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世纪中叶,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成立以及此后三十多年中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最终使人们树立了关于文物建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即是,文物建筑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携带着从诞生及整个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历史信息,也就是说,在于它是历史的实物见证。确认了这一点,必然的推论是:文物建筑的命根化、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中的文物建筑保护是建国以来一直讨论的话题,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把现代建筑与文物建筑的矛盾与冲突推到了极致,在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应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文物建筑,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文物建筑的前提下,推进我们的城市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它不只是宏伟的卉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野外进行文物调查吋,往往遇到一些古代建筑,怎样去判断它有没有历史文物价值?鉴定年代是一项基本工作。因为如果能够确定了这一座古代建筑是属于什么年代的,才能够进一步把这一座古代建筑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去进行研究,揭示它在建筑实物发展历史中的地位,判断它的历史文物价值。所以鉴定年代不是研究古代建筑的最终  相似文献   

5.
周口关帝庙建筑彩画是河南省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清中期文物建筑彩画遗存,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文章系统描述了庙内各建筑的彩画构成,进而分析了它的制作年代、结构特征和工艺做法.  相似文献   

6.
郭静 《东方收藏》2023,(1):110-112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可以兴产业、促消费、促投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极。文物建筑在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中延续生命、重焕生机,让城市焕发新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能。本文以青岛德国建筑——水师饭店旧址为例,探讨文物建筑在修缮和利用中重焕生机,让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新时代作用,使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古建筑兴修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条件以及紫禁城宫殿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论述了“康乾盛世”是紫禁城建筑发展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时期。作者又以紫禁城为例谈论了对文物建筑的原状、历史信息、历史可读性的理解问题,提出了文物建筑的保护维修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这一道路要将传统的工艺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国家保护文物的方针政策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并对被改变了的文物建筑在维修中应如何处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修理什么?与保存或者拆除我们要修理的是那些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建筑物,是要继续保存那些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实物,也就是就现在还存在的建筑物加以修理,并不是想保存一个空洞的名称去建筑一座新的。也可能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要新建筑一个纪念性的建筑物,但这不属于保存古文物建筑的范围,城市计划市政建设中会做这些工作的,我们不应当也没有能力去越俎代庖。过去有的省就是把保护古文物建筑  相似文献   

9.
一幢古老建筑可以有多方面的价值。它可以有实用价值.还能住人:可以有经济价值,还卖得出一笔钱:可以有情感寄托价值.引起一些人的怀念之心。这些价值都不稳定.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它们都会渐渐降低甚至消失。但它有一种价值是不会降低和消失的,那就是历史认识价值,它们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也主要是在艺术史和科学史的框架里体现。就是说.古老建筑都携带着历史信息,而这信息的价值只会随时代的变迁而越来越强。一幢古老建筑,当它携带的历史信息比较丰富、独特,在所有历史信息的系统中占有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它就可以被审定为文物建筑。  相似文献   

10.
如何平衡处理文物活化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需要考量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文物保育在香港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2007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2007-08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全力推动文物保育工作。此后,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文物保育措施,"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其中之一,该计划通过邀请非牟利机构参与政府历史建筑活化项目并以社会企业的形式营运。透过活化利用,保存了历史建筑,为其注入新生命,供市民大众享用。通过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进行研究,从政策制定、执行过程、运行效果等角度,探讨香港的文物保育工作如何在决策和推行过程中既可保护文物的历史价值,符合社区居民和公众的利益,又能使文物再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价值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认为,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  相似文献   

12.
文物建筑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是多种历史信息的载体。秦安兴国寺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其主体建筑般若殿明显地保留了元代建筑所独有的特征——斜梁构件,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郭红 《中国土族》2013,(4):67-68
文物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不仅仅是把文物保护起来,更重要的是体现文物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建筑效益,使文物"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相似文献   

14.
正西安明城墙是古城西安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中国保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西安城墙又称明城墙,它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军事防御体系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历史的局限,西安城墙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走过一段曲折历程,但它最终作为文物被保护和利用起来,成为西安  相似文献   

15.
文物建筑保护均方法论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建筑保护,从19世纪初萌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逐渐成熟并形成体系。成熟的标志是1964年由ICOMOS通过了《威尼斯宪章》.它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有重大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饱含着过去年月的信息而遗存至今.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的见证。”这就是说.文物建筑的价值,根本在于它能见证历史。形成体系的标志是第一.1976年.UNESCO第19次大会通过了《内罗毕建议》,建议保护“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建筑群包括城镇和街区,其中当然会有就个体上看并非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普通的”房屋,  相似文献   

16.
徐怡涛 《世界遗产》2014,(12):22-22
<正>文物建筑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凝聚了人类的历史、文化和情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和映射,是由土木砖石所写就的史册。与青铜器、瓷器、书画等一般保存、展示于博物馆中的可移动文物不同,文物建筑面临着更大的人为和自然破坏,其保存更具挑战性。我国文物建筑修缮常常强调修缮工程的工期、预算、招投标等事项,而忽视在修缮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由于修缮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直接服务于工程目标,并受  相似文献   

17.
历代传承的寺观坛庙是我国建筑遗产的重要一类。本文以此观察民国时期的历史建筑保护现象,孔庙建筑的维护是具体案例。民国时期,这些历史建筑成为文物法规的保护对象,也形成了新的公共空间。社会以之为精神文化象征而关注其物质保存,并通过保护和使用方式发挥了教育功能。"不改变原状"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的修复实例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8.
祠堂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利用好祠堂文物建筑,同时研究好、阐释好祠堂蕴含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家国情怀,对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大有裨益。针对鲁西南地区菏泽市和济宁市的祠堂文物建筑做了详细介绍,着重对菏泽市祠堂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经验和前景加以研究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加强鲁西南地区和其他区域祠堂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50,(7)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为保护古文物建筑,曾于七月六日向各大行政区及华北五省二市人民政府发出指示。指示(政文董字三十五号)指出:各地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文物建筑,常有棄置拆毁破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正处在紧急抢救时期。我们抢救的不但是有深厚历史内涵的建筑、建筑群和聚落,而且是我国文物建筑的丰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要从“古老”、“寺庙塔”、“宏伟壮丽”、“精雕细刻”的片面性中跳出来,放眼去看城市、乡村中貌似平常却蕴含重大价值的平民百姓建筑、各种功能的建筑。它们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