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门石窟地藏菩萨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藏,是大乘佛教中的大菩萨。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称他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该经认为他象大地一样,含藏着无量善根种子。地藏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灭度以后,弥勒下生之前,“于二佛中间无间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并誓必尽度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有情,始愿成佛。关于地藏的身世,说法不一。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地藏的前身在过去久远劫中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于是长者子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  相似文献   

2.
大足石刻是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敦煌石窟齐名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初唐,兴于两宋,明清仍有余绪。造像以佛教为主,兼有儒、道题材,其工程量之庞大浩荡,所有石刻造像共计五万余尊、铭文十余万言。在这些石刻造像当中,以观音造像的数量、题材最为丰富。她们多出自于宋代,雕刻精美、姿态各异、体态娴雅、眉目慈善,璎珞、衣饰、佛冠等各不一致,宗教性和艺术性兼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大足石刻的认识研究,首先简单分析了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建成条件,然后主要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大足南山玉皇阁三清洞之右外壁,有一通被称为《何光震饯郡守王梦应记》的摩崖石刻。该碑为真书,全文602字。碑成时间为南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冬十月望。在号称石刻之乡的大足,造像林立,题记俯拾皆是,似乎值不得为一通寻常的摩崖石刻大书特书。本文之所以看中这通碑记,并且不惜笔墨对它进行一番探讨研究,就在于它有着十分珍贵的文物史料价值,可以为大足石刻艺术的中断时限提供推论的依据。抛砖引玉,尚乞专家学者指正。 一、以碑证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龙门石窟第1954号窟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佛经及相关资料,认为右侧壁第三尊造像为一立佛,左侧壁第三尊造像为地藏菩萨,进而考证该窟造像内容为七佛与地藏菩萨的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5.
安岳与大足两县不仅地界相连,而且两县的石窟艺术在时代、内容、风格和形制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各有其特征。本文试就安岳与大足石窟中的《柳本尊十炼图》(以下简称《十炼图》),在石刻题记、题材、内容、艺术特征上作一初步的分析、比较,以就教于各位读者。 一、安岳与大足《十炼图》题记比较 安岳与大足石窟中的《十炼图》在十炼的内容和石刻题记序号上相一致,这为我们作对照比较提供了方便。现将安岳的石刻题记全文抄录,并与大足对校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史学界曾有石窟“造像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之说。而大足石刻。则是在晚唐之后出现的一处大型摩岩群雕。大足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与昌州同置,史称“石刻之乡”。全县有摩岩造像五万多躯,分布于四十多处,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十三处,习惯总称《大足石刻》。大足,是古昌州的首县。县城象一叶扁舟浮现在大足川的濑溪河畔,依偎于群山环抱之中,大足石刻就在这四面丛山之  相似文献   

7.
王景荃主编《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网罗式地收录诸多河南佛教单体造像,为学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参考资料。笔者认为,其中刊布的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二十余件唐代石刻菩萨像,属于武周至晚唐各个阶段遗物。这组菩萨像很可能基于《维摩诘所说经》卷1《佛国品》制作,旨在于建立一个由菩萨行而成就的佛国净士,劝化并饶益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8.
1984年《四川文物》第2期吴觉非先生在其《试谈四川的道教石刻》一文中,介绍大足南山“三清古洞”的石刻造像之后,有几位学者都曾谈及“三清古洞”的道教造像,但造像究竟塑造着道教中的那些神与仙,却各说不一。本文拟提供一些道书方面的资料,试释这些造像。  相似文献   

9.
榆林悬空寺万佛洞罕见保存着精美的大型明代石窟寺院壁画。其中东柱内侧面地藏十王地狱变相表达了趣善之人生前预修诸功德,以期将来经由地藏菩萨救度往生西方净土世界的思想,同时具有追荐亡魂、普度众生的功能。图像基于中土编纂《佛说十王经》与《佛说地藏菩萨经》表现,并融合水陆画因素,思想逻辑谨严清晰,将地藏十王地狱变相这个传统题材提升到全新境界,为佛教艺术增添一个难得的绘画佳作。  相似文献   

10.
武周之后,曾遭武则天两次禁断的三阶教有所恢复,但还是不断遭到佛教其它宗派的责难与批判。在敦煌地区不仅三阶教本身境遇如此,其信奉的主要经典之一《大方广十轮经》也遭到批判,以《十轮经》为依据绘制的经变画在莫高窟一出现就遭到当时实力强大的净土宗的责难与批判。敦煌莫高窟第321窟的洞窟内容就体现了十轮地藏系与净土宗两种末法思想的阐释与对抗,而这种对抗以净土宗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11.
安岳,地处四川省中部。据最近初步统许,安岳全县石窟造像有数十处,其中列为保护单位的大型石窟已达十五处,几乎乡乡都有石刻造像。造像总数有数万躯,其中三米以上大像近百尊,如果把安岳县所有造像龛窟联接起来,总长达五千多米,约合十华里长。 安岳石刻和大足石刻一样,都是以佛教造像为主的宗教艺术,但是前者的造像年代一般均早于大足石刻。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和碑文考证,安岳石刻造像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但主要以唐、五代、宋初为多。其中以  相似文献   

12.
杨纳名 《丝绸之路》2005,(12):18-21
重庆大足县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人景观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其中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就达六处之多.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总称。  相似文献   

13.
大足石篆山佛会寺存有后人翻刻的《严逊记》碑,碑文载有石篆山石刻造像内容、造像缘由、功德主严逊的生平事迹等重要信息。清代以来众学者多据此碑考证石篆山石刻等相关问题。然而,由于碑文本身存在少量讹误,再加上《大足石刻内容总录》等资料性书籍释录碑文时出现纰漏与错讹,致使某些谬误被学界直接沿用,以讹传讹,造成众多研究结果失之偏颇。2003年新发现的摩崖刻《严逊记》,个别字可校对、补正佛会寺所存翻刻版。本文通过对两处碑铭的实地调研与文献甄别,对各类错讹予以商榷、补正,并对《严逊记》碑所涉及的相关问题加以考述。  相似文献   

14.
《四川文物》本期发表的吴觉非先生《四川的道教石刻》一文,对于道教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系统的实物资料,并发表了若干有益的见解,是一篇好文章。本文仅就为什么在道教造像中会出现“坐莲台”、“穿道靴,立于莲台之上”和“头戴莲花形冠”的造型,以及大足石刻中出现三教神像共雕于一个石龛的造像等,进行探讨,谈点粗浅意见。要探讨道教造像中的  相似文献   

15.
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像王惠民千手千眼观音在密教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有关经轨多达十余部,单开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就译有四部。汉译经轨主要有:不空《金刚顶瑜伽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修行仪轨经》,不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不空《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  相似文献   

16.
石窑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镇石窑村北,由两窟组成,时代为北宋晚期至金初期。造像题材主要有文殊、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十王像,释迦涅槃图、佛塔,十六罗汉像等四种陕北地区常见的石窟造像组合,反映了战乱时期民众祈望借助神佛的法力来结束战乱,恢复和平、安宁的生活的心愿,为研究宋金时期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与艺术的传播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大足多宝塔石刻与宋人冯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北山多宝塔内,有两龛造像和6件铭文与冯大学、冯某有关。经考证,冯大学、冯某即南宋绍兴时官员冯楫,“大学”非其名字别号,而是对那些在佛教义解、修行方面精深高超者的尊称。冯楫是宋朝的高级官员,也是虔诚的佛教居士,《宋史》未列其传,其他记载亦颇为零散。本文广搜资料,加以考订,大致勾勒出冯楫的生平简况、崇佛活动以及他与大足石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四川安岳石刻造像数量达数万尊,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及少数道教造像和儒释道三教或佛道合龛造像;以唐宋时期的为主,具有上承北方石刻,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均为石刻造像),有"古、多、精、美""我国古代雕刻又一伟大宝库"等盛誉。地方志自古便有"一邑之志,载一邑之事""志信物也"等特点。从读志用志的角度,借助《安岳县志》及相关志书,对安岳石刻(寺观)进行略考,对厘清其历史状况,具有探索意义和方法论意义,甚至能为我国著名石窟(刻)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观无量寿佛经》是佛教的经典之一,流传范围广,影响深远,在敦煌以及重庆大足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仔细研究唐代莫高窟和重庆大足石刻的观经变之后,试就两者作一个系统的联系与比较,找出两者存在不同之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昌与龟兹回鹘风格的佛教遗址中出现的六遭轮回图,在内容上着重表现"三恶道"中的地狱、饿鬼两道,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并且具有地方性的特点,与早期律藏中的记载相去甚远.回鹘佛教的地狱观念深受中原地藏菩萨救赎思想的影响,而高昌回鹘文《地藏菩萨本愿经》与《十王图》的发现为轮回思想在当地的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地狱图像在高昌与龟兹盛行的原因除了受到佛教的地狱救赎思想影响外,还受到摩尼教地狱观念的影响.回鹘在信仰佛教之前所信仰的摩尼教,也有地狱的观念,佛教的十王思想与摩尼教的冥府思想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