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娇艳 《神州》2011,(7S):149-149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名人广告的心理学原理、心理过程。首先,名人广告能激发“名人效应”、“移情效应”、和“晕轮效应”。其次,名人广告的心理过程为认知——理解——确信——行动。最后,名人广告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如果处理的好会收到不同寻常的广告效果,如果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百来年名人辈出的大家族 近百年来,上海滩活跃着几个著名的安徽籍大家族,影响最著的要推李鸿章家族,其次要算刘秉璋家族.刘秉璋是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大将,会打仗也有功名,是淮军中除了李鸿章之外唯一的一名进士,官至四川总督,还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胜仗--中法镇海战役的指挥者.  相似文献   

3.
打开2021年第11期《名人传记》,首篇文章《“活着的烈士”柴云振》让我深受感动。柴云振机智勇敢、深藏功名,在我心里,他简直就是个奇人。他让我的记忆词典里多了一位伟大英雄,也让我情不自禁奋笔疾书,为这位英雄鼓与赞。  相似文献   

4.
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思想一直是各朝各代的主流思想,到了明代,儒家的程朱理学依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却已不是牢不可破。当天下读书人还怀抱四书五经,十年寒窗以求得功名时,明代思想家李贽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大胆批判宋明理学的虚伪与丑恶,主张不以孔子是  相似文献   

5.
余庆毛氏入黔已有千年,有科举功名人物记载自清始,据各文献统计,有清一朝,有功名者达百余人,达到余庆县科举人物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他们中为官者造福一方,居乡者为地方乡贤.本文对清朝毛氏取得科举功名人物的考察,至少说明余庆取得功名的毛氏有相当部分是土司后裔,余庆毛氏大批科举人物的出现,表明余庆土司对科举这种国家制度的充分认同.作为地方表率,这一群体维护了地方稳定,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方玉 《华夏地理》2007,(U02):127-133
楚雄城西南二十公里外,丘陵绵延起伏,草木葳蕤,一派葱茏。林木掩映中,一条美丽的山涧淙淙流淌,名曰紫溪,诗情画意跃然。山因水而得名,这一片丘陵也有了诗一般的名字,紫溪山。清朝宣统年间的《楚雄县志》寥寥数语,把紫溪山的无论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都写绝了,后人再难狗尾续貂:“山高数十仞,绵亘数十咀。岩壑清幽,峰峦层叠,石壁有政德功名之迹,龙潭有兴云作雨之灵。翠柏苍松,浓阴馥郁,山猿水乌,咿呀琐碎。梵刹林宫百十座,田吲地亩数千工,古今名人游咏甚夥,洵大干(即哀牢)过楚之名山大观也。”  相似文献   

7.
叶红 《巴蜀史志》2007,(2):45-45
“四川名人名作珍藏馆”,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开馆。这是四川省方志馆为收集、珍藏、展示四川各界知名人士的代表作品所辟之专馆,由马识途先生题写馆名。入馆名人须达到四川省地方志编委会所定之标准并经过各行业权威机构的推荐。  相似文献   

8.
明万历四十七年《会试中式题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绍良 《文献》2002,(4):192-200
自从唐、宋以来,读书人如果预备参加仕宦之途,惟一途径只有科举,但这并不是容易的,"三更灯火五更鸡"之外,还要经过三番五次的考试,如果幸运地中试,这才能任官授职,开始博得出身与功名.  相似文献   

9.
书匠孙金福     
陈曦 《丝绸之路》2009,(11):64-66
在天荒地贫的陕北,苦命的说书人一般没有多少文化,有文化就会求取功名,岂能“沦落”为社会底层的说书人?但是这些书匠中也有文化人,孙金福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赖晨 《文史博览》2013,(2):70-70
左宗棠自从政以来,有个怪脾气,即从来不写推荐信。他曾经说:“如果是人才,我自然能用他,如果不是人才,推荐给别人就是给其带来祸害,我不做这样的事情。”故人知道他这个脾气,也不敢求他写推荐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始创于隋朝的科举考试是在克服察举制弊病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在中国古代漫长历史中,对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融合,对儒家思想的传播、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千多年来,科举考试几乎成为封建社会读书人问政、为官、富贵、立业的推一途径。遍翻史册,围绕着它,曾演出多少低回婉转、令人捧腹的人间喜剧。 后门状元 据《唐摭言》记载,唐朝的高锴多次任主考官。他为官清正,所录取的人都有真才实学,但也有无可奈何之时,甚至出了个“后门状元”。 高锴第一次主持进士考试时,考生…  相似文献   

12.
海外华人取得了他们应该取得的成果,可喜可贺;但也有可悲的一面,成功为什么要换算为内陆的科举功名,才能建立自己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3.
<正>武进名人多,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究竟有多少名人,而且这些名人收录有什么标准,很多人则不是很清楚。近年来,笔者研究常州地方历史文化名人,搜集并阅读了不少相关资料,虽然也有一些收获,但是总的来说令人特别满意的不多。主要是因为这些资料不仅所收录的人物有限,介绍的史料也不多,而且不同书籍撰写的名人资料重复。而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进人物》则是一部厚重的人物专书,全书200余万字,  相似文献   

14.
正熊廷弼(1569—1625)是明末将领,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曾在江南主持科考,凡是有真才实学的考生,不论出身如何,他都统统加以提拔,绝不因为门第而遗漏一个。《三言二拍》的作者、苏州文人冯梦龙就是在他主考的时候考中的,成为他的门生。清林慧如《明代轶闻》记载了一件冯梦龙求助熊廷弼的故事:为生活所迫,冯梦龙平日里喜欢收集整理民歌等内容,然后卖给书坊换点钱养家糊口,他写的《挂枝儿小曲》和《叶子新斗谱》  相似文献   

15.
龙虫并雕记王力麦志高为一个名人作文,或为一个人作名人的文,内幕新闻和桃色事件是最好的材料。然而,如果你对汉语发展史有了少许的了解或仅仅是因为生活的需要捧起一本《广东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继而要了解那位给了你教益的王力先生的时候,你就一定会被他毕生从事学...  相似文献   

16.
《文物》1979,(4)
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明代和清代都出现了一种风格特殊的楷书书体。习惯上,明代的这种楷书被称作"台阁体",清代的则被称作"馆阁体"。 "台阁体"本是对那些御用文人专为皇帝服务的官样文章而称的,其后也用来称官样书派。它和"馆阁体"书法的形成,与我国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时,应进士试的考生必须用工整匀称的楷书答卷,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台阁体"和"馆阁体"书法便在热中功名的书  相似文献   

17.
《神州民俗》2010,(7):61-64
虽然许多民国政要多不是职业书法家,但他们中的一些书法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加上他们的名气,往往会另书法作品更有收藏价值,也让很多收藏者趋之若鹜。专家提醒收藏者注意:名人书法名人在先,书法在后。  相似文献   

18.
邹小光 《神州》2012,(5):118-118
高三复习是考生在高考中能否稳操胜券的关键一年。英语这门学科的复习要以词汇和语法为基础,同时配带大量习题。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高中三年所学过的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求得最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辛苦劳作,已功成名就,为了新的目标,你依旧冒险一博,哪怕功名成乌有。”这是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诗《如果》中的一句。2012年,芮成钢把这首诗的自译文作为新书《虚实之间》的代后序。他认为,这首诗描述了人生在世最理想的内心状态,承裁了这个阶段的自己所有的希望和信仰。  相似文献   

20.
西进长安     
邹惟山 《丝绸之路》2013,(21):80-80
唐泰陵 不像千年前李白西进长安 不想求取那一点点的功名 不骑毛驴也没有跨上马鞍 不是也同样拥有道家风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