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学谦 《百年潮》2009,(12):70-73
1954年中南局撤销武汉的中共中央中南局土地改革委员会之后,我从那里被调到在北京成立的中南地区工作部,不久后中南地区工作部又被撤销了,1955年我被调到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直到1960年调到地方工作,一共6年.在这6年之中,我的亲身感受,亲眼所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以及朱德等第一代中央领导同志关心爱护机关干部,对下属情同骨肉,亲密无间,平易近人,在那里工作期间我觉得非常的舒心快乐,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
接受新的任务 1973年4月初,我从鄂南的武汉市蒲圻(今赤壁市)赵李桥“五七”干校调到武汉市委组织部工作。1975年5月末,我又从市委组织部调到武汉市政协秘书处任职。  相似文献   

3.
王亚志 《百年潮》2009,(10):64-67
1946年,我调到延安军委作战局工作,与彭老总有过一面之交。但直到1954年6月,我调到彭老总办公室工作,任分管军事的秘书,才开始真正接触、了解彭老总。虽然我在彭老总办公室工作的时间不长,1957年下半年即离开,到军事学院学习,但三年多的朝夕相处,使我了解了彭老总作为军事家以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4.
刘克东 《神州》2008,(12):78-78
1947年春,我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调到彭德怀司令员身边做机要通信工作。过去,我不太了解彭总,只知道他是一位可敬又可畏的领导。所以,当组织把我调到野司担任三科科长时,开始我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在工作中出了纰漏挨  相似文献   

5.
196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中央农业部部长廖鲁言一行在大寨作了20多天的调查研究.5月11日下午,与省、专、县、公社领导,驻大寨的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山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及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大队长贾承让一起,开了个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周总理去世已三十余年,但回忆往事感慨万千。我1952年由华东军政委员会调到中央政法委员会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又调到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当时人大常委会恰好和国务院在中南海同一个大院内办公。周总理办公地点在西花厅,人大常委会在东边摄政王府,离国务院接见外宾的紫光阁和海边也不远,因此经常能见到周总理。在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听到他做政府工作报告,大会期间我和一些同志被派往各省、  相似文献   

7.
江山 《百年潮》2009,(3):26-30
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周总理 1971年秋,新华社国内部为加强政治外事采访工作,成立了政治外事组.我被调到这个组当记者.  相似文献   

8.
1954年初春,我由中央团校调到团中央任胡耀邦的秘书,任职三年半,和他朝夕相处,对胡耀邦同志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原团中央的老同志约我写点怀念耀邦同志的文章,就应承了。执笔过程中,能否完全忠实于当年,尚请知情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倡导政协文史资料工作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这项工作有了很快的发展,征集和出版了大量具有统一战线特点的近现代历史资料,成为人民政协独具特色的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我从1980年调到省政协从事文史工作,到1998年退休,历时18载,见证了它的光辉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柯六六 《江淮文史》2007,(4):97-103
一第一次见到安徽同乡李昭阿姨,是1949年在石家庄,在我们家我出生的当晚。那时,胡耀邦叔叔在前线打仗,李昭阿姨从张家口调到石家庄工作,我的父亲柯庆施也在石家庄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与许多中国家庭的孩子一样,我有满怀爱和责任心的父母。父亲李楚兴是湖北襄阳人,他在国立湖北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参加过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爱国学生民主运动。1949年大学毕业后,经过在李先念创办的革命大学培训后。父亲走上社会.在当时黄冈地委书记赵辛初领导下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担任了黄冈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母亲张怀俊先后在黄冈县银行、妇联T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们双双从黄冈调到湖北省委宣传部。“文革”前夕.又先后调到湖北人民出版社工作,把家就安在了武汉市。我原名洪浩,随母姓张,1960年10月在武汉出生。  相似文献   

12.
<正>我在档案馆工作了20多年,2002年被调到史志办。从档案馆到史志办,我实现了由档案管理者到利用者角色的转换,也使我第一次从利用者的角度去观察、思考档案管理工作。在两年的档案利用中我感到,档案管理还存在着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现将我的几点感受书于此,与档案界的新、老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侯玉珍 《纵横》2010,(6):24-26
我是1983年调到《纵横》杂志编辑部的,一干就是14年,其中做了13年《纵横》的主编。文史资料工作的特点是要求史料“三亲”(亲历、亲见、亲闻),14年中,我“亲历、亲见、亲闻”的、值得记载的事很多。在此截取几个片断,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4.
1953年,我所在的山西省文工团奉命撤销,乐队和戏剧队(也称演员队)人员调至天津;创作组的崔耀奎调省文联,我调山西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省台)编辑部.是年,省文化、教育机构分设,省文教厅改省教育厅,另设立省文化局.文化局局长由省台台长何静担任,省台台长由《太原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江接任.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倡导政协文史资料工作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这项工作有了很快的发展,征集和出版了大量具有统一战线特点的近现代历史资料,成为人民政协独具特色的一项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文化事业.我从1980年调到省政协从事文史工作,到1998年退休,历时18载,见证了它的光辉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1981年4月,我从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调到南宁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学院)中系从事教学工作,听说程千帆先生应邀来师院作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心里十分高兴。光阴荏苒,不见先生十九年矣。次日上午,我便约了韦其麟等武大学友一起去拜访程师和陶芸师母。当时程  相似文献   

17.
1984年2月底,我从卫生部直属中日友好医院调到泉州,担任晋江地委书记。胡宏同志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是项南同志的好助手,有着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深受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赴泉州报到前,项南同志要求我做好三件工作:一是抓好华侨工作;二要发挥山海优势;三要解决交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要把晋江地区的经济搞上去。胡宏同志也和我谈了话,  相似文献   

18.
艾瑛  朱玉良 《神州》2011,(6S):119-119
“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这话确实不假。记得那是08年的9月,我从苏溪小学调到了苏家湾中心学校幼儿园任教,刚上了两周课,周五忽然接到领导通知,到小学部接手5.1班的语文兼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1977年6月29日,我从河北省保定地区易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调到易县文化局当干事,1978年底被提升为副局长。刚调到文化局时,局领导决定让我分管文物,以干事身份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易县清西陵文物保管所去主持全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黎群同志,还在1949年上海刚解放不久。我在上海创办新中国第一张以青年为读者对象的《青年报》。有一天,报社来了一位年轻、英俊、潇洒的客人,他就是张黎群。他是看望当时调到《青年报》工作的爱人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位看来十分年轻,与我们当时在《青年报》工作的二十来岁的同志们年龄相仿的人,原已是有丰富经验的老革命。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年轻的老革命后来竟成了我的领导和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