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了施振宏《〈中图法〉"中国当代史"类目设置问题探讨》一文,该文指出了《中图法》第四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类目设置的一些不妥之处, 并提出修订应遵循的原则,读后深受启发.可惜该文只提出要注意到"中国当代史"与"D65政治运动、政治事件"类目设置的联系和区别,没有提出应当根据"合并同类"的原则,取消"D65政治运动、政治事件"并入"K27";另外,该文提出的"将建国后的历史以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两大历史时期,设立两个同位类"过于简单,不符合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图书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根据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分期,并按照"合并同类"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提出一个具体的修订方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清代方志艺文志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其分类体系主要有四部分类法,经籍、金石、艺文三分法,文体分类法,时间顺序分类法,文体、区域、时间相结合的分类法等。每一种分类体系的存在都有其特殊原因。清代方志艺文志的类目设置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通过新增、删减、更易名称、调整类目位置及隶属关系等方式规划设立自己独特的类目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从宏观上进一步深化对新中国60年历史的研究,加强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建设,本刊编辑部和安徽行政学院于2009年11月2~3日在合肥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当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本刊编委会主任朱佳木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对中国当代史定义、分期、主线问题的再思考》的主题报告(本期全文发表)。会议邀请了40多位学者以文入会,围绕中国当代史的学科内涵与外延、概念与范畴、理论与方法、学科定位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体系的构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与会学者认为,在中国当代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深化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对推进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意义。现将提交会议的部分论文以笔谈形式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史的定义、分期和主线,是当代史学科建设中比较重要的三个问题,也是目前学界分歧较多的问题。在这几个问题上的反复思考,深入探讨,不断完善认识,对于构建当代史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史从学科意义上说,完全是中国现代史,但不完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完全不是中共党史。对迄今为止的中国当代史进行分期,只要是从历史本身的逻辑出发,各种意见都可以也应当平等讨论。但为了更大程度地体现当代史的特点,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模式的角度划分历史时期较为妥当。对历史主线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如果从历史发展主体的基本动因这个意义上理解,贯穿当代史的主线至少应有三条,即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争取早日实现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当代史的开始。此后,对当代史的研究工作就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产生了。但严格意义上的当代史研究,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这个讲话简要回顾了建国后30年的历史,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当时,  相似文献   

6.
续志的续补性和相对独立性要求,编纂续志时对篇目的设置既要区别于前志,要创新,又要使类目不至于变动过大;内容上既要尽量避免与前志交叉重复,又要使续志有独立完整性,更要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贯彻婚姻法运动中设立的"北京市婚姻问题招待所"存在时间不长、受益人数有限,其他省市也未见类似机构,但是,政府专门设立为争取婚姻自由者提供食宿的招待所,却体现出新中国为倡导婚姻自由、妇女解放而进行的努力。当时,北京市贯彻婚姻法运动委员会曾专设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的"妇女招待所",用以解决女性因婚姻问题无处安身或到北京求助时的临时食宿问题。1953年4月,贯彻婚姻法运动  相似文献   

8.
王结华 《东南文化》2021,(4):93-101,后插6
"小溪"问题是研究宁波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关键所在.根据部分方志记载,宋时小溪镇曾经设有句章、鄞州、鄮县、明州等多座州、县治所.然而,从唐代以前史料、考古发现和地理环境三个层面分析,该地历史上并未设置过任何县级以上的治所,东晋末年迁移后的句章县治(包括隋代开皇九年即589年并句章、鄞、鄮、余姚四县为一县的句章县治)和唐代武德四年设立的鄞州州治、武德八年设立的鄮县县治、开元二十六年设立的明州州治应该都在今天的宁波城区三江口一带,与"小溪"之地没有任何关涉.  相似文献   

9.
"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外学者对这场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批论文及专著,整理和公布了许多资料,目前在许多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分歧,如关于"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动因问题、历史进程及其评价问题,对知青"返城风"及上山下乡运动终止原因等等,这些都有待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在研究中还存在资料收集困难、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地方综合年鉴设立"大事记"类目,记述上一年度发生大事。本文从收录范围、编写要求、各类型大事记述要点三方面谈谈如何编纂好大事记。大事记编纂,做到"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收"。大事内容准确,语言精炼,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相似文献   

11.
"另类"国学     
刘锡诚 《民俗研究》2002,(2):166-168
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接触和关注象征问题的,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其间,虽然也偶而读到一两种有关民俗象征和文学象征的图书,但总是感觉被一种无法言说的学术寂寞所笼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现代派的双重影响呈多元化的走向。日本纯文学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准确地反映了当今社会,特别是生活在繁华都市的青年人的精神世界。村上作品的出现不仅给日本文坛带来震撼,也给多元化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特别是西化的思想性引起了当代中国年轻一代的共鸣。中国的“村上春树热”现象说明中国的当代文学已日趋接近西方现代艺术的潮流,同时也向中国作家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的作家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创作出既受读者欢迎,又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史时代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耀鹏 《文博》2002,(2):12-16,80
在考古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古代文明起源问题研究日渐成为重要的学术课题之一。但在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困惑,即如“文明”与“史前”的概念冲突等等。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检讨以文字或文字制度为标准的史前与历史时代这一划分方案的准确性,并由此引发了有关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以划分“原史时代”必要性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从移民的背景、动机与动向等方面比较了近代与当代新老中华移民的异同;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华移民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洲与新加坡等"移民国家"与东南亚"原住民国家"的不同情况及其对于这些国家的影响和对当地华社的冲击;探讨了新移民研究的现状及其对当代华侨华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胡稹 《日本学论坛》2010,(2):37-42,92
当代文论在评说日本文学时广泛使用的"物哀"概念,源于对源词组もののあはれ的"拿来"式处理,却因语义不明产生了广泛性误读。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源语在平安朝和江户时代不同语境下的语义内涵及其共通的基本含义;提出对もの的看法;对あはれ与"哀"字的关系做出推测;得出源语的意义不完全是"哀愁"(其仅为人类情感之一种),用"情趣情感"等词汇理解并翻译的结论。这种主张同时照顾到长期使用"物哀"带来的社会心理现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漆器的“经典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漆器工艺是人类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介绍了在漆器工艺发展史上代表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对中外漆器工艺发展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奠定中国传统漆器工艺基本特征的四个漆器工艺品种。  相似文献   

17.
姚华通过大力弘扬戏曲的"俗"性所带来的社会教化作用,来放大戏曲的社会价值,从而提升戏曲的社会地位。其戏曲理论中的"真",主要包括"真情"与"真事"两个层面,所谓"真情",是指戏曲要抒发真情实感,而"真事"则涵盖了相应的两层含义:一是戏曲中自然景物描摹的逼真;二是戏曲所叙之事的历史真实性。  相似文献   

18.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自从英吉利的大炮轰开大清国门,中国便别无选择地被卷入了现代化的“旋涡”。但由于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古国,负载着厚重的文化遗产,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就成了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一直到今天,在“中华文化向何处去,如何使中华文化现代化”等问题上我们仍然未能准确把握并达成共识。不同年代、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人们各执一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波澜迭起,未曾有一刻或息。本文拟就“文化体系的结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当今世界文明体系与类型的分野”和“中华文化体系的前景”等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1932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中国第九路军奋起抗击,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戴;而驻守上海的中国海军却始终按兵不动,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谴责。当时,人们把海军不抵抗的原因归咎为军内部少数人的“媚日”和“卖国”,致使海军在一二八事变中的表现成为海军历史上一个难以抹掉的污点。然而笔认为,海军是一个特殊的军种,对物质的依赖性大,无论是建设还是作战训练,都不能离开政府而独立进行。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前,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就没有给海军以足够的重视,使海军发展缓慢,失去与日寇相抗衡的能力。事变爆发时,又对海军采取了高压政策,迫使海军放弃抵抗。因而,受到谴责的不应该是海军,而应该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