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维强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7(1):18-34+131
熊是传统礼制中,天子和诸侯在射礼中的靶标,而乾隆皇帝的政治生命,实起于猎熊。即位后,他创新礼制,将满洲行围旧俗和传统射礼的礼制相结合,形成了新军礼秋狝,而典礼的高潮之一即为射熊。他不仅撰写诗文来纪念祖父助他射熊旧事和自己的猎熊活动,还将熊皮披覆于木胎之上,用作藏传佛教神坛陈设的配祀神像,后改为油画木胎熊配祀。对于乾隆皇帝而言,熊不仅仅是一种猎物,也成了军礼射艺、纪祖父施恩与战神威德的投射。  相似文献   

2.
正明中后期,西洋眼镜通过葡占马六甲地区来到中国。其实,早在宋元之交已有早期的眼镜从西域传入,功能方面仅有放大作用,其原理与放大镜相同。而此时的西洋眼镜视物不能使之变大,而是看起来清晰,以眼屈光学为基础来矫正视力。清朝前期,这种西洋眼镜更是作为打开中国传教大门的工具,被西方传教士进献给皇帝,得到诸如康熙、雍正等帝王的偏爱。  相似文献   

3.
张森奉 《文史春秋》2008,(12):40-41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城中孔庙东侧,因孔子后代被朝廷世封为“衍圣公”而闻名,至今已历经近9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燕兵 《丝绸之路》2015,(3):14-19
和世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样,中华文明也是从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开始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伏羲、神农、黄帝、蚩尤、大禹、西王母……这些文明萌发阶段的神话和传说,大多数发生在甘肃地域或者与甘肃大地密切相关。在考古研究的佐证下,缥缈的传说渐渐清晰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辨的脉络——中华文明在甘肃大地生发和传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重华宫位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西面、内廷西六宫之北。原是乾隆皇帝作为皇子时居住的潜龙邸——乾清官西二所。乾隆皇帝即位后,对乾西二所进行大规模改造,并将其升为"重华宫",成为紫禁城内一组相对独立的重要宫殿,成为集宴赏,娱乐和休息于一体的重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6.
王文良 《安徽钱币》2004,(2):26-26,F003
乾隆帝弘历,在位60年,潇洒倜傥、功绩卓著,是享有盛名的英明君主。清前三朝皇帝均有所作为,用金戈铁马荡平出太平天下。到乾隆登基时,满清已入主中原90余年,多数残余抵抗力量已被平定。弘历生逢其时,登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意义上讲,人类是一种杂食动物,他既吃动物食品又以植物为食。就像其他杂食动物如猪、鼠和蟑螂一样,我们可以把非常多样的物质吃进肚里,用来满足我们身体的营养需要。从难闻的乳腺分泌物到岩  相似文献   

8.
乾隆皇帝与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大国师自小同窗,在长达60年的国事、佛事交流沟通中,两人间结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和佛学法缘。传说约乾隆三十五年春季开始,京  相似文献   

9.
乾隆皇帝从未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在讨论清代前期的闭关政策时,几乎一致认为乾隆二十二年皇帝曾经下令关闭江、浙、闽三个海关,从此以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通商口岸是广州。这类说法完全是虚假判断。事实上,不仅乾隆皇帝从未发布过关闭江、浙、闽三个海关的谕令,而且这三个海关一直都在正常履行其管理对外贸易之职能。  相似文献   

10.
清初(1644—1722),中国社会经历了由乱而治的转变,在这场社会变革中,两代君主——顺治与康熙皇帝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均有一系列举措,着力调整明末以来混乱的社会局势,以图恢复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巩固统治根基,并进而重建统治  相似文献   

11.
乾隆皇帝与督陶官唐英(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6,(9):67-70
三、恪尽职守,不辱使命,被誉为“唐窑”的乾隆官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做出了非凡的历史贡献。唐英是一个勤学好问,办事认真,—丝不苟的学人。他主张“凡闻见所及,必考其年代,究其款式,追论其制造之原委,务与史传相合,而一切荒唐影响之说不得而附和之。”(见《唐英·龙缸记》)。他为了探究钧瓷窑变的机理,于上任之初,即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尧圃调查钧窑窑变釉料配制法。临别赋诗,以壮行色。诗的全文如下:“絮落花飞春已暮,几欲留春春不住。离筵黯黯趁春开,春风引路均州路。山山水水几许长,帆樯云树悉苍茫。谷城黄石岘首泪,酒材诗料…  相似文献   

12.
客体历史与历史记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记录只可能无限接近客体历史,不可能二者达到完全的同一。研究者普遍认为,只有到了近代,人们才认识到这一平凡的真理。近阅干宝的《搜神记序》,发现晋人干宝已初步触及近代人所具有的这种思想。干宝《搜神记序》云:“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盖非一耳一目之所亲闻睹也,又安敢谓无失实者哉。”“夫书赴告之定辞,据国史之方册,犹尚如此;况仰述千载之前,记殊俗之表,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将使事不二迹,言无异途,然后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绝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  相似文献   

13.
乾隆皇帝与督陶官唐英(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6,(8):65-70
中国清代陶瓷业,经康熙朝半个多世纪恢复发展之后,至雍正、乾隆时达到了繁荣兴盛的历史高峰。尤其是景德镇官窑,更因其精美绝伦的制品而为世人称道,成为海内外公私收藏家追逐的目标。其原因固然有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千余年陶瓷工艺技术的积淀,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雍正、乾隆皇帝对景德镇御窑厂的关注、对瓷艺的情有独钟及督陶官唐英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考察研究乾隆帝因瓷器事宜与督陶官唐英之间的关系,并藉此观察、了解被史籍称为“唐窑”的清代乾隆官窑烧造状况与成就,就显得饶有趣味和富有意义。一、历史选择了唐英,唐英作为清…  相似文献   

14.
传教士进贡与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进贡赢得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好感,是利玛窦开创的传教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宫中进单》中的传教士进单,总结出乾隆朝西洋传教士的三种进贡类型:一是通过地方官员的进贡,二是新到京传教士的进贡,三是在京传教士以臣下身份在节庆时的进贡,进而指出进贡是传教士的一种集体行动,并探讨了传教士在乾隆朝特殊环境之下进贡时的憎恨、企盼,甚至感激的心理。本文结合其他材料,通过进贡透视了乾隆皇帝的西洋品味,着重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西洋奇物的好奇,二、对西洋器物的广泛兴趣,三、对西洋绘画的持久兴趣。进贡是一种交往形式,进贡中传教士与乾隆皇帝各怀目的,但进贡本身已注定不是一种平等的交往,一切都由乾隆皇帝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但凡涉及中国考古史、文物史、收藏史等研究领域,"金村文物"—一组出自洛阳却流失海外近百年的中国古代珍贵文物,总是令人魂牵梦萦,情愫万千。"金村文物"让人欢喜让人忧,更有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谜团。提及"金村文物",一个人和一家博物馆始终无法绕开:怀履光[图一]和  相似文献   

16.
在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存世画像较多,且一人拥有一正一异两种面孔,十分奇特。就朱元璋相貌变迁之政治文化动因而言,信奉相术的明成祖朱棣是其相貌的第一个"整容师",这是他试图用相学理论重新阐释开国历史的一部分,从而启动了朱元璋容貌变异的进程。其后,朱元璋的脸上被逐渐添加了黑子、奇骨、异形等一系列的神秘符号,他的形象与故事在传播中愈传愈奇。在明代中前期,朱元璋相貌已由"奇貌"发展为"奇骨",却还未化作一副"猪龙"之形;但到了嘉、万年间,已完成"龙形虬髯"的转化。在朱元璋新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官方与民间各自追求自己的"真实",并积极互动,从而在特定的叙事框架中形成一个奇异多变的朱元璋形象。  相似文献   

17.
"竹叶羊车"典出<晋书>,<南史>也有类似记载,反映帝王生活荒淫."羊车"并非驾羊.该故事实出于民间传说,是竹、羊生殖崇拜与帝王荒淫生活的结合.这种传闻入史,保留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民间传说,成为后人认识该时期文化的宝贵资料."竹叶羊车"在后代成为文学典故,广泛用于宫廷、闺情等题材.通过考察其传闻入史的生成过程及情爱内涵,有助于理解诗文中的用典.  相似文献   

18.
“迷拐”、“折割”传闻与天津教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拐”、“折割”传闻,对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教案的发生来说,不只是一般性诱因,更是重要且直接的激发因素。该安析清方主办人曾国藩,曾一度把查究有关传闻内容的虚实作为办案的关键,但由于种种原因,对其中的“迷拐”传闻没有查究清楚便悬置起来,最后不了了之,遗留下百年谜局,但也不妨把对有关传闻的可能性的解析作为诠释津案的要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袁文才、王佐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存在于井冈山地区的一支农民起义武装。袁文才本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同年8月,当北伐军逼近赣西时,袁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起义,并占据宁冈全县达一年之久,直至1927年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并接受了改编。应该承认:王佐,特别是袁文才领导的这支武装,对建立井冈山这块红色根据地,是起了奠定基础的作用的。1930年2月23日深夜,袁、王二人在永新县城(苏区)内,被上级派去的执行部队(红五军第四纵队)枪杀于睡梦之中,同时被杀的还有袁。王所部主要骨干共40余人。为什么袁、王会被突然处决,所部又被…  相似文献   

20.
正民国以来,关于北洋政府总统冯国璋的坟墓,众说不一,传说种种。湖南慈利县政协文史委前聘文史委员王家石为了还原史实真相,向笔者揭开了秘史的一页。王家石1965年参军,入伍不久,碰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他所在的那个营奉命到河北"支左"("文革"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全国许多地方和要害部门实行军管,并支持那里的"左派"),正碰上红卫兵要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