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霄 《史志学刊》2023,(5):17-27
寿阳“爱社”傩舞俗称“耍鬼”“闹鬼”,流传于山西寿阳平头镇一带。2008年寿阳“爱社”傩舞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民间舞蹈类,这本应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莫大契机,然而,经过十余年的挖掘抢救与保护,“爱社”傩舞与其原始祭祀文化、宗教傩仪形制发生本质分离,故借助碑刻资料、方志记载、口述访谈等途径,重构“爱社”傩舞的祭祀仪式过程,挖掘其文化核心要素,为群体性非遗保护作探讨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田兴国 《丝绸之路》2012,(22):17-21
“傩愿”是武陵地区普遍流行的民间文化形态之一.傩的明确记载出现于汉族文献资料,它的源流脉络纷繁复杂,但其演变流程比较清晰.“愿”根因于人类现实的生存心理状态,以及对目标、外物、某种境界的期许等,其涵盖了人类生存的全部.北方黄河流域特别是敦煌驱傩仪式表达佛愿实质,南方长江流域特别是武陵地区,以本地巫文化(结合道教)为根基,以驱傩为仪式展演方式,结合民间生活之愿,最终凝结成“还傩愿”文化形态.在缺少文献支撑情况之下,民间文化形态只能在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发生”视域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3.
赣傩的演变     
杨镇莲 《南方文物》2007,(3):116-118
傩,是远古的先民们对周围变幻莫测的自然世界毫无认识,对一些自然现象,感到非常神秘,认为处处充满鬼神,左右着环境。为了控制大自然的魔  相似文献   

4.
血社火的文化渊源应该追溯到杀牲献祭的丰穰仪式,而其技艺则来自于由西亚传入的祆教之神幻术“七圣刀”(或称“七圣法”)仪式。历史上,血社火曾经在各地广泛分布,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祆教“末日审判”信仰和目连文化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蟓螟之醋”具体仪式不详,宋代的醋神可能类似。《宋史.礼志六》记载“又有酣神之祀。庆历中上封事者言:‘螟蝗为害,乞内外并修祭醋。’礼院言:‘……历代书史,悉无祭酮仪式。欲准祭马步仪,坛在国城西北,差官就马坛致祭,称为醋神…。宋人饱受蝗虫困扰,於是查找史书祭祀酮神,并模仿“马步仪”制定相关仪式。由此也可知这两种祭祀的本质无太大不同。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东南文化》2013,(1):6-12
《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出版后,孙作云先生与曾昭燏先生就沂南汉画像中的"羽人"、"大傩"等内容和汉画像基本思想进行了讨论。讨论不仅反映了考古学与神话学的碰撞,而且揭示了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研究需采用不同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巴郎鼓舞流行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的藏巴哇、洮砚、柏林三个乡,是一种融说、唱、跳为一体的藏族民间古老的歌舞形式。当地藏族称巴郎鼓舞为“沙目”,其表演的场地称“沙目”场,它具有既祭祀又娱乐的双重内容。 巴郎鼓舞只在春节期间进行,平时不作专门训  相似文献   

8.
张伟 《民俗研究》2024,(1):50-57+157
秦至西汉中期,关东方士在参与国家祭祀改革时,多以“古制”为据。但方士所言“古制”并非真正的上古三代之制,而是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尤其是齐国的祭祀礼制。相较于源自秦地且在秦至西汉中期被奉为国家最高祭祀的雍五帝祭祀而言,这些关东祭祀制度属于“小传统”,即与国家之“礼”相对的地方之“俗”。关东方士之所以要将关东之“俗”建构为上古三代之“礼”,一方面是因为伴随着广域集权国家的建立,三代时期“礼”“俗”有机互动的体制遭到破坏,“礼”确立了对“俗”的绝对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将战国之制婉饰为“古制”也顺应了西汉文帝朝以来的“奉天法古”思潮。  相似文献   

9.
"吃鼓藏"叫吃鼓,祭鼓。苗话叫"诺纽"努牛"等,"诺"是吃,"纽"是鼓,汉译为"吃鼓"。贵州从江苗族吃鼓藏是一项重大的祭祀活动,仪式过程复杂烦琐,神秘肃穆,娱人娱神(鬼),而且延续时间长、规模大,其文化内涵包括了苗族的哲学、历史、宗教、传统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英子 《旅游纵览》2013,(2):56-59
<正>太行正月闹起来,民间狂欢乐开怀!地处太行山西麓、山西东大门的古州平定,历史上就有"文献名邦"的美称,自古为晋冀通道要冲。层叠蜿蜒的太行山脉孕育出这块土地独特的文化气质,至今仍保留着最具年味的春节活动!古老的祭祀仪式,隆重神秘;热闹的民俗汇演,欢天喜地。人们要把积攒了一年的热爱、浪漫、感恩、激情和憧憬集中释放,其能量,简直如瀑布倾注、岩浆迸突,蔚为壮观。如果你融入其中,相信此时最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野调查,运用遥感考古技术,结合文献记载。考订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伯吐城址为辽代的降圣州州城,今通辽市科尔沁区腰伯吐东南城址为辽代降圣州所辖永安县县城,今通辽市开鲁县金宝屯城址为辽代龙化州所辖的龙化县县城。降圣州及永安县所辖的地域,应位于今北老河故道的中下游区域,即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的西南部和科尔沁区的北部区域。龙化州及龙化县所辖的地域,应位于北老河故道的中上游区域,即今通辽市科尔沁区的西部和开鲁县一带。  相似文献   

12.
云南西畴县上果村壮族"祭太阳"仪式在"反结构"阈限期内具有"不完整倒置性"现象。在上果村的传统文化和村民生活结构中,"祭太阳"仪式的"反结构"具有生活的逻辑性和合理性。"祭太阳"仪式中男性与女性"不完整倒置"的反结构现象蕴涵了上果村传统地方知识、壮族两性文化和仪式结构功能共同支配下的稳定性与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小田 《民俗研究》2003,1(2):33-39
社区仪式,作为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本质体现,一直处于文化人类学关注的中心地位。但是,就连他们自身也承认,也许缘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影响,“在处理社会变迁问题时,传统人类学的功能主义解释显得软弱无力;而单纯的功能主义立场亦无法解释半个世纪以来作为仪式活动背景的中国社会的剧变过程”,因此,人类学认为,“历史与变迁维度(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献与尚可获得的口述历史资  相似文献   

14.
三观村遗址是一处以宝墩文化和十二桥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宝墩文化遗存有灰坑、灰沟、墓葬、房址、卵石堆等,出土了花边口沿罐、高领罐、尊等大量陶器以及少量石器,属宝墩文化一期。十二桥文化遗存有灰坑、灰沟、窑址、灶、墓葬等,出土陶器以小平底罐、敛口罐、矮领罐、簋、瓮、尖底杯、尖底盏为主,属十二桥文化一期晚段。  相似文献   

15.
孙华 《四川文物》2008,(3):89-91
四川梓潼县先锋村无铭阙主人到底是谁,长期以来众说纷云.作者经过考释,认为该阙主人为雍氏,其年代为东汉桓帝时期或稍早.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河南省孟津县朝阳村砖厂取土发现一座古墓,清理时该古墓已遭严重破坏,经追查多数文物被收回。其中部分绿釉随葬品十分少见,体现了当时的制作水平。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为初唐时期墓葬。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洛阳地区唐代习俗及雕塑艺术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王炬  俞凉亘  邢建洛  郑莉 《考古》2012,(2):36-43,109,104,106
2010年4~5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上店村清理了1座唐代土洞墓。墓葬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门、墓室等组成。壁龛内出有较多盛唐时期的彩绘骑马俑、立俑和陶猪、狗、马、牛、鸡、羊等遗物。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洛阳地区盛唐时期大型墓葬的形制、出土器物组合、制陶工艺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以南,东距西安市170公里,西南距宝鸡市50公里。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晚期的德公元年(前677年)至战国中期的献公二年(前383年)的294年间,雍城一直作为秦国都城,成为秦人由西向东逐渐迁徙  相似文献   

19.
陕西扶风县官务汉墓清理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月21日晚,周原博物馆获悉有一汉墓被盗。我馆立即派人随同法门镇派出所干警前往查看。此墓位于扶风县法门镇西则约两公里处的官务村窑院组南约300米处的畴沟河东岸坡地上。盗洞开口于墓道北部,已进入墓室。墓室内几乎被淤泥塞满,然而淤泥上部却有随葬陶器  相似文献   

20.
山东苍山县城前村画像石墓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 5月 ,山东苍山城前村发现一座画像石墓 ,因墓内出土长篇题记 ,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题记中的诸字提出新解 ,并把现存墓葬和原题记所言墓葬进行了比较 ,认为后人对原墓进行了较大改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