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季羡林到北大执教,如果说陈寅恪为他开了路条,胡适开门迎迓,汤用彤引他登堂入室,扶上马又送一程的话;那么三十年代初清华时的叶公超(1904-1981)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先生,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那是大家对他的尊崇。先生本人不认同,自谦“是一个平凡的人”。但这个“平凡的人”一生与数以百计的不平凡的人有过或深或浅的过从,他们的点滴形象都镌刻在先生的心田上。季先生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因此,在同辈学人中,他写的怀念师友的文字最多,所怀念的师友先后达五六十位之多,其中就有皖籍的胡适、吴作人。“毕竟一书生”——与胡适如果说陈寅恪当年写八行书向北大推荐季羡林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善纳千里马的老板。季羡林自然不能忘怀,晚“毕竟一书生”——…  相似文献   

3.
宋广波 《史学月刊》2013,(1):126-129
张元济、胡适均为20世纪中国文化巨擘。张、胡二人之交往,起于1917年胡适就任北大教授不久,止于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前后超过30年。张元济、胡适之间的往来信函,绝大多数为民国时期我国学术、文化、教育史的重要史料。现已发表的张、胡之间的往来函札,胡适致张元济者,有20通,分别收入《胡适全集》的第23、24、25卷(季羡林总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4.
1946年11月9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致电北大校长胡适,说“国大”如期开会,盼胡适能一参加。第二天,蒋介石来电催:“国民大会将于近日开会,先生为当选代表,德望允孚,举国景仰,务希即日命驾,莅京出席,藉慰众望,并盼电复。”11月15日,胡适出席“国民大会”开幕典礼。12月17日,在南京的北大校友举行聚餐,纪念北大校庆,同时给胡适做56岁的生日。不久,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大事。12月24日,发生了美军强奸北大先修班女生沈崇事件,并激起了北平人民的强烈愤怒。学生罢课,游行示威,抗议美兵暴行,要…  相似文献   

5.
据李敖回忆,台大有个教授叫许子明,原来是北大的教授,在跟着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后,因为他痛恨胡适,便到处演讲说:我当年亲眼看到胡适一手把毛泽东提拔上来的。可见,毛泽东的人生轨迹在北大期间,就和胡适有了或多或少的交集。胡适只比毛泽东大两岁,而两人在北大相遇时,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社会地位,差别都非常大——  相似文献   

6.
胡适在风雨飘摇的旧北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 《炎黄春秋》2000,(1):64-70
胡适在旧北大执教二十年有余,无论在蔡元培长校期间的“新政”,还是蒋梦麟长校期间的“中兴”,胡适的影响重大。胡适本人长校的旧北大的最后三年,是北大历史上最为艰难困窘、风雨飘摇的三年。随着旧北大走完历史,以蔡元培、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教育哲学也在中国大陆寿终正寝,中国的教育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们知道,从1917年1月蔡元培当北大校长起,或者确切地说从1917年9月胡适进北大当教授起,北大的一系列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正式揭开序幕。 在抗战爆发前的20年里,北大教育规模发展很快,尽管中间风云变幻、波折屡生…  相似文献   

7.
陈辽 《钟山风雨》2012,(6):34-36
自中央决策高层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圃”后,“国学”一词颇为流行。有些人把“国学宗师”的称号不负责任地奉送给某些学者。但是,即使像季羡林这样的学术通人也不敢接受“国学宗师”这顶桂冠。其实,20世纪中国能够称之为“国学宗师”的也就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人: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胡适、郭沫若、陈寅恪、顾颉刚、钱穆等,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8.
胡适在众多亲戚中与胡近仁关系最为密切。胡近仁虽为族叔,其实只长胡适四岁,是胡适在家乡九年求学期间,读书写诗的引路人。胡适在上海求学及留学三年期间,胡近仁是他母亲家信的解读人兼代撰人。胡适回国后以博士身份在北大任教,两人信函频繁。胡适对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和胡适都是对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影响甚大的一代宗师,但他们不仅在文化观念、治学方法和治学领域上颇不相同,而且在与政治当局的关系上也迥然有别。胡适始终与政治保持着某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而陈寅恪一向疏淡于政治,甚至不屑于与政治人物交往。即便如此,他们之间却一直保持着非同一般的信赖与推重。特别是始终坚守“独立之精神”的陈寅恪,在蔡元培去世后居然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用心,有意力荐胡适继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并在1948年12月“出人意料”地随胡适  相似文献   

10.
读了季羡林先生的《为胡适说几句话》一,引起我对胡适先生的几点回忆。  相似文献   

11.
下篇:在北京大学十、众望所归胡适离开中国公学后,曾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为振兴北大立下汗马功劳。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临危受命,担任中国驻美大使,为争取美国援助、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作出重大贡献。抗战胜利后,蒋梦麟因为担任行政院秘书长,按照《大学组织法》必须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于是,远在美国的胡适就成了北大校长的最佳人选。1945年9月3日,教育部长朱家骅致电胡适,表示北大校长"非兄莫属",在他回来就任之前,由傅斯年暂时代理校务。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北大教授,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季羡林教授从事东方学和印度学的研究逾半个多世纪,在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  相似文献   

13.
正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病去世。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等人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为鲁迅先生料理后事。想不到年近不惑的女作家苏雪林突然给蔡元培写信,劝阻他不要给鲁迅治丧。苏雪林同时还致信胡适,将鲁迅描绘成"褊狭阴险,多疑善妒""色厉内荏,无廉无耻""玷辱士林之衣冠败类",用词之尖酸刻毒,令人瞠目结舌。胡适回信,严肃批评她的来信"充满了旧文字的恶腔调"。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众多亲戚中与胡近仁关系最为密切。胡近仁虽为族叔,其实只长胡适四岁,是胡适在九年家乡教育期间,读书写诗的引路人。胡适在上海求学及留学三年期间,胡近仁是他母亲家信的解读人兼代撰人。胡适回国后以博士身份在北大任教,两人信函频繁。胡适对于自己婚姻的真实看法,只透露给这位族叔一人;而胡近仁就连儿子择校的小事也要与胡适商讨。虽然两人地位悬殊,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总角之交的那份情谊。胡近仁在上海开设裕新茶叶店,生意不尽人意,于是想借重名气已经如日中天的胡博士来促销。1929年,他给胡适写信谈了自己想推出“博士茶”的设想,并将写好的广告词请他过目。广告词中说,胡适早年服用此茶“沉疔遂痊愈”,“凡崇拜胡博士欲树于文学界者,当自先饮博士茶为始”。当年,胡适若是首肯的话,“博士茶”一定会畅销全国,也会给他的族叔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可胡适断然说“不”!他及时复涵,阐明自己的观点:一、沉疔痊愈,“这更是欺骗人的话”;二、“博士茶”广告中不能使用胡适名字,广告的“措词其实甚俗气、小气”;三、崇拜胡适饮“博士茶”,“此是最陋俗的话,千万不可发出去”。胡适在信结尾处给胡近仁指点迷津道,“当细心研究大公司、大书店之广告,自知近世商业中不可...  相似文献   

15.
马句 《百年潮》2014,(2):49-55
正1946年至1948年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这期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学习,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运动,对胡适校长的言行很关注。他在学生集会上的讲话,我大多在场;他在北平的讲演、发表的文章、记者采访他的报道,我都注意看。他在北大的往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几位北大老同学多  相似文献   

16.
正1946年5月4日,五四运动27周年之际,傅斯年在北平就任代理北大校长。他的"代理"之职,实际上是为胡适归国后就任北大校长做准备。6月1日,胡适从美国启程,经海路归国。7月4日下午三时,胡适乘坐的海船抵达上海吴淞口外,此时距他奔赴美国从事国民外交工作已经整整九年。7月29日晨七时三十分,已经在南京、上海逗留数日的胡适,由上海乘机飞往北平。当天下午一时左右,胡适携其长子胡祖望飞抵北平。  相似文献   

17.
正据刘海粟(1896-1994)晚年回忆称,他与胡适相识于1921年的岁末。这年12月,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受曾任上海美专校董,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之邀,北上讲学。到京后,因蔡患脚疾,入东交民巷的一所德国医院治疗,刘前去探望。"在医院里,我结识了李大钊、许寿裳、经亨颐、胡适、顾孟余、高仁山等新朋友……还遇到了当时的新派人物陈独秀,胡适便是他介绍给我的。"(详参《追忆蔡元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版)  相似文献   

18.
知名学者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他有一位族叔叫胡近仁。胡近仁虽然只年长胡适四岁,却是胡适早年在家乡读书、写作的领路人。胡适去美国留学后,家里的书信或邮寄东西,都是这位族叔代劳。 胡适嗜茶,留学时经常让家里寄些家乡的茶叶以作馈赠礼品,经手此事者也是胡近仁。胡适回国到北大任教后,与这位族叔通信频繁,彼此有心里话都愿意告诉对方,例如:胡适对自己婚姻的真实想法都只向这位族叔透露。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19.
五四前后北大学术纷争与胡适"整理国故"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前后中国新旧思潮交锋,北大学术论争是其表征,主要表现在章门弟子与桐城派的学术冲突;部分章门弟子与陈独秀、胡适等皖人联手,将白话文运动的矛头指向桐城文法;桐城派大体上被赶出北大后,北大教授因新旧思想的不同及地缘身份的差异而重组学术阵营,遂导致陈独秀、胡适等皖人与江浙学人也有纷争。而政治压力下胡适倡导"整理国故"既有学理本身发展的逻辑,更与五四以后的北大派系重组过程中思想策略运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介     
《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的一生经历可谓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在现当代的缩影,他在北京大学的50多年生涯与北大历史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从书中不光看到季羡林童年寄人篱下、成为清华高才生、留德十年、与德国姑娘的恋情,他在梵文、佛学、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成就,还看到了北京大学历次的"运动"史、"文革"史……(张光璞著作家出版社出版定价3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