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华  卓小蕾 《文史博览》2013,(1):59-61,64
行政"一把手"腐败的本质特征在于"以权谋私",其主要表现为行政决策的腐败、行政审批的腐败、行政裁量的腐败、行政经费的腐败与行政垄断的腐败。在预防行政"一把手"腐败路径选择上,可以借鉴同属中华文化圈的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在预防腐败领域的先进经验,从完善制度控制、强化监督制约、重视道德教育、树立法治理念四个层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张书林 《攀登》2009,28(6):22-29
推进党内反腐败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将民主理念和民主手段引入其中,将民主提升为惩治预防腐败的新治本之策,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民主”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这就必须切实关注“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四大基本要素,即“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理、“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制、“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遇、“民主”惩治预防腐败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马馼出牌     
成立预防腐败局的重大价值在于反腐重心前移9月13日,北京平安大街,"国家预防腐败局"的牌子在监察部门口揭开了红色的面纱。从动议到反复协商,从批准设立到挂牌,历时4年多,中国第一个国家级专门预防腐败的机构至此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4.
梁继强 《神州》2012,(20):164
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我们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我们既要增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较早制定法律防范和惩处公职人员腐败犯罪的国家之一。1883年,美国就颁布了《文官制度法》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贪污对策联邦法》,重点是预防公职人员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同时强调,“努  相似文献   

7.
动向     
重点中国设预防腐败局经过一段时期酝酿,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周四(13日)正式成立。有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是中国领导层希望有效控制不断恶化的官场腐败情况的一个最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兰大贤 《沧桑》2013,(2):119-122
新加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为有"不想贪"的清廉文化、有"不能贪"的制度规范、有"不用贪"的高薪及管理、有"不敢贪"的峻法严刑。新加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经验对我国反腐败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一些启示:如建立有序高效的监督机构体系;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标本兼治,源头遏腐;对腐败行为予以重处罚;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等。  相似文献   

9.
苏军内部腐败使其在"八一九"事件关键时刻倒戈,并造成苏联亡党亡的重要因素,这表现为,苏军腐败动摇了军中信仰、阶级基础、军队纪律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陈涛 《神州》2014,(11):228-22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国有企业腐败案件高发多发,不断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损害着国企在公众中的形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权力运行机制和制度体系。因此,必须抓好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建立起规范的运营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靠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事管人,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发生,提升企业廉洁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姚有鹏  宋庆国 《神州》2012,(24):125
近年来,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羊东矿纪委始终将构建源头防腐治本体系作为预防党员干部、三管人员腐败堕落思想和行为滋生,确保党员干部、三管人员廉洁从业的重要抓手。针对廉洁风险防范体系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制度不完善、方法不灵活、监管有盲区等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逐步建立起以"风险提醒、阳光操作、重点监控、定期通报、责任考核"为  相似文献   

12.
双艳珍 《攀登》2014,(6):14-18
法国大革命前,一方面是中央行政权力对贵族团体、教会和各种公民社会组织等中间性团体的压制,另一方面是贵族、教会团体本身的腐化、"变质"和人民对中央权力的依赖,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促成了行政集权专制的形成,并最后导致了大革命的爆发。大革命继承了旧制度下摧毁一切中间性团体的传统,使民众变成了原子化的个人,中央政府成了公共生活的唯一代理人。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深刻领会托克维尔关于中间性团体的思想,对于我们培育健康活泼的公民社会组织、预防权力的腐败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面孔     
6月15日,有媒体报导了王明高提出的关于“废除腐败官员死刑的建议”,在互联网和社会上引起激烈辩论。王明高是湖南省委组织部的一个正处级副处长,目前是“中国惩治和预防腐败重大对策研究”课题组组长。  相似文献   

14.
农牧区基层"微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滥用职权,截留挪用集体惠农资金;巧立名目,虚报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财产损失等,其具有领域广、形式多、贪腐手段多样性、隐蔽性、抱团性、迷惑性等典型特征。造成农牧区基层"微腐败"的成因是多维的,如乡村治理制度异化、民主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教育管理松散、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等。治理农牧区基层"微腐败"应强化基层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发挥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作用,完善村牧公务公开机制,增强村委牧委公务公开实效性,严肃财经纪律,严惩"微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大致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御史和言官制度,作为帝制下制约腐败的特殊机构和制度。但是,专制和腐败是一对双生子,专制必然滋生腐败,腐败也必然依赖专制。监察权根本不能独立于皇权,古代法制虽然详密,却不能真正以法治代替人治,监察权既是皇权的附庸,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制约腐败。尽管如此,古代监察制度不仅给今人留下了失败的教训,也留下若干可资借鉴的经验。第一,从制度的规定看来,古代的台(御史台)官和谏官不但可以论事,也可以论人,不但可以纠劾百官,也可以批评皇帝。“文死谏,武死战”,文官以谏,武官以战而死…  相似文献   

16.
论惩防腐败机制的缺失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荣 《攀登》2005,24(6):46-48
从教育、制度、监督方面认识我国反腐败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创建惩治和预防腐败新机制,是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新课题。其中,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是基础,创新防范惩处机制是保证,创新监督约束机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蒋政  黄少平 《攀登》2006,25(6):68-70
“腐败有益论”的内在逻辑是:制度是僵化的、封闭的、缺乏民主支持的、一次博弈形成的,因此一定量的腐败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承认“腐败有益论”,必然侵蚀制度的合法性、刚性和社会心理基础,从而加速政权的衰亡。制度的改进只能依靠政权自身的民主和理性力量。承认“腐败有益论”是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公权力的异化,其元根是权力主体的自利性和社会资源的稀缺性。人性与资源稀缺性形成权力趋向腐败的势能;凡是制度存在空白和弊病的地方,这种势能就变成现实的运动,遏制腐败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以捐纳制度为标志的公开化、合法化地买官卖官,为中国历代秕政,至清末登峰造极。其品种之齐全,可谓挖空心思,五花八门。朝廷公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中饱"公"囊。市场官场化,有所谓"红顶商人";官场市场化,到处是买官赚钱。卖官之滥,使得官职候补几十倍于编制。卖官卖掉了江山,如此腐败黑暗,不亡实无天理。请看《清末买官卖官的公开化与合法化》一文。  相似文献   

20.
张云 《文史月刊》2005,(12):52-54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是自秦代以来的官僚帝国调控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官僚权力的一个相当有效的途径,是巩固至高无上的皇权、制约官僚权力的自主性扩张、严厉打击官僚腐败的一个不可缺失的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轨迹,揭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中国监察制度的变迁纵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中国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