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謇与江苏谘议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在清末即为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声望甚隆。他参与创立预备立宪公会,集中了江浙一带乃至全国有志于改革的绅商及知识界的一批代表人物。张氏积极参与了江苏谘议局的筹备工作,谘议局成立后,被选为议长。张謇领导江苏谘议局为建设立宪政治的地方基础做了许多工作,并与思想顽旧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张謇以江苏谘议局为依托,还展开了联合各省谘议局进行国会请愿以及要求改革财政等活动。张謇始终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办实业、办教育是如此,参加立宪运动、领导江苏谘议局也是如此。张謇也是一位稳健的改革家,他抱定和平改革的宗旨,秉持“尽其在我”,“得尺则尺,得寸则寸”的方针,不激不随,努力做去。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筹备立宪的过程中,各省陆续成立了谘议局。谘议局是省议会的“预备”,也就是省一级立法机构的雏形。直隶省于1909年10月14日成立了谘议局,但是与各省的情况不同,直隶省的谘议局先后用了直隶谘议局和顺直谘议局两个名称。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直隶省的谘议局在筹备期间和成立之初一般被称为直隶谘议局筹办处或直隶谘议局,有关报道也称之为直隶谘议局。如直隶谘议局筹办处成立后,拟定了一系列有关筹办谘议局的具体细则,《东方杂志》第五年(1908)第九期登载了有关谘议局的一系列相关文件都是以“直隶谘议局”相称的,如《直隶谘议局筹办处…  相似文献   

3.
李细珠 《史学月刊》2013,(2):97-111
清末政治舞台上存在着三股重要的政治势力:清政府、立宪派和革命派,他们各自设计了不同的政治方案,开展了既互有歧异又相互关联的政治运动:新政、立宪与革命,正是这三股势力的较量与消长决定了中国政治的新走向。关于清末最后十余年历史的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主要是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清末新政与立宪运动只是作为革命的背景来叙述,甚至是当作革命的对立面来批判。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认识的视角发生转变,使立宪运动和清末新政进入理性实证研究,并逐渐与辛亥革命的研究鼎足而三,甚至有后来居上而超迈之势。从研究史的角度,对于清末十余年历史的研究成果做一宏观性的检讨,并具体分析从革命史研究到现代化研究范式转变的利弊得失,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展现新的研究趋向,将有助于清末政治史研究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4.
丁贤勇 《民国档案》2006,5(2):62-66
浙江省档案馆汤寿潜个人全宗中约有20件汤氏奏折(包括底稿),这些史料对研究立宪运动史、辛亥革命史、近代思想史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一些奏折没有著作日期或者编录时日期有误,本文主要采用内证的方法对其中一些不明之处加以辨析。同时,汤寿潜奏议反映了立宪派在晚清最后几年中实现立宪政治的主要理念,是立宪派被迫从政治改良向民主革命开始转变的代表性文件。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阶级基础和政治活动方面,而对其思想研究极少。实际上,围绕着立宪运动,立宪派通过各种报刊阐发了许多系统的理论。只有对这些思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说明立宪运动的全貌,才能真正了解多数立宪派人趋向激进的思想基础。这里,仅就“国民立宪”论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一个高潮,其最终指向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度。而宪法关乎社会各集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利与地位,朝野各方皆非常关注。清廷两次派遣大臣出洋考察,认为如用钦定办法制宪,可达到巩固君权之目的。因各国立宪运动结果多是民权仲张,君权削弱,唯独日本例外。倒幕立宪之前,权在幕府,天皇徒拥虚位。  相似文献   

7.
清末浙江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谘议局议案为中心沈晓敏关于清末谘议局与行政官厅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认为谘议局只是行政官厅的咨询机构,其法律地位局限纤渺,不可能对行政官厅形成任何制约;另一种则把谘议局与督抚的矛盾和斗争片面化、绝对...  相似文献   

8.
清末的谘议局是一种产生于非常时期,不具典型意义的代议组织,各省谘议局的情况大不相同,进行个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探究广西谘议局在辛亥广西独立前后的举止作用及其特点,对其所呈现出的异于它省谘议局的激进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以为全局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孔祥吉先生在《张之洞与清末立宪别论》一文中提出,根据新发现的史料,张之洞在光绪三十三年被慈禧召见时曾主张立即实行立宪政治,并认为张是敦促慈禧推行立宪政治的重要人物。这一论断值得商榷。从张之洞平生为人处世的哲学来看,他一向圆滑佞巧,不太可能与慈禧大唱反调。因此,该文的史料来源《八月初七日张之洞入京奏对大略》一文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从张之洞对立宪的一贯表现来看,他始终持一种消极保守的态度,不太可能发生突变。孔先生认为张之洞对开设议院持积极态度的另一重要证据,是光绪三十四年奕劻向慈禧呈递的一条密折,然而细察该密折的内容,张之洞并未主张速开议院。  相似文献   

10.
论清末东北宪政改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实施宪政为中心的政治改革是清末东北政治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在 :一是通过官制改革调整了地方行政机构 ,加强了地方公署对边疆的控制 ,为东北实施宪政铺平了道路。二是把司法独立作为实施宪政的关键 ,完善了近代地方司法体系。三是以地方自治为实施宪政的基础 ,促进了东北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四是以谘议局为实施宪政的后盾 ,扩大了谘议局参政的深度和广度 ,并充分利用谘议局与商会的特殊关系 ,使公署、谘议局、商会形成一个有机体 ,从而东北的宪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坐落于南京湖南路10号。此处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称劝业会场,为举办中国第一个国际博览会而设。劝业会结束不久,清廷标榜"立宪",改为江苏民意机构--谘议局。1909年,江苏谘议局议长张謇委派孙支厦负责设计谘议局大楼。孙支厦受命赴日考察,归国后吸取西方议会建筑特色,设计出具有法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谘议局大楼。  相似文献   

12.
顺直谘议局与清末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直谘议局不仅是清末直隶宪政改革的产物,也是推动直隶政治体制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机构。这不仅体现在顺直谘议局通过争取平等权、扩大参政权、干预行政权等方式加强其分权制衡功能;通过查究、弹劾、质问等方式加强其监督制约功能;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地方性章程和规则加强其立法功能;而且通过与地方政府互动体现其协调功能。通过这些措施,顺直谘议局不仅促进了地方权力的重新分配,而且为地方政治、经济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江苏谘议局     
江苏谘议局,坐落于南京湖南路10号。此处曾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会场。清朝来年,清廷伪装立宪行代议制,在中央开设资政院、地方开设谘议局。1909年,江苏省所谓的民意机构——江苏谘议局成立。江苏省著名实业家张謇被推举为谘议局议长,并开始主持建造谘议局大楼。张謇派他的学生、南通土木工  相似文献   

14.
现代意义的政治参与滥觞于清末谘议局.江苏士绅在江苏谘议局筹备中"处处导官之先路",从调查造册到初、复选举,均按法定程序完成,基本具备现代民主选举的初步形式.江苏士绅的参政程度受年龄、教育、出身和地域等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革命期间各州的立宪中 ,马萨诸塞立宪运动以成就最为突出、意义最为深远而著称。马萨诸塞立宪开创了专门制宪会议和人民批准宪法的先例 ,设计了以分权制衡为特色的新型共和政体 ,在宪政思想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展现了革命期间美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精彩侧面 ,尤其是推动了外来政治理论的本土化 ,并对英国宪政经验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所有这一切都对联邦立宪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为美国宪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滋养。  相似文献   

16.
读《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沈潜一立宪运动和预备立宪,作为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是清末政治上持续最久、影响最大的事件。它既关系到当时政治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意识观念的变化,又关系到清王朝的衰亡及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成败。但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沈晓敏 《安徽史学》2004,7(4):52-58,89
省议会联合会是在各省议会联合反对适用<谘议局章程>的斗争中产生的.二次革命前,省议会联合会激烈反对袁世凯政府独裁卖国行为;二次革命爆发后,又企图充当类似国会的角色,发挥国民党政治中枢的作用,但囿于事实和法理,该会既不能联合各省议会,又不能代表民意,作用有限,远不如清末的谘议局联合会.国民党在二次革命军事失败的同时,在政治、法律层面上也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丘逢甲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之先贤,研究丘逢甲的专著与论文颇多,但内容论及丘逢甲广州事迹者,仅贺跃夫《关于丘逢甲在广东的若干史实考析》一文较为言之有据。贺氏之文主要引用清末广东谘议局的会议报告书,而本文拟以清末官报中记广东禁赌事者为主,辅以当时报章之文,解析丘逢甲在清末广东禁赌始末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兼介绍两则前人未曾引用的有关丘氏之史料。  相似文献   

19.
论谘议局的性质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末立宪派活动的一个重要基地就是各省谘议局。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各省立宪派力量较强的地方,谘议局是立宪派同清朝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最主要的阵地。本文试图对这些谘议局的性质及其作用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供研究者参考。 一  相似文献   

20.
一、汤寿潜未当过谘议局议长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由何论著始,汤寿潜被冠上了清末浙江谘议局议长的头衔。近年一些论著依然沿用此说,如《辞海》(1979年版)、《中国近代史词典》(1982年版)均说汤1909年即为议长。张晋藩、曾宪义著《中国宪法史略》(1979年版)、方志钦著《辛亥革命简史》(1980年版)和于伯铭、冯士钵的《清末的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