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七大上说,对蒋介石,“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请他洗脸,不割他的头”“如果有一天他变成大花脸,发动内战,那时我们党就要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打倒蒋介石”(《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对蒋介石的“洗脸”政策已不适用,代之以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在同国民党政权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中,张奚若的言行和胆识真是可圈可点,一副令人钦佩的“斗士”形象。国民参政会上,他话锋犀利,历数国民党腐败和蒋介石独裁,在场的蒋介石试图阻止并提醒:欢迎发表意见,但用语刻薄不好。张未加以理会,继续慷慨陈词,此后便以“无政可议”拒绝参加国民参政会会议。在西南联大的演讲,他直言不讳:“如果我有机会见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就请他滚蛋。”作为新中国第二任教育部长,张奚若依然保持着透明、坦诚的个性,著名的“十六字”诤言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3.
张志平 《文史精华》2013,(11):59-60
长期以来,在西柏坡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1975年10月,黄维特赦以后曾经来到西柏坡,当他看到军委作战室那简陋的陈设时,不禁感慨万千,连声说:“共产党在四间小平房中就打败了国民党,蒋介石当败,蒋介石当败呀!”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国共党争中选择了国民党,但他的选择并不是无条件的。对他而言,这是一种“弊取其轻”的选择。他坚决反对共产党,对国民党,也曾有相当激烈的批评和冲突。为此,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曾作出决议要求严惩胡适,1931年“九一八”事变,使胡适认为亡国之祸已迫在眉睫,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他到南京晋见蒋介石时,批评者变为建言者。1948年末,在国民党大势已去之时,蒋介石曾派人北上邀请胡适南下就任行政院院长一职,为胡婉拒。不久,蒋便派专机到北平将胡接去台湾。新近公开的胡适致蒋介石的一封信,为人们了解、研究胡适…  相似文献   

6.
从蒋介石日记可看出蒋介石常存忧党之念,他所关注的国民党弊端包括组织分裂、党员腐化和人才缺乏等,在忧党方面蒋介石所言与所思基本一致。由于蒋介石以构筑个人权势为目标,所以他对国民党弊端的忧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替自己的政治前途考虑。可以说,蒋介石忧党的背后,其实在忧己。  相似文献   

7.
1934年12月蒋介石授意发表《敌乎?友乎?》一文,是对日本朝野作的“最后忠告”。1935年华北事变后,蒋介石的“最后忠告”变成了“最后关头”的警告,其重要标志是他在11月国民党第五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的假做作 1948年,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曾和我谈起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的一段假做作。吴对我说:“老弟,你知道上海有种专做反戏的人,叫做‘仙人跳’的吗?如说‘仙人跳’中的老法师,那就要算蒋先生了。”他接着告诉了我下面的事。 在国民大会召开以前,蒋介石曾找吴稚晖谈话说,自己准备不竞选总统,特此征询他的意见。吴当时听到蒋的语气好像很诚恳,所以并未作多大考虑,就表示自己的看法说:“很好。抗战胜利后,先生你已成了  相似文献   

9.
卅一、阎日勾结谍报频传,蒋介石派徐永昌实地视察,却一无所获“十二月事变”,标志着阎锡山联共抗日路线的终结。之后,他运用“中的哲学”,重新研究他同国民党和蒋介石、共产党和八路军,以及与日本侵略军的关系,再次“在三颗鸡蛋上跳舞”,为自己营造新的“三窟”,以求存在。对国民党,他认为大敌当前,蒋介石无暇整治他,毋须顾虑,且要争取蒋的援助;蒋也怕阎联共或降日以对付自己,所以尽量满足他在扩军和增饷方面的要求。共产党和八路军为了争取阎锡山继续抗战,派代表与阎谈判,确定了两军活动区域和分界线,达成互不侵犯的谅解,在一定程度上保持…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要张学良护送他回南京,结果,张学良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相似文献   

11.
李伟近照杜朝由摄这是1948年深秋的一天,地点是无锡的风景胜地台园,当时国民党政权的命运已如游丝,真像“燕居危巢,鱼游沸鼎”,淮海战役的败象已现,不知怎样蒋介石夫妇竟有心情来游览太湖,大概是借游览消除心中的郁闷。我在隔晚接到同业(记者)的电话,他故作神秘地说:“有一位重要人物,夫妇两人到了无锡,宿于田园。你想去采访吗?”我忙问:“这人是谁?”他沉默片刻,说:“蒋介石与宋美龄。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呀!”当下两人言定,翌日清晨在田园门口相会。为着弄清楚蒋介石夫妇此次无锡之行的目的,当晚我又接通了无锡参议会议…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党在大陆最后的岁月里,白崇禧与蒋介石矛盾重重,互相制约。白崇禧任华中“剿总”司令,拥兵自恃,后又逼蒋介石下台,试图与中共划江而治。然而,国民党大势去后,白崇禧最终还是抱着忠君的思想去了台湾,开始了他最后一段人生。  相似文献   

13.
张慕飞 《文史博览》2006,(10):32-33
从1944年我在青年军206师蒋纬国(蒋介石次子,历任国民党装甲兵司令、联勤司令、台湾“国防部”联训部主任、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等)营当排长起,便和蒋纬国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随和交往。可以说,我的生活大部分是和他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从1944年我在青年军206师蒋纬国(蒋介石次子,历任国民党装甲兵司令、联勤司令、台湾“国防部”联训部主任、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等)营当排长起,便和蒋纬国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追随和交往。可以说,我的生活大部分是和他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形势急转直下,正如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给马歇尔的报告中所说的那样,“除去蒋委员长的直属亲信人员和某些高级军官外,没有多少中国人继续心悦诚服地支持他了。这个政府,特别是蒋委员长……愈来愈众叛亲离了。”就连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的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之秋了”……  相似文献   

16.
卢荻 《百年潮》2003,(1):22-27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为了拉拢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元老和前辈李济深先生(广西苍梧人,号任潮,时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委员、中央委员),蒋介石三次电催李济深上庐山“议事”。李济深抱着力谏的想法上了庐山,向蒋介石力谏发动内战的利害。但蒋介石根本不听其忠告。李济深对蒋介石不再存在幻想,他奋笔写了一封长信给蒋,尖锐地批评他反和平、民主、团结建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按照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的惯例,失败者可以以“出国考察、休养”的名义出去避避风头。当李宗仁把这个想法告诉蒋介石时,遭到了蒋介石“追随总理革命多年”、“现在仍为国民党总裁”、“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一类的“严辞”拒绝。李宗仁只得同意蒋介石回浙江溪口老家休养。  相似文献   

18.
据曾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揭露,蒋介石对他说过:“你平时主张用人要廉洁不苟,依我看,泥塑木雕的佛像水都不喝,最最廉洁的了,可是他不能做事。所以必须廉而有能。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重庆的一次谈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1月5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兰州航空检查所,用电话向国民党军统局西北特区少将区长程一鸣紧急报告:“有一架来自苏联的运输机已在兰州机场降落,上面载有一批苏联人员,另有一名中国军人,他是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程一鸣立即将这个重要消息密报重庆的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理。蒋介石下令:“你必须很好接待林彪,并妥善护送他回到延安”。  相似文献   

20.
张学良参加过国共内战,由于其特殊的经历,他对国共两党有深刻了解.他在晚年口述历史时,对“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问题做了如下总结:其一,没有中心思想,虽一直高唱信仰三民主义,但真正的三民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多数人都不知道,而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其二,国民党中央对中央军和杂牌军不一视同仁,蒋介石让杂牌军“剿共”的目的是在“一斧两砍”,借刀杀人,而几乎所有非中央军都发现了蒋介石是在“借刀杀人”,所以,前线军队有令不从;其三,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其四,蒋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愿意听小话,喜欢说小话的人,而且热衷于玩权术,导致军心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