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祺!前所推荐张举文《世纪之交的美国民俗学》一文,承在《广东民俗》刊出,并可闻在国内民俗学界反响甚好,谨贺。愚见以为,时下中国民俗学理论体系的构建,亟需广泛了解、借鉴世界民俗学的前沿信息与学说,就是说,应当切实置身于世界民俗学的科学大背景、大环境之中构建中国民俗学理论体系。在科学面前,一切妄自菲薄和唯我独尊都是浅薄可笑的。  相似文献   

2.
论"民俗问题"与"辨风正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是人类社会长时期相沿积久而形成的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等民间文化传承现象的总和,是经群体或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规范个体行为、社会秩序和调解社会心理的非主导性生活模式。民俗作为社会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样式的复合模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文明进程的基本要素,具有对社会生活制衡与调控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一辈著名漫画家刘元,祖籍南京,世居南京城南,对家乡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并怀有浓浓的深情。由于长年与南京平民的朝夕相处,故里乡情和民间习俗,自然成为他创作中特有的主题,并经常结合春夏秋冬季节或时令、家乡气候与生存环境,以幽默或纪实的手法,借助当年的《南京晚报》,在连载漫画《小克日记》和组画《周末画刊》中予以展现。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在了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段历史的同时,也形象地看到,南京广大平民日常生活中,传统民俗民风的实际状况及其中的苦涩。  相似文献   

4.
杨哲 《民俗研究》2006,(2):268-269
20世纪20年代中山大学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民俗学会,“调查、搜索及研究本国之各地方、各种族之民俗”,出版刊物和丛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民俗学的摇篮”。现在,中山大学校友、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先生,著名民俗学家、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叶春生教授亲自率中山大学民俗学专业师生对广东民俗进行考察、对文献资料进行搜索整理,编写了《广东民俗大典》,并于2005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对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传统的极好继承,也是奉献给文化大省建设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内江的蔗糖业源远流长。近代以来,内江的蔗糖产量在全省名列前茅,蔗糖业一度成为内江的一大经济支柱。食糖、冰糖、蜜饯成为对外交换的重要产品。内江渐以“甜城”驰名,饮誉中外。“甜城”一词已载入《辞海》。内江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尽管与川中南各地无较大差异,民间习俗与川中南大同小异,但随着近代以来内江蔗糖业的发展及与之相关的行业的产生,内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较独特的民间习俗。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遗留问题之一,似乎首推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有个有趣的现象: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了很多“卖国贼”,政治家也以此互相攻讦,其中虽然有真有假,必须认真分辨;下半叶却难得一见。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不可能一夜飙升,决定性因素之一是经济。1912—1926年间  相似文献   

7.
一座耗资约2亿元,为迎接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中华世纪坛,在靠近北京市中心的玉渊潭南广场崛起。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民俗学从学科初创之际一直到当代学术研究之中,对家乡民俗的观照成为贯穿始终的传统和特色,这与西方民俗学从异域文化到“回归本土”的发展轨迹形成鲜明的对照。相对于异域文化研究而言,家乡研究属于本土文化研究的一部分,其所具备的独特优势自不待言。然而,在家乡顺利地开展田野工作的表象之外,研究者承担的角色冲突与心理困惑并不少于异文化研究者。有学者直接指出,  相似文献   

9.
10.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都曾经刻骨铭心地打上历史深深的烙印。 一份信念,让有的人抛头颅,洒热血; 一种精神,让有的人铸铁骨,显丹心; 而一个荒诞的历史玩笑,却让一些人卷入暴力的漩涡,遭到致命的打击;有的人经过斗争生活的淘洗荡涤,得以重生;有的人经过激烈斗争的摧残打压,走向毁灭……多少旧梦如烟,那些厮杀的日子、那些疯狂的情怀、那些流血的伤口、那些伤感的记忆、还有呐喊的青春,一切的一切,都恍若隔世。  相似文献   

11.
《江淮文史》2000,(4):F002-F002
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总书记一直关注着安徽的发展,对安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1991年7月7日至8日、11月18日至23日,江总书记两次来到安徽的颍上、凤台、怀远等地视察灾情,要求各级党政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省人民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12.
本把一百多年来的甲骨语法研究史分为四个阶段,从研究成果、学术背景、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研究人员、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二十世纪的甲骨语法学研究做了回顾,并对新世纪的甲骨语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学属于社会科学,但它可能是社会科学中发展程度最低的学科。仅仅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民俗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领域。民俗学经常被视为人类学的一部分,而可能甚至更常见的是将其作为语言学的分支,或者是民族语文学的分支(日耳曼语、英语、罗马语)。也即,至少在部分意义上,缺乏对这个领域的清晰界定。一般而言,我们发现两种关于民俗的定义。根据英美(Anglo-American)的界定,民俗是一个社会的口头传统或口头文学。因此,它包括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4.
周少明 《民俗研究》2000,(3):135-142
1988年,Evelyn s.Rawski曾提到历史学家与人类学家研究中国丧葬习俗的方法及由此引起的一些争论。Rawski指出,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中国丧葬仪式的方法是不同的。就人类学家而言,他们关心  相似文献   

15.
麻阳地处湖南西部边陲,历史上为“苗疆前哨”,历来为官兵争夺之地。在麻阳饮食、居住、婚嫁、生产等民间习俗方面曾有“麻阳十八怪”之说,现介绍其中具有独特民族文化韵味的几大怪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民俗主义"曾经是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围绕这一关键词的学术争论直接导致了国际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型。然而不同国家因历史与现实环境不同,在面对自身传统文化时所采取的态度也自然不尽一致,其"民俗主义"及其相关研究便呈现出国际性的差异。这种国际性的差异有助于反思当前"民俗主义"话语的霸权性。  相似文献   

17.
张勃 《民俗研究》2010,(2):151-161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民俗传统的国家,也是一个乐于并善于将民俗传统记录下来、将对民俗传统的理解表达出来因而拥有丰富历史民俗文献的国家。从学术分工上看,整理研究历史民俗文献更多是由从事历史民俗学研究的学者来担当,但对历史民俗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的意义却不局限于历史民俗学,而是惠及包括历史民俗学、记录民俗学和理论民俗学在内的整个民俗学学科。民俗学的历史民俗文献研究是为着民俗学的,也是属于民俗学的。民俗学对于历史民俗文献的界定本身是对文献的一种理解,其研究过程中对文本与生活关联取向的谋求也丰富着文献研究的径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大包干,是新时期中国农民在农村改革中创造的家庭承包经营的主要形式。它是首先从安徽农村出现而后逐渐在全国推广开来的。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民俗学学者开始从单纯的民俗事象研究,转向在语境中研究民俗,强调田野调查,强调在田野中观察民俗生活、民俗表演的情境、民俗表演的人际互动、民俗表演与社会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传统之间的复杂关联等等,呈现出民族志式的整体研究取向,时空、人、社会、表演、变迁、日常生活等系列关键词,表明在语境中研究民俗的学者具有共同的问题、方法以及学术取向,初步具备学术范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庆南川市南平镇是南川市的南大门、西南边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该镇从地域位置来看,西北方以公路与重庆市区、巴南区、綦江县、万盛区相连,东北方通过公路与南川市、涪陵市、武隆县取得联系,东面由公路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金佛山、贵州的正安县联系。南平镇除镇中心外,还包括后山、花盆、龙塘、石磬、木渡等几个中心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