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人 《神州民俗》2006,(5):36-37
旧时,凡县治所在之地,城中必建有一所神祠,俗称城隍庙,为供奉祭祀一地的城隍神所用。城隍,民间传说是主管某个城的神,故凡“祈雨、求晴、禳灾诸事”“公私每有祈祷”。古人还认为:“生而为英,殁而为灵”,故天下之城隍,往往生前实有其人。  相似文献   

2.
黄增 《中华遗产》2010,(12):118-133
星罗棋布的城隍庙系统像一张巨大的网,其结点遍布华夏大地的每个府县城池。世世代代的人们相信城隍神能保城护民,安生恤死.每年的城隍巡游和庙会,曾经是无数中国城镇里最热闹盛大的公共活动。千百年来城隍信仰的源起和流转,也折射着中国社会的风云变迁。  相似文献   

3.
黄马金 《福建史志》2007,(3):34-35,27
古汀州包括地处福建西部的8个县:长汀、宁化、上杭、武平、连城、永定、清流、明溪。在清朝以前称汀州八邑:如今则分属于龙岩市和三明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川 《文史月刊》2012,(2):54-54
"乔迁"这个词来自于《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木是指高大的树木,乔迁是说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  相似文献   

5.
张天雁 《文史月刊》2011,(10):37-37
在阅读中国近现代史时,常常会遇到“艳电”、“马日”一些生僻的名词,这些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它只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种电报纪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史天地》2012,(9):94-94
“半斤八两”一词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这一词语的来源有二。 一说东汉时流通三种货币,分别是黄金、白银和五铢钱,其中五铢钱又简称钱。将一千个五铢钱用绳子串起来,称为一吊,通常,一吊钱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七十两白银可以兑换一两黄金,而一斤有十六两。这就是半斤八两的来历。  相似文献   

7.
两宋时期是中国民间宗教与一般意义民众信仰建立塑形的关键时期。宋代所记录的民间信仰事件与民间神灵、祭祀场所的出现都冠绝于历代。在政治经济条件的改换下,民间神祠受同时受到来自士人精英文化与新兴起的以市民阶层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二者所带来的压力,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民俗与宗教格局。本文试以城隍神信仰为例,分析传统儒道思想与新兴文化对宋代民间神祠信仰模式的牵制与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永春 《文史月刊》2010,(11):10-10
<正>明朝有名的廉洁官吏于谦,其《入京》一诗中有"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的自述。现代人也常借用"两袖清风"来赞扬廉洁奉公的干部。这"两袖清风"与"廉洁"又有什么联系呢?  相似文献   

9.
阳方中 《文史天地》2002,(11):49-49
不久前从报刊上看到署名文章《寿比南山的来历》使我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得知这一成语源出青州城南的云门山,因山上的石刻“寿”字,仅其下“寸”字就比人身还高;人们到此与“寿”字比高,故曰“寿比南山”。据我所知,“寿比南山”的出处也还另有一些说法,特作几点补充意见:(一)这一成语在南方各地多用于祝寿的对联,即“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里是把“不老松”的长青比喻长寿健康。(二)据经典的说法是出自《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这里也是把“南…  相似文献   

10.
1573年,意大利修道士山·马尔荷用木料、粘土制作了一个玩偶,并且给这个玩偶起了个名字叫玛尼奇诺。这种木制的玩偶在法国和荷兰受到青睐,人们争相制作这种玩偶,把它叫做“模特儿”。  相似文献   

11.
“金张掖”来历及涵义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张掖”一称到底始于何时 ,其涵义又是什么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引用了许多文献资料 ,随着历史的变迁 ,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2.
《文史月刊》2010,(12):66-66
<正>据考证,清代著名文学家、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四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  相似文献   

13.
<正>"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中一块刻石上的36字《官箴》。这块刻石为清人颜伯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墓地,是海内外华人竞相瞻仰的地方。有人到了中山陵,一到博爱坊,就以为是陵区了,其实不然。穿过博爱坊,走完四百多米的墓道,  相似文献   

15.
据地方史记载,汉朝“忠烈将军”纪信是天水的城隍。然而,“忠烈将军”的封号,诸正史均无记载。笔者认为,纪信被后人称为“忠烈将军”、“忠烈侯”是明初朱元璋敕封天下城隍时所追封的,而非刘邦所为。  相似文献   

16.
何志明 《文史天地》2010,(11):41-45
晚清政局动荡,迭遭变故,国人痛定思痛,乃苦苦思索救国之策,进而在军事、政治等诸方面都出现了效法西洋的变革。遗憾的是,这些努力大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一些仁人志士最后发现,思想领域的守旧落后更是令人沮丧,而迷信严重也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体育新闻中经常会看到各类锦标赛的召开,根据考证,“锦标”一词,最早使用于唐代,是当时最盛大的体育比赛——竞渡的取胜标志。但是,竞渡这项体育赛事并非在唐朝才有,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相传是湘江一带的人民为了纪念屈原而组织的有关纪念活动。在唐以前仅为划船活动,并无“夺标”规定。  相似文献   

18.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地方祠祀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由国家礼典明文规定并全国通祀者 ,其次是由地方政府所赋予合法地位的祠祀 ,最后则是由州县官府判定为淫祠者。对于地方政府而言 ,第二类祠祀最为重要 ,对它们的态度显示了国家意识形态对地方文化传统的妥协和引导。生祠和城隍神是这类祠祀的典型代表。对于为数众多、来源各异的地方祠祀 ,国家并不将其简单作为“淫祠”加以禁毁 ,更多是通过将其纳入国家礼制系统而赋予官方地位 ,其正当性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广为传颂的台词,可是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20.
《湖南文史》2009,(6):28-28
“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是一句广为传颂的台词,可是它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