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的婚姻家庭观,是其社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辛亥革命前创办《安徽俗话报》,到“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这位“思想界的明星”,向中国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对当时中国的妇女解放和个性解放运动,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一首先,陈独秀猛烈批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陈独秀由“选学妖孽”转变为“康党”、“乱党”。政治思想的转变,促使他婚姻家庭观的革新。陈从1904年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起,就对封建婚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相似文献   

2.
在安徽文化界、知识界,特别是文学艺术界,对中国现代史上谈论较多的有两个人物:其一是陈独秀,另一人则是胡适。这两个人的名字,又总是和五四运动分不开的,而五四运动又是与《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分不开的。事实正是如此。在中国近代史上,自《辛丑条约》签订后...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近代安徽存在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皖人对省域和省属的概念认同不强。在甲午战争、清末新政、辛亥革命、路矿废约运动等政治历史事件推动下,拯救民族危机和建设现代性国家都要求安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行省出现。此时,舆论民间化加速,陈独秀等安徽新式知识分子的活动空间扩大。基于自强和自保的双重诉求,他们创办了《安徽俗话报》、《安徽白话报》等一系列白话报刊。这些具备省属报刊属性的白话报刊,通过对安徽地理空间、历史人物、省属资源的介绍与描述以及与他省对比等多种方式,在分解传统的南北分裂的安徽形象基础上,试图重构一个南北一体的现代化的行省。  相似文献   

4.
张孝祥 《江淮文史》2016,(1):108-111
正祖父张九皋先生(1887年1月—1963年6月)原名张可铣,号鹤影,一生从事新闻事业40余年,是安徽著名的老报人。1910年,祖父和维新人士谭明卿创办了安徽历史上第一张对开大报《皖江日报》。1915年,他又独自创办了《工商报》。这两份报纸对于当时芜湖宣传辛亥革命、鼓吹新文化、响应"五四"运动起了重要作用。祖父曾说过:"我办报就是为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群益书社是活跃在上海的一家重要的民营出版机构,该社因印行《新青年》而在文化界享有盛誉。群益书社出版了许多重要出版物,特别是英语读本,陈独秀曾是该社教科书的作者。群益书社在创办《青年杂志》和采用新式标点过程中起到了推手作用;在《青年杂志》改名与再版重印方面贡献卓著;《新青年》及群益书社出版物的社会影响较广。作为《新青年》的赞助者,群益书社从一个以出版教科书、推动启蒙教育、提供现代常识为主的书局,转变为破旧立新、启迪民智、承担起引领学界重要责任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李辛白(1875—1951),安徽无为人,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是孙中山创始同盟会时的会员之一。1907年,同盟会派李辛白到上海,在同盟会上海分部负责人蔡元培支持下,创办了《白话日报》。该报一反常规,完全采用白话文,宣传反帝反封建,深受广大平民百姓欢迎。用白话文办报,这在中国报业史上尚属创举,胡适推崇李辛白是“我国白话文的开山老祖”。该报发行约两年,因触怒英帝和清朝政府,于宣统元年(1909年)岁尾遭查封,李辛白被迫逃亡至安徽芜湖,参加地下武装反清斗争。1912年,李辛白与于逊臣合作,创办了芜湖最早的大型报纸《共和日报》。此报采用白话…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安徽思想界异常活跃。介绍新文化,传播新思想,成为当时进步知识分子所热衷的事业。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科学与民主的思潮很快传入安徽。此前,陈独秀在安徽积极提倡新文化,传播新思想。安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改造安徽”等问题,纷纷发表己见,为探索改造安徽的根本途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人声报》是四川早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报刊之一,她代表人民的声音,象春雷震惊西南大地,促成巴蜀同胞觉醒。《人声报》的创办人王右木,(图一)是共产主义运动在四川的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四川最早的组织者和优秀领导人,他为传播革命真理鞠躬尽瘁,为实现共产主义壮丽事业贡献出宝贵的生命。一《人声报》创刊于1922年2月7日,社长兼主笔王右木,编辑发行处设在成都大坝巷第五号,由“成都探源公司”代为印刷。《人声报》的前身为《新四川旬刊》(即《新四川》报),创办于1921年1月,王右木任编辑,袁诗荛(王右木的学生)为经理。《新四川》报与《人声报》均为王右木创办,但由于当时客观形势的变化和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9.
拙作《陈独秀早期的两组“佚诗”考析》一文(见《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以下简称《考析》),对陈独秀在1908年至1910年间的思想与活动,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近读《安徽史学》1985年第五期,上有《亦谈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一文(以下简称《亦谈》),对我的观点提出异议。为此,我写了这篇《再论陈独秀的“佚诗”与隐居》,与《亦谈》作者商确。  相似文献   

10.
汪伟强 《江淮文史》2021,(2):101-105
芜湖的长街历史文化悠久,在江城古长街中段,徽州会馆隔壁,曾有过一座建筑,门牌号码是“中长街二十号”.小楼历经辛亥革命、五四浪潮、大革命风暴,是当时芜湖乃至皖南革命运动的重要秘密据点和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大本营.这座小楼就是芜湖科学图书社.  相似文献   

11.
1915年9月15日,由上海群益书社印制发行、陈独秀主撰主编的《青年杂志》正式创刊。《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从1918年1月第四卷第一号开始,这本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的普通刊物,转型为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陶孟和、沈尹默、胡适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并且很快成为全国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想类刊物之一。由《新青年》杂志直接启动的文学革命加思想解放的白话文运动,为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五四运动提供了通俗易懂的话语工具、写作范本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一、《狮声》的发现和创办的时代背景《狮声》月刊是芜湖圣雅各高、初两级中学校刊,创刊于1925年4月。该刊至今在安徽未发现,当年在芜湖圣雅各中学读书的王稼祥、甘野陶、江去疾也未提及。1987年6月4日上海《社会科学报》“罕见报刊过眼录”专栏刊登了题为《<狮声>的“驾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非常重视早期党团组织的创建与发展.对于家乡安徽党团组织的创建,陈独秀更是倾注心力,给予直接帮助,也因此,安徽早期党团组织,尤其是安庆、芜湖、寿县三地早期党团组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成立较早,且直属党中央、团中央管理.  相似文献   

14.
清末,一些进步女子提倡女权,因此刊行了女子报。女子报中有名的是《女学报》和《中国女报》。《女学报》是中国第一张女报,由陈撷芬创办。《中国女报》乃秋瑾所创办,年份较后。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9月     
《华夏人文地理》2004,(9):18-19
《新青年》 出版 1915年9月15日,留日归国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2卷改称《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旧道德、旧文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抨击封建主义文化。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  相似文献   

16.
拙文《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在《民国档案》1986年第4期发表以后,吴稚甫同志在该刊1989年第4期、1991年第3期先后发表了《陈独秀笔名补遗》和《(陈独秀字号笔名化名考释)质疑》两篇文章(上述三篇文章分别简称《考释》、《补遗》、《质疑》)。对吴同志如此关注陈独秀研究,我深表敬意。同时也想发表点粗浅的意见,以求教于吴同志。《补遗》一文的第一句话,是引证的《考释》最后一句话。原话是“根据以上的统计,陈独秀一生便用过三十七个名字,已查考清楚的有三十五个”。而《补遗》在引用这句原文时,却添加了个“共”字,说他“一生共使用过三十七个名字”,这显然不是我的本意。我写作《考释》的用意,一是向读者介绍我认为已经查考清楚的名字;二是请读者“修正、补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0月20日至22日,第十六次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安徽芜湖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省地理学会承办,《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以及商务印书馆和科学出版社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国内  相似文献   

18.
《南方人物周刊》2014,(35):104-105
把陈独秀的位置摆正 陈独秀之所以成为悲剧人物,是因为他中年的彷徨。大家晓得陈独秀早年是一个风云人物,参加反清革命,而最重要的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创办《新青年》。  相似文献   

19.
报人陈独秀     
陈独秀说,在中国要进行变革,“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从《国民日日报》到他创办的最后一份周刊《热潮》,陈独秀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消耗在办报办刊上。尽管晚年创办了几种托派小报刊,然而,只要全面观察他的整个报人生涯,便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他所创办的报刊,在鼓吹科学与民主、宣传革命、号召抗日救国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给历史留下了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20.
汪维真 《史学月刊》2002,(11):30-35
《豫报》是河南留日学生最早创办的刊物,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创刊,共出版了6期。它的创刊宗旨是“改良风俗,开通民智,提倡地方自治,唤起国民思想”。由于政见不同,自第五号起《豫报》股东分化,一部分以宣传革命为宗旨的激进派创办了《河南》杂志,备受海内外注目。在这种情势下,《豫报》在1908年4月3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即第六号后便停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