事.他自称“余年十五、六从人借书,读即钞之.久之患诸书文字多谬误,颇有志于校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顾炎武对古文献信守“阙如之戒”的校书原则,从他对古音和部分古注的缜密考订,从他对金石文字的实地考察和勤奋收集、整理,探讨了他对我国历史文献的校勘、注释,以及对金石遗文的考辨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并力求通过这些成就,揭示他对我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本文赞扬了顾炎武讲求实际的严谨学风,认为这是对我国古代优良学风的继承和发展,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女词人,以诗词著称于世。但她在金石学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其夫赵明城所撰写的《金石录》能得以刊行并流传至今,李清照的功绩不可泯没。李清照自号易安,原籍山东章丘,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幼有才藻,擅长散文、绘画,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她18岁时嫁给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季子赵明诚为妻。赵明诚字德甫,时年21岁,在太学作学生。赵明诚之父官至宰相,工书法,喜收藏古籍碑帖。赵家收藏之富,给赵明诚以深刻的影响。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对金石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终生志于研究与著录。赵明诚在《金石录》自序中说“余白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以广异闻。后得欧阳文忠公《集古录》读而贤之,以为是正讹谬,有功于后学者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几千年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后来形成了书册。历史在发展,古籍因之也发生了散和聚,存或亡的情况。及至版刻兴起之后,古籍出现了"善本"这一名称。"善本"是前人用以说明在版刻古籍中校刊好,时代早,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一个抽象而概括的名词。本来是明白易懂的,但到后来,有人把"善本"的名称弄得神秘化了。对"善本"的研究、理解愈来愈狭窄,与"善本"之所  相似文献   

14.
一造纸与火药、指南针及印刷术并称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科学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纸未发明前,我国古代记录事物的方式最初是"结绳纪事",有了文字后则多刻铸在甲骨、金石上。但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  相似文献   

15.
拓印溯源     
拓印,也称捶拓,传拓,是用纸和墨将碑刻、铜器、砖瓦、货币等器物上的文字,花纹印制下来的一项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拓印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研究金石、书法、碑帖、版本等提供了资料。即使在今天的文物、考古、工艺、美术工作中仍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那么,拓印技术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同我国许多传统技艺一样千百年来,拓印只是通过实际操作中的口授身教而流传,很少有系统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6.
李吾铭 《收藏家》2004,(12):41-43
吴大徵(1835—1902年),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是晚清时期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文字学家和书画家。他一生嗜好收藏,对各地所出之金石、印玺、砖瓦、陶瓷等古物的搜罗不遗余力。而且他还对所收之物的形制、历史、及其上文字等进行专门研究,并著书立说,刊行天下,在晚清收藏界和学术界都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金石录三十卷,宋赵明诚撰。明诚字德甫,山东诸城人,生平对考古金石书画方面,有相当深的研究功夫。金石录即著录其所见从上古到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并逐件细心鉴定,考订精覈,所加评论也有卓越的见  相似文献   

18.
桑椹 《收藏家》2011,(4):3-10
"金石"一词,泛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金石铭刻,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而且也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座宝库。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在传世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文字讹误,引起歧义。本文对其中10例进行校释,并 引用古代金石文字资料为据,以证己说。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2)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二书著录,重庆市图书馆所藏善本有题跋者约四十馀种,然间有著录讹误者,殆将批校、评点与题跋相混淆,书中有题跋者,实不足此数。本文对文字内容较为完整、未经刊布之题跋凡十种予以逻录并作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