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人     
日本皇位继承的戏剧化:阴谋和雅子皇太子妃2月初,日本负责皇室事务的宫内厅宣布,明仁天皇的二儿媳,现年39岁的秋筱宫纪子王妃再度怀孕,一切顺利的话,预产期将在9至10月。自从1965年以来,日本皇室就再也没有添过男丁。目前,皇太子德仁与弟弟文仁亲王分列第一、第二顺次皇位继承人。但两人膝下均无男性后代。为了维持天皇制度,小泉内阁酝酿修改1947年制定的《皇室典范》律以允许今年只有4岁的爱子  相似文献   

2.
康熙晚年的秘密建储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满汉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与其它王朝相比较,它不仅在许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往往不自觉地扮演了对以往各代统治经验继承发展并总其成的角色,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也不例外。康熙朝皇太子两立两废,彻底暴露出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的种种弊端,储位之争的时间之长,卷入者之多,波及面之广,以及对皇朝及皇帝本人影响之大,无不超出前代,而长期被史学界认为是雍正所创建的秘密建储制度,也正是在这一特殊环境中萌芽的。  相似文献   

3.
西汉时期外藩入继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皇太子继承制度上的不足,汉文帝作为西汉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外藩入继的皇帝之一,其从一个藩王成为皇帝并非偶然,汉文帝能继承皇位有其重要的历史原因,本文试从有关史料进行分析汉文帝即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都是依据传统的立长立嫡原则,即以“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作为立嗣即确立皇位继承人的法定标准。由皇帝根据这一标准公开册立皇太子作为预定的皇位继承人。由于立嗣直接关系到各种政治势力的根本利益,因此围绕立嗣问题,各种政治势力往往进行殊死角逐。特别是在先皇临终到新皇即位这一段新旧权力交替的时间内,统治集团内部往往会产生激烈的斗争,甚至因此引起社会的动乱。各种政治势力无不把这段时间作为争夺帝位和控制新主及朝政的有利时机而进行明争暗斗,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次次争嗣夺位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许友根 《史学月刊》2003,(9):124-125
源少良,河南安阳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癸亥科状元。  相似文献   

6.
公元1127年,宋徽宗赵佶在皇位上整整坐了25年。就在1年多一点之前,即金兵第一次打到京都城下之前,他将皇位传给了大儿子、皇太子赵桓,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这25年皇帝生涯,宋徽宗基本上是在一种轻歌舞喜剧般的氛围中,优美地旋转着,滑着轻松的小步舞度过来的,直到退位。  相似文献   

7.
庞博 《史学月刊》2023,(2):51-63
南朝齐梁时期,面对政治体制困局所导致的宗王对皇位继承秩序的威胁,朝廷开始重视嫡皇孙的地位。其集中表现,便是在爵位、仪仗、车驾、朝位、个人任职资格、国官僚属任职资格等品位结构中的各类位阶上加崇嫡皇孙。与此相对应,萧齐时期还在观念中完成了对嫡皇孙的身份塑造,使嫡皇孙兼具了“天朝”与“蕃国”两种身份。一方面,“天朝”与“蕃国”之间的身份地位,同时确认了嫡皇孙的皇位继承权和宗室参政权,与品位结构层面的加崇相互配合,体现了品级、等级与观念的一致性,凸显了嫡皇孙的嫡嗣身份,提高了嫡皇孙与皇太子的地位,形成了一套用于稳定皇位继承秩序的制度、观念机制。另一方面,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受政治局势的影响,上述制度、观念机制也经历了选择与调整,最终在梁后期得到完全行用。对嫡皇孙加崇现象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南朝政治体制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各朝的君位继承,就制度而论,属嫡长子继承制;就方法而言,多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即先立储君(皇太子),后承君位。所以,皇权斗争往往以争夺储位、进而争夺皇位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耶律倍与东丹国诸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耶律倍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母为淳钦皇后。他在神册元年(916年)被立为皇太子,是耶律阿保机生前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后来,他被迫将皇位让给耶律德光,最后奔于后唐,且死于后唐。他也曾出任东丹国的皇帝,当时号称人皇王。他死后,被辽统治者谥为让国皇帝,庙号义宗。  相似文献   

10.
孙崇政 《文史春秋》2006,(11):63-64
唐代开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极为昌盛的黄金岁月,世称“开元盛世”。之所以出现“开元盛世”,关键在于唐玄宗能够任人唯贤。唐玄宗文韬武略,英断多艺,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他为临淄王,与他的姑母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一举诛灭了阴谋篡夺皇  相似文献   

11.
姜雅迪 《史学集刊》2020,(4):115-128
辽立国之初,效法中原确立了太子继承制度。阿保机立嫡长子耶律倍为太子,后有悔意,以次子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为此皇位继承问题困扰着阿保机。渤海灭亡后,他将东丹国和契丹故地分别委派皇太子耶律倍和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管理。因辽太祖去世,耶律德光在后族支持下发动"扶余之变",在与耶律倍的政治博弈中取得皇权。耶律德光继位后将东丹国迁徙,并对契丹最高权力结构进行整合。耶律倍南逃后,人皇王妃萧氏成为东丹国名义上的首脑,而萧氏病逝,也预示着东丹国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2.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立为皇太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被废为庶人,从黔州,后来,死于从所。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诏陪昭陵。其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的西边,西北距昭陵约九公里(图一)。一九七二年十月至十二月,我们对该墓进行了发掘清理,现将清理情况简报于后。一、墓葬结构李承乾墓属长斜土洞墓,由封土、墓道、过洞、天井、壁龛、甬道、墓室构成,水平全长35.4米,南偏东3度(图二)。  相似文献   

13.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崩逝,因无子继承皇位,在孝宗后张氏和首辅杨廷和的主持下,朱厚熜以藩王而入承皇位,这就是明世宗。世宗祖父是明宪宗,父亲兴献王朱祜杬是孝宗的亲弟,封国  相似文献   

14.
杨珍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清代政治史的研究 ,她积十余年的功力 ,在从事多项个案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的基础上 ,精心结撰的专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4 8万字 ,学苑出版社 2 0 0 0年 11月出版 ,以下简称“杨著”) ,是近年来清史研究领域中一部很有份量的学术佳作。纵观全书 ,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总体探讨 ,视角多元。皇位传承是直接关系封建王朝全局的大事 ;皇位继承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皇位继承形态的复杂性、多样性 ,为中国此前各封建王朝所未有。因此 ,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理所当然地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涌现出不少…  相似文献   

15.
徐艺圃 《清史研究》2002,(2):118-121
杨珍新著《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已由学苑出版社于 2 0 0 1年 1 1月出版。《清朝皇位继承制度》 (以下简称《制度》)一书颇具理论水平和思想深度 ,研究视角较为新颖 ,并有不少新的认识和见解。全书虽然长达 48万字 ,但因内容丰富 ,多有新意 ,条理清晰 ,文字简洁明快 ,所以有着一定的可读性。这是作者积将近二十年之功力 ,进行一系列专题研究后 ,所撰写的一部相当厚重、严谨而又别具一格的史学专著。现分五个方面 ,对该书做一简述。一、关于皇权与储权的阐释《制度》对于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研究 ,是围绕皇位继承的实质是皇权传承这一论点而展…  相似文献   

16.
元武宗在至大三年更改皇太子事件不是一次简单的“宦祸”。这次事件根源于大德末年的皇位之争,也是元武宗与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政见异趣、矛盾斗争的结果。其导火索应是“潜龙”爱育黎拔力八达为“飞龙”之事。尚书省右丞相康里脱脱之所以能阻止武宗及其权臣三宝奴等更改皇储的意图,并不仅仅因为他深得武宗信任和他自身的政治威信,更在于武宗朝复杂的政治矛盾和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7.
书中人     
读权谋,读奋斗,读历史,读女人。作者蒙曼是百家讲坛的新秀,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本书讲的是从武则天铁血统治结束到唐玄宗开元盛世到来这八九年的历史。武则天的成功刺激了一批宫廷女性的政治野心,前仆后继地追逐着最高权力。在这些宫廷女性中,有4个人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8.
正光绪五年三月(1879年4月),吏部主事吴可读服药自尽,朝野震惊。在这后面,是与晚清政局生死相关的大事。1875年1月初,同治皇帝病死。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皇位继承便成了问题。按照清代的祖宗家法,皇帝死后无子,应从皇族近支中选出一男性晚辈继承帝位。同治皇帝载淳是"载"字辈,其下是"溥"字辈,按祖制,应从"溥"字辈中选一人继承帝位。但立"溥"字辈的人继承帝位,慈禧将因其孙辈为帝而被晋尊为太  相似文献   

19.
戴克里先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振罗马帝国,其中大部分政策为君士坦丁一世继承,并逐渐成为早期拜占廷帝国管理体制的基础.但是,戴克里先所创立的四帝共治制由于自身蕴涵着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在戴克里先退位后随即崩溃.此后经过三个 王朝以及一个世纪的发展,拜占廷帝国皇位的血亲世袭继承原则得以确立,血统成为皇位继承合法性的来源.与此同时,军队也依然拥有对于皇位继承的强大影响力,血统与军队在皇位继承中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唐"开元盛世"的出现,他说,"玄宗御宇,开元为极盛之世,其名臣大抵为武后所拔擢之人"。此论的价值之一在于肯定了武后(武则天)执政时期在朝廷取士方面所进行的革新,为其后开元繁盛打下了基础。史载唐玄宗即位,罢姚崇相,重用曾被武后拔擢的文士张说、张九龄、张嘉贞等人,以致"四海晏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