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刚  王文元 《丝绸之路》2009,(15):15-18
甘肃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也是佛教完成中国本土化的地方。漫长的岁月给甘肃留下了大批的佛教艺术珍宝。  相似文献   

2.
张宝玺先生编著的《甘肃佛教石刻造像》是—部研究甘肃佛教艺术的著作。该书不但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本研究论著,其中精选甘肃各地从北凉至明代各时代有代表性的石刻造像、铭记图片290余幅,共涉及石刻造像160余件,较为系统地描述了甘肃佛教石刻的分布、时代特点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程云霞 《文博》2010,(3):65-67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这条传播线路上一座座屹立千年的石窟,成为佛教传播的路标,清晰地显示了佛教在华传播发展的脉络。这些石窟中著名者主要有"龟兹模式"的代表新疆地区的克孜儿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榆林窟,甘肃永靖的炳灵寺,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宁夏固原的须弥山石窟等。山西大同云岗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艺术成熟与辉煌的体现。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中国化,在佛教石窟方面主要表现为:石窟形制的变化;造像题材的变化;造像形象的变化。佛教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北朝佛教石刻是研究甘肃地区北朝佛教思想、佛教雕刻艺术非常珍贵的材料。本文对甘肃省博物馆所藏两件造像塔、碑作了介绍,并就题材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5.
北石窟寺是甘肃的重要石窟群之一,是陇东的佛教文化中心,创建于北魏,兴盛于隋、唐,衰落于清末。  相似文献   

6.
楚翘 《中国西藏》2013,(2):15-17
2013年1月16日,来自全国佛教三大语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南传上座部佛教)、四大名山的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汇聚成都,举办以"慈心悲愿,善待生命"为主题的佛教生命观研讨会,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藏区发生的自焚事件进行研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等出席研讨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博物馆的《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荣获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作为形式总体设计师,本文作者对此次艺术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认为此展览空间利用合理,细节刻画精细,动静结合,成功地还原了历史风貌,营造出了一个净化心灵的大美佛教世界,满足了广大观众对佛教历史、艺术、文物鉴赏的需求,同时也提升了甘肃佛教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甘肃合水县发现一通北朝佛教造像碑,通过与关陇地区一些有纪年的北朝造像和石窟造像的比对,以及对碑刻铭文内容的分析,推断其应雕凿于北周初年。该碑为社邑造像碑,其题记反映出两种史实:一是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推行赐、复胡姓,一是北朝陇东地区少数民族融合、聚居、结社及佛教信仰状况。该造像碑的发现为研究陇东地区北朝晚期的佛教与佛教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水帘洞石窟群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佛教建筑以崖面直接造像、浮塑浅龛造像以及形式多样的浮塑塔,融多种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对研究地域佛教美术以及佛教美术民族文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沧桑》2013,(6):23-25
宗教是影响人类历史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其主要影响地区在亚洲,而传入亚洲不同地区的佛教分为不同教派。传入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朝鲜的称为北传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而传入东南亚地区,如锡兰、缅甸、泰国的称为南传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而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流行于不同区域,一是其自身原因,另一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支持,不同区域的文化传统等。  相似文献   

11.
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2006,3(3):186-190
2006年7月2-3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召开。来自北京、上海、福建、河南、河北、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新疆、甘肃11个省市区的代表70余人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金维诺 《陇右文博》2000,(1):14-14,19
甘肃河西至陇东一带是我国石窟最为集中的地区,多数石窟成为研究早期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而敦煌、炳灵寺、麦积山等石窟已成为石窟研究中的显学,为世界学者所关注,而这一地区的较偏僻、零星的石窟却被人所忽略,这对于从整体上来把握佛教及其艺术的发展,则不免带来遗憾。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甘肃泾川新发现3件北朝造像碑,造像大量装饰细密衣纹。细密衣纹是陕西关中地区及其附近以及甘肃东部地区佛教石刻造像的地方风格,泾川县有10件细密衣纹造像,其中4件纪年明确,结合附近地区发现的该类纪年造像,能够建立年代学框架,依据造像形制、造像题材和特征可将这批造像分为三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甘州卧佛寺,即今“张掖大佛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佛教寺院,由崇宗乾顺于永安元年(1098)敕建。文章在简要介绍甘州卧佛寺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和研究成果,重点就其修建原因,从西夏嵬咩国师掘得古涅槃佛像、政治统治的需要、佛教自身的发展、崇宗祭母等四个方面做深入考释。  相似文献   

15.
马钧 《中国土族》2005,(1):57-60
藏传佛教信仰与审美体验藏传佛教,亦称西藏佛教或喇嘛教,是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后经过改造融合后形成的一种佛教形态。青藏高原是这一特殊宗教形成的胎息地,后来它扩展到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成为族际性、地域性的宗教。佛教传入西藏是在公元7世纪左右。到公元18世纪达到极盛时期。传播的地区包括今天西藏的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肃的部分地区,青海大部分地区,内蒙古地区,新疆的蒙古族地区,还有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原苏联境内的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布里亚特蒙古)和图瓦自治共和国(唐努乌梁海)以及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地区。在我国信仰这一宗教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尽分析了吉林省集安长川一号大型高句丽封上壁画墓的壁画布局及内容,用佛教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文化内涵及年代,论证该墓年代约在公元400~430年之际,很可能是迁都平壤(427年)前之作。从而得知,它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佛教壁画之一,仅略晚于甘肃炳灵寺169窟壁画,而早于敦煌早期壁画(北凉晚期)。  相似文献   

17.
《风景名胜》2008,(6):38-47
石窟起源于古印度,是依山崖开凿而成的一种佛教寺庙建筑。石窟艺术是随佛教东渐而与佛教、佛寺一起传入中国的。甘肃是西域通向中原的走廊地带,又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为全国石窟最多的省份,被誉为"石窟之乡"。而这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西头的敦煌莫高窟和东头的天水麦积山石窟。  相似文献   

18.
道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著名的佛教领袖之一。为发展佛教教育,道安提出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弘赞教理,宜令允惬"等主张,戒定了僧尼轨范,统一了僧尼姓氏,这一切构成了道安的佛教教育思想体系。道安的佛教教育思想为推进佛教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丝绸之路国际交通线和东、西文化交流的培育下。中国西北部的甘肃、宁夏地区成为5~6世纪佛教艺术流行的一个重要中心区域。这个地区佛教石窟的集中分布证实了佛教弘传的广泛性及其艺术深受西方影响的普遍性。然而外来影响也与当地传统产生互动,从而引起了创新和独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藏人文地理》2007,(5):156-156
日前,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活佛说佛——佛教理论框架及其导读》在全国各地上市成为藏传佛教图书市场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