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以降,或从更早的时候起,直到明朝(1368—1644年)早期,中国史籍中不乏对于罗马一拜占庭世界的记载。学者们认为,自唐代以来,中国人都以“拂菻”一词称呼拜占庭。但是,除了那些往来于“西域”和中华帝国腹地的商人们,古代中国人对于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范围却并没有十分清楚的概念,甚至对拂菻一词所指的地域范围、或者其具体所指代的文明范畴有所误解。于是,对“拂菻”一词的理解,或者对于中国史籍中各个时期之“拂菻传”所指代的范围,就不能笼统理解为对拜占庭的描述,本文试图就宋史《拂菻传》中的一段记载说明这一问题,就教于学界同仁们。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阿拉伯文献《中国印度见闻录》中有一段关于阿拉伯商人与中国皇帝的对话,其中提到了关于世界诸王以及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等许多问题。这类记载在古代阿拉伯文献中还有许多,大都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内的"五王说",它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的世界观念。在古代印度、中亚及中国也流传着类似的"四天子说"。这种观念最早出现在印度,它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拂菻(拜占庭)和印度,而印度则是世界的中心,它反映了古代印度佛教的世界地理观。在中亚地区和中国也流行着类似的说法,大都是受其影响。从阿拉伯的"五王说"与印度的"四天子说"可以看出,古代两河流域诸王朝与古代印度在有关世界认知观念中的相互影响。实际上,它反映的是一种"世界观念"在古代亚欧大陆流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亚洲钱币》1999.2 我国历代都很重视西方国家货币,《史记》等史书中多有记载,但从钱币学角度介绍西方外国钱币当首推洪遵的《泉志》。该书共十五卷,外国品就占三卷,所记外国钱83种,去掉非外国钱的辽钱也有73种,基本包括了当时流入中国外国钱币的品种。但书中所列外国钱大多为空白图,即使有钱图也是出于想象,与实物相距甚远。笔者拟对《泉志》中 “拂菻国钱”略作考证,以补书中不足。 《泉志》卷十《外国品上》载:“右拂菻国钱。《神宗国史》曰:拂菻国,历代朝贡不至。熙宁四年,其王灭伊灵改撒始来贡,交易为金银钱…  相似文献   

4.
林英 《世界历史》2006,30(5):118-125
20世纪以来,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一直受到中外学的关注,相关论不断问世。这些研究主要依据中国史料,在中国史籍中,拜占庭帝国大多被称为“拂蒜”,有关记载始于西晋末年,终于明初,恰好与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时段平行。这些关于拂蒜的记载散见于正史西域传和历代关于西方历史地理的旅行记、小说、诗中,糅合了见闻、传说和想象,历代相传又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很值得学界探究。  相似文献   

5.
自汉武帝时代(公元前二世纪末)以来,“丝绸之路”一直是西方和远东之间历史文化各方面相互接触之路。在中世纪,“丝绸之路”是沟通相距约七千五百公里之遥的居于东西两端的拜占廷和中国的一座桥梁。拜占廷帝国在鼎盛时期,其疆域从巴尔干半岛一直延伸到埃及,把地中海东岸的一些地区连结在一起。中国的史书把拜占廷称作“拂菻”,这个名称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盛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石椁内壁十幅线刻画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了中西诸多艺术元素的对比分析,指出这些画作采用外来西方艺术手法,描绘装饰在皇后石椁上的宫廷女性形象,作品集中表现出唐代流行的"拂菻样"风格以及宫廷匠师新的艺术审美观,是"中体西术""东魂西技"的典型艺术杰作。  相似文献   

7.
七世纪初,希拉克略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控制了几乎整个地中海东岸地区,其中,犹太人是帝国境内重要的非基督教徒群体。就帝国内部而言,犹太教在东部行省仍然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是几个世纪以来基督教化过程中亟待肃清的"异教"势力;从区域外交的角度看,在拜占庭与波斯、阿拉伯的军事角逐与政治博弈过程中,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群体相继为后两者提供支持,加剧了帝国在东部边疆的统治危机。基于此,希拉克略使用了驱逐、强迫改宗等暴力方式对犹太教加以限制与迫害,以践行帝国宗教一体化的根本宗旨,同时也具有归化犹太人以消除政治威胁的现实目的。  相似文献   

8.
除了亚历山大东征外,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世界的交流,主要有三个繁荣阶段:两汉与罗马帝国时期、隋唐帝国和拜占庭帝国时期以及蒙古帝国时期.因此研究中古时代的中西关系,必须重视中国与拜占庭帝国的联系.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脱胎于4世纪上半叶的罗马帝国,于5世纪末6世纪初走向强盛.此时的隋唐帝国是中国的一大辉煌期,这为双方的频繁交流提供了条件.随着7世纪中叶阿拉伯的兴起,拜占庭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被切断,因此,双方的交流以六七世纪最为频繁.  相似文献   

9.
张绪山 《世界历史》2005,1(6):76-88
景教是产生于拜占庭帝国境内叙利亚地方的基督教异端,它在受到东正教会打击后向东传播,进入波斯、中亚并扩展到中国境内。景教传入中国境内乃至中原地区的时间,至少可推至6世纪前半叶,景教碑记载的贞观九年(635年)并非景教入华的最初年限。进入中原的景教徒为了传教事业,展开积极的文化活动,将特质不同于华夏文化的希腊-拜占庭医学、建筑、机械制造、天文学和景教艺术等引入了中国,在中国典籍中留下了斑斑陈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2006年伦敦第21届世界拜占庭大会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从公开、自觉的夸示,世俗生活模式的展示和教俗势力所禁止的习俗表现等3个方面阐释了拜占庭帝国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展示”(display)自己的方式,并指出,21世纪拜占庭研究者的任务就是探寻拜占庭文明对其周边世界的影响,将其“展示”于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