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淮安自古便是南北交通要道。明清时期,淮安是黄、淮、运的交汇处,为漕运和商旅必经的咽喉要道。淮安作为漕粮转运的一个重要枢纽,明清时期这里设有包括漕运总督在内众多的漕运管理机构和官员,其中就包括淮安运河水次仓——常盈仓。淮安运河水次仓的设置与沿革明代淮安是漕运重地,江南几乎所有的漕粮都要从淮安起运,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漕粮的存储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苏北段,北起苏鲁交界的大沙河口,南至扬州六圩运河口,包括不牢河、中运河、里运河,全长404公里。连同微山湖西线航道,计461公里。这段运河.是大运河上最早的人工航道和自然航道之所在,是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等城市的母亲河。这段运河,北接山东运河,南连江南运河,承担着向长江三角洲这一我国制造业中心运输煤炭等资源的大任。大运河苏北段的变化是新中国60年沧桑巨变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只要一提起苏北,人们总会同贫穷落后划上等号。唯有京杭大运河,给流经的扬州、淮安、宿迁、徐州的苏北段,贴上古老而文明的标签。苏北运河全长404.5公里,占京杭大运河的近四分之一。她北起苏鲁交界的微山湖畔,南到扬州南郊的长江岸边,流经苏北4市11县区。有人说,是隋炀帝为了看琼花,才开凿的大运河。其实,早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就开挖了苏北运河最早的一段——邗沟,即是现如今扬州到淮安的一段。而隋朝以及后来的历代王朝,只  相似文献   

4.
正大运河在淮安境内的河段为淮扬运河淮安段,流经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淮安区、淮阴区、洪泽区、盱眙县等四区一县。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到隋炀帝开凿隋唐运河,再到京杭大运河截弯取直,淮安始终是沟通江淮、黄淮,保障运河南北通畅的一个重要通道;是南北漕运的枢纽,是河道治理的关键和总河驻节之所,历史遗存丰富,价值突出。大运河淮安段的修筑及其演进,可以说既是一部中国社会发展史的缩影,又是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5.
清代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迄杭州,是由人工河连通天然河组成,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统称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因为它是清代运输漕粮的主要渠道,所以又称“漕河”,俗称“运粮河”。它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是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它还可以经由五大江河出海,与海运联系起来,形成中国东部地区河运与海运相连通的水上交通网。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长和最著名的运河。  相似文献   

6.
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前期,全国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明代以运河为主干,以江南为中心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沿海逐渐取代运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沿江、沿海一批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迅速崛起。流通格局的这一变化,既是全国性经济布局变化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很大影响。本文拟对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做一初步探讨。(一)明清两代运河的商品流通及其变化明代禁海,运河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流通干线。京杭大运河北起京师,南至杭州,流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数省,沟通海河、黄河、…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在京杭大运河发展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积淀了丰厚的灿烂的历史文化。2005年,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淮安市建设成苏北中心城市,打出“运河之都”名片的重大决策,并要求淮安市志办在打造“运河之都”品牌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淮安颂     
淮阴故称,淮安新府,地市驻地,苏北中枢。内辖淮阴清河,楚州清浦,外管涟水洪泽,盱眙金湖。仰望云台,俯视扬泰,左接马陵,右邻盐海。京沪宁连,南北纵穿,黄盐里运,东西横贯,新长铁路,飞跃而过。苏杭泰安,东海黄山,千里行程,昼夜可还。  相似文献   

9.
运河之为“运”者,承载了自隋至明清时期的南北运输之任,虽运河之名自元代才被广为使用,但在传统社会中,“运”本身即为南北之意,《国语.越语上》所载“广运百里”的“广”即为东西之横,“运”即为南北之纵。古人关于南北东西空间方向的描述在时间的发展序列中也具有了深远的历史意义,时空的结合成就了运河的区域性特征。王云著《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就是在运河与山东的空间交叉点上,在明与清的时间连续体中,向我们提供了山东段运河区域的“地方性”知识,也揭示了运河区域社会的内在发展脉络。近年来,有关区域研…  相似文献   

10.
<正>1942年11月14日,日伪8000余人分九路扫荡淮海区,淮海地方银行损失部分编号W冠字的淮海银行币。淮海地方银行币编号分H和W冠字,分别为黄克诚和吴法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一、淮海币产生的背景淮海抗日根据地处苏北腹地,北枕陇海铁路,南抵两淮城下,东濒盐河,西屏京杭大运河,形成南北120公里,东西190公里的三角地带,以平原为主。因境内多为淮安府、海州旧地,故名之。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江苏古海塘的修筑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 ,江苏沿海先民十分重视海塘的修筑。唐宋以前 ,古海塘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一带。唐代 ,李承在东冈砂堤上修造了常丰堰。宋代 ,范仲淹又在常丰堰的基础上修筑了范公堤。其后 ,海堤又经多次修筑 ,形成了一道北起庙湾 ,南至吕四的巨大抗潮屏障。江苏古海堤的修筑 ,不但促进了沿海开发 ,而且对现今海堤的修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清代地方志、档案等文献资料,复原了道光十一年(1831-1832年)冬的严寒实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严寒对京杭大运河各段运作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道光十一年冬的严寒涉及我国整个东部地区,是此前百年中最冷的一年。在漕政日益败坏的道光年间,正常情况下的漕河整治与管理已属不易,极端气候更增加了其困难。因地理位置、面临任务以及对气候变化敏感度的不同,此次严寒对各河段的影响也就各有差异。山东运河远离黄河,水浅冰厚,主要表现为河道疏浚的困难;苏北运河地处黄运交汇,凌汛多发,主要表现为堤防修守的艰辛;江南徒阳运河虽出现了漕船通行的延迟,但相对涝灾而言,寒冷气候的影响是其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Tongzhou was not only a riverside port city for transporting grain to the capital, a key site for goods storage, but also witnessed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of commercial goods from southern China changed from water to land, where commercial goods imported to Beijing together with those to be sold in northern China splits. Both the Ministry of Revenue (Gongbu) and Ministry of Works (Hubu) set up their customs in Tongzhou, respectively, and Zhangjiawan was the subsection of the customs; the major commercial goods including grain, liquor, distiller’s yeast, textiles, and groceries, were transferred through the customs of Ministry of Works. Judging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broker house and broker tax, the volume of commodities being transported via Zhangjiawan might be bigger than Tongzhou. Shanxi merchants established guild halls (huiguan) in both Tongzhou and Zhangjiawan. They transported bulk commodities such as textiles and tea to the north of China, while Zhangjiakou and Guihuacheng were their main resale destinations. In other words, both Tongzhou and Zhangjiawan were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ports for the businesses of Shanxi merchants regarding their trades within the northern territory as well as the trade at Khyagt between late imperial China and tsarist Russia.  相似文献   

14.
范金民 《安徽史学》2011,(2):42-53,128
清代前期上海作为南北洋航运中心,既是南北商品流通格局变化下的产物,也是清廷商品流通政策变化下的产物,海运业在上海的早期兴起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上海的兴起并迅速崛起,是建立在全国各地地域商帮的大规模商品流通基础之上的。上海的海运业者,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其中势力最大者,是上海及其邻近沿海地区崇明、南通三地之人,单个大船商,通常拥有数十号船只。上海海运业内部,船商与船户、耆舵、水手等航运业人员,船商与客商、与豆业字号,与豆行、饼行、油行、保载行等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上海,船商不仅在航业中居于中心地位,而且发挥出领袖百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晗  赵荣  郗桐笛 《人文地理》2013,28(3):70-73,19
作为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完全具备文化线路的基本要素,对于它的保护应建立在对其性质、价值和特点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大运河在各个时期开挖的规模、航运和繁荣的程度不同,大运河的建设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隋前被视为中国大运河体系的初步形成阶段;隋唐至北宋可以被认为是大运河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阶段,也可被视为是大运河繁荣的一个阶段;元、明、清被认为是中国大运河实现南北直航和再次繁荣的阶段。安徽段大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必须先开展资源调查,弄清家底,然后进行科学研究,并从整体上编制保护规划,努力延续运河遗产的真实性和原真性。同时,运河遗产保护还需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做好展示和阐释,鼓励沿线社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等。  相似文献   

16.
黄锡之 《安徽史学》2003,(6):101-103,100
《清嘉录》、《桐桥倚棹录》记载清代江南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对民俗的源流和演变作了饶有价值的诠释和考订,因而颇受史学界的关注。继续探索其深厚底蕴,对文化交流和旅游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妈祖信仰在河北省及京津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北及京津地区的妈祖信仰 ,随着漕粮北运自东南沿海传播而来。代表妈祖信仰存在的第一座天妃宫在元泰定三年出现以后 ,至清代 ,天妃或天后宫庙的数量已达 35处之多。这些宫庙绝大部分为元、明两代所建。根据这些宫庙的形成时间及分布情况推测 ,元代的妈祖信仰是沿海河、北运河及天津以北渤海沿岸地区传播的。到明代 ,沿海继续向北推进到山海关 ,沿滦河向内地推进到长城南侧 ,并由天津向南沿南运河两侧扩展。妈祖信仰在河北及京津地区分布的时空特征 ,是由于当时全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分离 ,需要东南大批漕粮北运而形成的。元、明海、河运输路线的差异 ,以及两朝国都所在地区军事形势和军事力量布置上的差异 ,使明代妈祖信仰分布的范围与元代有所不同 ,并比元代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18.
论清代茶叶贸易的社会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德臣 《史学月刊》2002,2(5):90-95
清代是中国茶叶外销兴盛时期。由于世界茶叶市场的需求拉动和国内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出口量迅速扩大,成为中西贸易的核心商品,获取了丰厚利润。茶叶贸易对发展茶叶生产、改善交通运输、活跃金融、繁荣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成为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9.
门是江南水乡圩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查,浙江省长兴县现存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老门20余处,相关文物4处。门包括一套完整的水闸系统,形制可分一般式、涵洞式两种,部分门上还有多处题刻。这些老门对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太湖流域的农业、水利发展史等,具有重要的实物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经济社会学界提出的"有限理性人"理论,从文化、风俗、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清代陕南流民在空间选择、垦殖活动以及环境变迁条件下,流民行为的基本取向。结果表明,人类空间选择行为遵循风俗相近原则,而不是地理环境最优原则。追求单位时间上效果最大化是流民行为选择的普遍趋势。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清代陕南山地与平原、河流上游与下游流民不同行为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对备受非议的流民刀耕火种与清代陕南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给予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