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楚 《文史春秋》2005,(4):54-58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凡是读过中学的中国人,都对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这首《有的人》记忆深刻。这位诗坛元老曾以活到120岁自励,不料却在2004年元宵节驾鹤西征,享年99岁。臧克家,山东诸城人。生于1905年10月,他从小生活在一个诗的王国,父亲和祖父都好诗,家庭的文化空气很浓。他的父亲喜爱诗,这个身体纤弱人的感情、气质、天赋都和诗  相似文献   

2.
正拙著《言不亵不笑:近代中国男性世界中的谐谑、情欲与身体》一书于2016年4月在台北联经出版公司出版之后得到不少的回响,该书涉及男性史、情感史、心态史、身体史等史学领域,也与本土心理学之趋向有关。2016年8月上海《东方早报》曾刊出"黄克武谈近代中国的身体观转型"的专访,介绍了近代中国男性气质如何由"文弱书生"转向"健美"。王晴佳!授也关注此书,他是史学史的专家,十分关心历史学研究的新动向,为此特别邀请几位学者谈谈情感史研究的一些问题,希望能推动中国  相似文献   

3.
郑俊 《神州》2021,(1):237-238,241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的身体的参与.而素质拓展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形式,充分发挥着"身体"对于"认知"的影响甚至决定功能.因此,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素拓活动,便是让学生通过将身体、心灵、学习相互联系,彼此构建,学生的快乐情绪被调动,团队意识加强,内心拥有归属感,最终形成良性的学习状态,走向生命的成长与自觉.  相似文献   

4.
"内阁相否"是明代一个突出的政治话题。与明亡后的制度检讨不同,明代以外朝官员为主体的持论者,把心目中认为理想的内阁,与以往朝代的丞相制度相比照,得出"内阁非相"或"内阁为相"的结论,作为一种"他者"话语,这带有更多改变现状的意图。其中的矛盾性源于内阁权力与职责相割裂的制度特征。这一制度特征与持续百年的他者话语一起,深刻影响了明代内阁的政治演进和阁臣对于"内阁相否"的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5.
黎洁 《神州》2012,(20):3-4
唐代边塞诗歌中"酒"这一意象屡见不鲜,可以说与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边塞诗中频繁出现的饮酒场面,与边塞诗人们对于酒的偏好有关,也充分展示出盛唐诗人的精神、气质和生活面貌。因而,研究唐代边塞诗中诗酒共生现象,无疑非常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唐代边塞诗内涵和唐代边塞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人与历史"的传统分析结构中,人是一个有接受、感知、实践和反思能力的存在,但这个结构在实际研究中具有不确定性,身体史简化了"人与历史"的分析结构,身体仅仅是一个单向度感受的存在。根据身体史的方法,"人与历史"可以拆分成"人与身体"、"身体与历史"、"人与历史"三个领域。存在主义提出的中心问题是现代人的消极处境,而身体史是历史学家对于存在主义的实证表达,也是历史学家介入现代性批判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冯智明 《民俗研究》2014,(6):142-148
作为一种剪而复生、式样多变的身体物质,头发在很多文化中被赋予了复杂的象征意义。蓄长发是红瑶人标志性的身体表征,以其独特的生命观、身体观和"修阴功"人观为基础。以发寄魂的身体认知和生命理解是红瑶人蓄长发、不随意剪发的思想根源;而洗护头发的时日禁忌和"父母在,不改装"的身体之孝则强化和巩固了这一身体习俗。  相似文献   

8.
在民俗学研究中,如何理解和运用那些经由访谈得来的具有"个人叙事"性质的资料,需要进行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探讨。近年来,民俗学研究的身体视角得到加强,这不仅是对哲学、社会学等学术思想中身体视角的借鉴,而且与当代社会发展过程带给人们的一些现实感受有更加直接的关联。与春节有关的个人叙事,来源于个人节日生活经历中的身体经验,具有身体记忆的性质,并因之赋予春节以鲜活的文化意义。对于个人叙事文化建构作用的关注,应在今后的民俗学研究中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9.
约了一群知识界朋友看杨小凯生前最后一次见证录影。他的指甲因为化疗全掉光了,镜头里,小凯一边讲着,一边不断用纸巾揩去指头流出的脓。君衍是小凯的学生,讲他和老师的交往,说见证前一天小凯担心自己顶不住10分钟,结果声情并茂,谈了一个多小时。但那天之后,他身体就完全不行了。君衍感叹说,法国一位经济学家,和小凯的学术声望差不多,他们几乎同时收到医生的"死亡通知书"。那位经济学家没捱到两个月。小凯的精神气质,接受基督信仰后,  相似文献   

10.
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非理性主义首都师范大学雷丛菁宗教信仰问题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不单与他本人的精神气质和苦难经历有关,同时它也是俄国社会的难题。十九世纪前后,由于理智、进步、自由等启蒙主义思想的冲击,俄国人发现自己古老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1.
麦凯伊被誉为"美国体育电视之父"、"美国体育电视的面孔"。观众近乎狂热地喜欢他,连挑剔的同行也赞美他,"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有诗人气质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他身体里有英国贵族的血统,但他是中国人;他是奥运马术史上最年轻的骑手,今年只有17岁。他叫华天。"我要做第一个在奥运会上骑马的中国人"——这是华天的梦想。于是,刘翔、张怡宁等众多体育明星向他伸出了援手……  相似文献   

13.
通感现象的身体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出发,即人的生理结构及身体活动是决定人的一切认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探讨了通感发生的方向及其认知理据:通感总是用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多的感知来表达体现身体化特征较少的感知。文章还发现,从视觉向其他感官的感知迁移同样受身体化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圣墓教堂、大卫塔……这些三大宗教的圣迹均汇聚于此,它们是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精神的归属,也是一块被争夺了数个世纪的"宗教飞地"。如果说一个人具有灵魂,你或许会提出质疑,因为人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一个城市具有灵魂的说法,你却很难拒绝,特别是像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到过耶路撒冷的人都会觉得,她具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独特气质,而赋予她这种独特气质的正是源自这座城市的灵魂——耶路  相似文献   

15.
亮相     
《文史博览》2009,(7):1-1
一本红宝书,一个标准的"红色"姿势,脸上正气凛然的表情,这要算一个时代独特的"成人礼"。只是当"成人礼"遇上未泯童心的时候,孩子稚嫩而扭曲的身体是否能支撑起这些"重量"。长大后,他会不会"怀念"这个原本不属于他的儿时"游戏"?  相似文献   

16.
刘秉璋是清末淮军名将之一,是李鸿章的得力干将。与淮军其他将领不同,他好学尚文,亦武亦文,具有浓厚的读书与学术兴趣。刘秉璋的学术思考,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汉、宋兼采,今、古不拘,并接受西学之影响。刘秉璋深受曾国藩青睐,显然与其尚文爱好有关。考察刘秉璋这一个案,亦有助于认识晚清军政集团淮军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仰望气质     
毛蕊 《旅游纵览》2011,(12):96-96
<正>多年前我参加过两天北京礼仪学校的培训课,主讲男老师个子不高但长相性感、穿戴体面,声音又标准又男人味,很"范儿"的模样,讨人喜欢。老师用两个课时讲人的气质。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乎"字,一个"于"字,说,你们仔细端详"乎",是不是觉得它很华贵、典雅?可它又有"于"的气质是不是?就  相似文献   

18.
夏鼐早先觉得考古学是"第二三流"学问,后来认为"治上古史,考古学是占中心的地位"。夏鼐对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在认知层面上的反映,主要与他个人的经历以及当时学术的整体发展有关。在"史前"和"历史"时期,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表现稍有不同,但是历史学的因素贯穿考古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并且研究考古学与历史学的最终目的大体相似,即认知、还原古代社会。对夏鼐学术思想的分析、对民国时期考古学与历史学关系的探讨,不仅有助于理解民国学术发展史,也有利于从一个侧面理解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历史学界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9.
正"以动物为主题的研究,可以为动物知识以外的一系列现象和观念提供解释框架。"胡思德通过对先秦两汉动物史料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面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动物和被视为文学符号的仙禽瑞兽,胡思德突破了已有的科技史观和文学研究思路。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语境化"处理,他从中提取出古人对于动物的认知模式,确认动物作为被认知对象的重要性质。由此,在物我关系的互动中,久被遮蔽的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漫漶边界、动物与人所共处的宇宙图  相似文献   

20.
五卅运动的爆发,直接刺激和伤害了中国国民的感情,举国掀起了抵货运动高潮。面对着甚嚣其上的"民族中心主义",上海市民找到了一个舒适而又平衡的支撑点——温和的民族主义消费心理进行日常消费。本文作者从近代上海市民性情入手挖掘分析此消费心理的形成原因,得出这得益于传统中国人"老实温厚、要面子"的气质、江南人"柔弱"之性情和精明、崇洋不媚外的商人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