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巴蜀文化虎纹戈的类型和族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勇 《四川文物》2003,(2):51-58
虎纹戈是巴蜀青铜兵器的重要种类。通过对这些虎纹戈形制及纹饰两方面的类型学研究以及时代的推断,可以发现其发展演变的大致过程。从化族属上讲,四川地区发现的虎纹戈主要为巴戈,是巴化的组成部分。巴戈上的虎纹与巴人崇虎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六大明古国之一,但有关中国明的起源问题,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或尚无较为一致的意见。对此,过去一些学认为我国明起源较晚,大约是在商代。例如日本贝冢茂树曾说,中国古代明形成的时代,应在商代前期。也有人说:“小屯殷墟化便是中国最早的明,或说便是中国明的诞生”。为此夏鼐先生曾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小屯殷墟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明,如果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梁云  安婷宇 《江汉考古》2023,(6):120-130
“考古学文化”本质上是对考古遗存的一种群体性分类,与古代族群有着复杂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的同一族群。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葬俗最强,陶器次之,铜礼器又次之,武器、工具最弱,葬俗在考古学文化族属研究中有很强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巍 《考古》2014,(12)
对考古学文化的研究,绝不仅限于对某一类器物的研究,还应包括对考古学文化所包含的各种遗存的研究、对该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透过这些考古学文化遗存对当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结构及与其他集团的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导致考古学文化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及其所发挥作用的研究,因此考古学文化仍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原龙山城址的聚落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夏商周文明发祥的中原地区,诸多龙山城址已具早期城市性质,并形成了以城址为中心、明显具有不稳定性和对抗性特点的扇形聚落群布局结构.其中聚落群同盟组织的存在可能是扇形聚落群成立的社会基础,而导致扇形聚落群及其同盟组织发生的原因则应是中原地区居民所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  相似文献   

6.
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 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陶寺龙山文化的特征 和社会性质 陶寺文化在中原龙山文化中,有一群由铜器、木漆器、彩绘器、玉(石)器等组成的别具自身特征而又与众不同的器物群[22]。足以说明它的社会组织形态是一个部落联盟古国的国家载体。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为下列遗存。 (一)文化特征 1.铜器 在陶寺墓葬中,发现了一件铜铃或铜铎,它虽出自晚期墓葬,但却是一件工艺复杂的迄今年代最早的复合范的大型铜器。由于它是合范铸造,表明陶寺铜器由来有时,是其在早期就已出现的佐证。所以我们说陶寺文化的社会已进入了文明古国,铜器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 2…  相似文献   

7.
论陶寺古城的发展阶段与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陶寺古城的发展阶段。通过陶寺小城和陶寺大城的比较,判定陶寺小城为有唐氏之都,陶寺大城为尧舜禹的都城。陶寺晚期文化偏晚阶段遗址为有唐氏遗民所居的村落。  相似文献   

8.
这里所谓前期夏化,按笔的划分,主要指的是二里头化的东下冯类型一、二期。这一类型的前期夏化,据调查和发掘,多分布于晋南和晋西南,其遗址就目前的初步统计约有六七十处,其中位于夏县偃掌镇东下冯村的一处,面积最大并首先发掘,故而将这一夏纪年期的二里头阶段化称为“东下冯类型”。据仇士华先生在其《有关所谓“夏  相似文献   

9.
199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了充分发挥陶寺遗址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与山西省临汾行署文物局合作,在陶寺遗址展开了新一轮考古勘探与发掘,于今年春季发现了夯土城墙遗迹。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余人先后到考古现场考察、研讨,一致认为新发现的夯土城墙属于公元前2600-公元前2000年间陶寺文化的城址,这是山西地区首次发现龙山时代古城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良渚文化的蛇纹与陶寺类型文化龙纹图案的比较,指出它们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从而得出良渚文化曾经北上中原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吴耀利 《中原文物》2001,4(4):16-23
总观全国各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中原地区以它强大的文化根基,在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始终走在前面.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是相当早的,在龙山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已进入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12.
骑马民族化,把它置于一个考古学化类型来研究,以期揭露古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又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近年来世界一些国家的学,对此已有所尝试,并有述披露于世。但是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我国还有待于去开发。之所以有如此局面,在笔看来,是由于人们对游牧或畜牧民族和骑马民族一词的提法不明所致,即在对化性质的界定上,什么是骑马民族化,它与畜牧或游牧民族化有什么区别,今之学术界,尚未给予一个明确的厘定。  相似文献   

13.
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悠久,文献典籍丰富,在考古学文化方面。近40年来无论是田野发掘。还是课题研究,均获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然而如何将考古材料与历史传说相结合,复原中国史前史或上古史的本来面目,重建中国古代文明,这是近几十年来几代人所关注和企盼的。但这项极有意义的考古学研究工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关中西部夏代文化遗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天恩 《考古与文物》2000,(3):44-50,84
陕西关中地区与豫西、晋南毗邻,后两地考古学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定为夏文化在不同地区的两个地方类型。关中东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断断续续亦有少量与二里头文化相似的墓葬等发现,可知者有华县元君庙、南沙村,华阴横阵村,大荔赵庄,蓝田泄湖等地点,泄湖已至关中中部的西安附近。年代多相当于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少部分或可略早。由此可以说明关中东部存在着夏文化遗存,绝无可疑。  相似文献   

15.
析《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的研究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偃师商城与夏商文化分界》的研究脉络模糊不清 ,难以自圆其说。其结症就在于 ,没有把“夏文化”和“商文化”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对象来研究。夏商文化数十年的探索历程证明 ,用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方法 ,是能够科学而明确地划分出夏文化和早商文化的。偃师商城正是在夏文化和早商文化的研究成果基础上 ,成为夏朝灭亡和商朝建立的标志之一 ,但不是一个主要界标点。主要的界标点应是郑州商城 ,郑州商城才是成汤都所在 ,才是早商文化的中心所在。  相似文献   

16.
察吾乎沟口文化的类型划分和分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戈 《考古与文物》2001,(5):30-39,48
察吾乎沟口文化是新疆地区的一种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自从1983年在和静县察吾乎沟口第一次发现并以此地名正式命名以后,已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和公认。关于这种文化的分布范围、文化特征、时代属性、绝对年代、分期和经济形态等问题已有简报、报告和论文予以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河南确山竹沟出土的窖藏铜器在学术界引起热烈的讨论,关于其国别、族属的争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检讨了以往诸家之说,对这批铜器进行了新的考辨。  相似文献   

18.
李丽娜 《南方文物》2022,(2):190-200+168
中原地区龙山时代城址分期表明,学术界认为的”城堡林立”,并非存在于整个龙山时代,确切来说应在其晚期第四、五、六段,即大致公元前2100—前1900年。在龙山时代早期和晚期前两段,其城址分别为一城和两城并立;至第四段,出现5城共存;既至第五段,则达9城并存。此时中原地区龙山时代城址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均发展至其最高峰。但该批城址随即在该时段末和第六段遭到阶段性大规模毁弃,代之而起的仅有新砦期城址。究其原因,该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早中期城址的毁弃可能与人地关系紧张引起的冲突或战争有关;但其晚期城址阶段性大规模毁弃,则更可能与发生于公元前2000—前1800年的大洪水有关。而参考相关文献记载,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地域和年代大致与“大禹治水”相符。考古资料表明,郝家台、王城岗城址城墙毁弃后即仅用环壕,新砦龙山及新砦期城址亦采用三重城壕及护坡加固的方式,这一弃用易于导致内涝的高大城墙而使用便于疏洪排涝的环壕治水方法的变革,可能亦与文献记载的禹治水改鲧“堵”而用“疏”的做法成功控制水患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动物考古学成为考古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利用动物骨骼遗存研究复杂社会显示出动物考古学的特殊魅力。本文利用旧大陆西部和新大陆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案例,首先讨论了动物和动物产品在贸易和交换中的作用,接下来又探讨了动物遗存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来重建社会不平等,最后,则批判地考察了动物遗存在辨认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族群差异方面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讨论了从事复杂社会研究的动物考古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动物群分析可以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有效方法。动物考古学除了为饮食和生存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之外,动物骨骼分析还可以用于重建过去的交换系统,辨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族属。但要做到这一点,动物考古学家必须把分析建立在大量精心收集且出自合适的考古学遗迹单位的动物遗存之上。这意味着动物考古学家必须首先是考古学家,他们应当少花一些时间担心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以及其他计算生物分类单元丰度的方式的优劣上,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考虑怎样能把动物资料与其他考古学和历史学证据整合起来。因为只有把动物群资料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复杂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方燕明 《华夏考古》2012,(2):47-67,157,158
河南位于中原腹地,在龙山时代和早期青铜时代,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进程中,对以中原为中心的趋势的形成和夏王朝的建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河南的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回顾和总结,将有利于我们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机制、动力和规律等问题作持续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