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朱氏石牌坊位于山西省原平市西35里的阳武村,原有三座,现存两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备道加盐运使衔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建之节孝牌坊。现存两座牌坊均为石灰岩雕造,村内的主坊通高10.54米,通面阔15米,正面比例为三比二,给人  相似文献   

2.
1993年浙江安吉县博物馆在天子岗发掘了一座西晋太康六年纪年墓(M2)和一座孙吴时期无纪年墓(M3)。根据两墓的形制规格、随葬器物分析,这是两座高等级的贵族墓葬。天子岗一带是朱氏家族墓地,三国东吴至晋没有其他贵族葬在这里。据随葬器物特征判断,M3下葬年代约在240年左右,结合有关史料记载推断,M2、M3的墓主应是朱氏家族的朱才与朱琬父子。  相似文献   

3.
正被誉为"中国出洋看世界第一人"、"东西方文化交流第一人"的王韬,籍贯究竟是哪里?一般认为他是吴县甪直镇人(今苏州吴中区)。甪直还专门辟有王韬纪念馆。事实上,这座清代建筑是当地士绅沈宽夫旧宅。王韬的先祖居住在昆山,从祖父起迁移至甪直镇甫里村。母亲朱氏,出生于昆山锦溪镇诗礼之家,五岁时母亲就口授字义,对他的成长影响很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朱家坛村,是朱熹后裔、清代体仁阁大学士朱凤标的故里。村中的万寿庵,存有清代碑记若干,可资梳理其购置田产、兴建殿屋、供养神祇、宣扬灵迹的过程,以及与朱氏家族和其他供养人的捐助情况。其庵虽小,但可反映儒家政权与乡村宗教和民间信仰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金永锋 《丝绸之路》2014,(14):24-27
从旧地方志资料研究民族服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清代楚雄州旧方志有关彝族服饰资料进行收集梳理、归纳研究,力求探索清代楚雄州彝族服饰的基本概貌。  相似文献   

6.
“朱熹宗祠是全球唯一的以朱熹名字命名的朱氏宗祠”。这是世界朱氏联合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朱熹第29世孙朱杰人教授先后两次到朱熹宗祠考察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贵州文史丛刊》1986年第二期《赵以炯中状元》一文云:清代“共考取状元八十九人”。此说显然有误。据朱彭寿《旧典备征》记载,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三十年(1904),共计殿试一百一十二科,其中顺治壬辰、乙未两科满汉分榜,各有状元,故清代共考取状元一百一十四人。此外,清代自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共考取武状元一百零九人。如果将二者合计,那么清代文武状元共有二百二十三人。朱彭寿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典礼院直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北洋政府时期,曾担任《清儒学案》总纂,对清代科甲情况极为详熟。他的《旧典备征》被时人称誉为“详稽博考”,“既备且确”,因而可信度是颇大的。鉴于该书流传范围狭窄,特将其中“各省状元人数”和“武鼎甲考”两条部份内容摘录于后,以供读者查考。  相似文献   

8.
名臣李光地     
张晓彤 《文史天地》2013,(10):48-51
在福建泉州市湖头镇,有两座仿宫殿式的大平屋。这两座大平屋被当地人称为“相府”,一座叫“旧衙”,一座叫“新衙”。这两座“相府”现已申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许知道这两座平屋的人不多,但是大家一定十分熟悉这两座房子主人的名字——李光地。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与左云县的交界处,有两座明长城遗址,在文献中分别叫"高山城"和"旧高山城"。这两座"城"之间距离7公里,如今各自衍生出同名的村庄,"高山村"归云冈区,"旧高山村"为左云县辖。旧高山城是明朝早期的"高山卫"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在此地置了一支边防军,称"高山卫",  相似文献   

10.
尔朱世邕墓志是目前所见北齐时期尔朱氏墓志的首次发现。志文对尔朱氏郡望、世系的记述及所反映出的尔朱氏在北朝地位的演变,不仅为研究北朝的显赫世家尔朱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证材料,也对研究北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职官制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中旬,王阳明离开龙场前往江西庐陵就任知县。就在除夕之前,他到达贵州东部门户镇远卫。他在旅店中给贵州弟子李惟善写了一封书信——《镇远旅邸书札》,其中有“朱氏昆季亦为道意”一句。“朱氏昆季”为何人?他们与王阳明有何关系?王阳明为何要向“朱氏昆季”致以谢意?“朱氏昆季”,即朱光弼、朱光霁两兄弟,  相似文献   

12.
天钥桥两座清代墓葬出土的苦像、念珠、佩饰、圣名帽饰等为天主教特有的随葬品,为上海地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颖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从古代地方志记载资料研究少数民族服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本文试图通过清代至民国楚雄州旧方志有关彝族服饰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力求勾勒出清代至民国楚雄州彝族服饰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读白华草堂诗集》是蕉岭县清代著名诗人黄香铁的诗集,蕉岭县图书馆现藏有两部1932年黄睦记据旧木版印刷本。该版本为竖排线装,全集计3集29卷,分订成8册。  相似文献   

15.
跋五代李从曮妻朱氏墓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翔 《文物世界》2009,(1):23-27,42
李从暇,五代藩王,晚唐五代枭雄李茂贞之子。晚唐五代时期,李茂贞、李从喊父子虎踞秦陇,开府割据,一度卵翼十余镇,势力达及四十余州,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地缘政治势力。李茂贞之后,李从暇继任风翔节度使,前后镇凤翔(今陕西凤翔)二十年,位列藩王,地位显赫。由于晚唐五代史料残缺不全,李从嗽虽在新、旧《五代史》的《李茂贞传》中皆有附传,但都失之简略,且有很多讹误。幸而,中国国家网书馆藏有题为《李公妻朱氏墓志》的墓志拓片,即李从暇妻朱氏墓志。该墓志也被收录到《唐文续拾》之中。  相似文献   

16.
清代典当业空前发展。康熙三年(1664年)规定,当铺每年纳税5两。据统计,乾隆十八年(1753年).全国共有当铺18075座,收典税90375两;嘉庆十七年(1812年),全国共有当铺23139座,收典税额115695两。  相似文献   

17.
<正>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代著名晋商乔致庸的宅院。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典范之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老的宅院建筑  相似文献   

18.
南通旧称通州,是一座有着千余年历史的明古城。这里留下了诸多的物古迹,名的南通三塔就是其中之一。民谣日: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塔云霄插。  相似文献   

19.
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是清代行政区划变迁史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康熙、乾隆两部《清会典》记载的省制这一角度出发,对江南等省的分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是一个始于顺治十八年、终于康熙六年的渐变过程,清代的省制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转变。本文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分省过程结束后,"江南省"、"湖广省"等省名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川北会馆,原位于市区卧龙桥街48号,是清代同治年间旅蓉商民集资所建的宴饮聚会场所,现存有戏台和大殿两座古建筑。为更好地保护好这两座古建筑,经过上级批准,将其迁建在会馆建筑众多、会馆文化深厚的龙泉驿区洛带镇,成为客家文化的展览开放场所。这样既有利于城市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