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73,(5)
晋江紫帽山农场霞联管区金星大队的贫下中农,在挖井工地上发现一窖银锭,出土大小银锭20件和零碎的银块壹斤多。该窖面宽约50厘米见方,四壁用砖砌筑。据反映同时出土的还有几枚宋、元铜钱。这批银锭,最大的一锭长7.7、腰宽2.7厘米,重360克,最小的一锭长6.1、腰宽2.6厘米,重160克。锭面有的凿有看不清的文字或符号的痕迹。各锭的造型和锭面纹饰一律,它和1959年1月江苏吴县元代吕师孟(卒于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墓中出土的元代银锭相似(见1959年11月《文物》)。元末泉州地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战争频繁,  相似文献   

2.
宋代银锭一件:出土于泌阳县城南4公里大岗村西南。此银锭呈束腰形,长16.2、两端宽8.7、中间宽6.2、厚2厘米。锭的表面较平,周边微卷。四角分别刻印“聂秦家肥花银”字样,实测重量为1975克。此银锭未鉴刻年号。但它同四川省双流县黄佛乡出土的宋代银锭、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所藏河南上蔡县出土的南宋银锭相比较,形制基本相同,故为宋代遗物。元代银锭一件:出土于平舆县射桥乡,现存驻马店地区文管会(见图)。此锭呈束腰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10月 ,江西抚州市洋州村村民在千金坡抚河桥下淘沙作业 ,卷沙机从河中卷起几个陶罐和三件银锭。银锭一 :方槽形 ,长 86、宽 72毫米 ,重 190 0克。锭面铭文为“临川县”、“咸丰肆年伍月”、“伍拾两”、“匠元顺” (图 1)。银锭二 :方槽形 ,长 84、宽 70毫米 ,重 185 0克。锭面铭文为“万年县”、“咸丰年月”、“伍拾两”、“匠万源” (图 2 )。银锭三 :椭圆形 ,长 111毫米 ,重 190 0克。锭面铭文为“咸丰五年”、“永泰生记”、“永泰生记” (图 3 )。江西抚州市发现咸丰银锭@吴满平…  相似文献   

4.
江苏赣榆出土宋银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赣榆出土宋银锭最近赣榆县宋代故城遗址“城址”村附近,距地表30厘米处出土六件宋代银锭,其形制、重量基本一致,唯铭文有所差异。银锭为束腰硅码形,两端宽约9.5、腰宽5.5厘米。锭面略凹,边沿微卷如砚,有竖列砸印铭文,其中一件铭文为“密州侯家”、“诸...  相似文献   

5.
广西博物馆藏有一些银锭,分别为贺州地区藤县县城出土元代银锭19件;柳州地区三江斗江东坪村出土清代银锭3件;南宁市区出土清代元丝银锭7件。南丹县还征集了两件清代银锭。这些银锭造型各异,特别是藤县银锭,是迄今广西地区出土数量最大、时代最早的一批银锭。现将这批元代银锭介绍如下:1979年9月,贺州地区藤县县城工农饭店深约1.5米处,挖得二罐银锭,共19件。银锭造型一致,大小不一。锭呈铤形,束腰,中心凹平有螺旋纹,周缘突起,最高处达11毫米。平底,底部有密集蜂窝孔。有的锭面刻铭文及“十”字。藤县图书馆将…  相似文献   

6.
日本“庆应通宝·贰百”钱币李宪章北京一泉友携来一钱,面文“庆应通宝”,背“贰百”,穿上似银锭图案,穿下花押,黄铜质地,方孔圆钱,请识,此币直径3.7厘米,穿宽0.7厘米,厚0.2厘米,重22克(附拓)。遍访查阅我国许多钱谱,包括日本、安南。琉球、朝鲜...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四川省巴中中学一名教师携来一只银锭,据称为外地征集品,求为释读铭文。笔者经初步鉴定和研究,认为这是一只比较稀见的明代岁贡官银,因见识疏浅,特就教于方家。一、银锭的特征此锭造型为船形元宝状,通体罩一层薄薄的灰黑色包浆,重1850克,含银95%以上。银锭面大底小,束腰,两端外弧上翘,通高65mm。锭面连双翅通长132mm、宽72mm、束腰处63mm,锭面可见水波纹由外侧有序向内收缩,中央形成一小块不规则的收口凹陷。双翅可见浇铸过程中银液层层堆积而自然形成的麻布纹,状若等高线,翅沿因银渣堆积而凹凸不平。银锭从锭面到锭底厚36mm,底…  相似文献   

8.
<正>"至元十四年扬州元宝"五十两银锭是中国财税博物馆于2004年从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征购并收藏的,现陈列于该馆中国古代财税历史展厅。该银锭的两端呈弧形,束腰,首端宽98、腰宽55、厚30、通长138mm,重1930g。该锭表面錾有多行铭文:"至元十四年扬州行中书省重伍拾两库官王仲方销银官王皀铸银侯君用称验银库子侯成。"银锭背面阴  相似文献   

9.
邢台市出土明代“昏钞”铜印1991年11月,邢台市桥东区政府在原顺德府府衙旧址上进行基建施工中,出土一方明代洪武九年铜质“昏钞”方印。该印铜质,印面呈长方形,长12.5厘米,宽5.5厘米,厚1.2厘米,直钮,通高8.5厘米,重845克。印文为汉书阳文...  相似文献   

10.
1986年1月,山东省青州市法庆寺旧址出土一件古代铜锭,青州市文物管理站已及时征集并妥善收藏。铜锭呈束腰状,两端为圆弧形,正面微凹,背面平。长14、腰宽5、厚2.5厘米,重1,865克。正面凹部錾刻铭文,因锈蚀严重,只可辨认出"重□五十两"几字(见图)。经专家鉴定。这一铜锭的形制与已发现的宋代金、银锭相同,刻铭和锈斑也表明其为宋代铜锭。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上的货币分为东西两个体系,历史上西方货币币面以图案为主,而东方以中国为代表,流通的货币币面一般只有文字,很少有图案。自秦以半两统一中国货币后,其基本形状是外圆内方的方孔圆钱。后来大额交易用白银铸的银锭。到了清代基本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政府的财政收支以银为标准,实际收付可以折钱。白银是称量货币,铸成一定形状的白银称为“银锭”。大锭一般重五十两左右,中锭重约十两,小锭重三五两到一二两。各地实际流通的银锭,形式和重量等并不一致。银两的衡量标准是平砝,还有成色的区别,平砝和成色合称为“平色”。官方的衡量标准称…  相似文献   

12.
马林 《文物春秋》2005,(6):68-69,72
1988年,河北省博物馆在邯郸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征集到三件清代光绪年间的银锭。据介绍,这些银锭是当地农民在取沙子时挖出来的,同时还出土了一片木杠,出土地点在今邯郸市临漳县的原漳河故道中。三件银锭形制相同,均为亚腰椭圆形元宝,椭圆的两边有上翘的双翅,中间低平,底部有砂眼。银锭长10.3厘米,宽6.5厘米,高5.5厘米,分别重1850克、1860克、1830克,属于清代的50两银锭(图一)。三件银锭的面部均刻有相同的铭文,左侧竖刻“有成号匠罗芝”,右侧竖刻“光绪五年”,上部居中横刻“江汉关”(图二)。从铭文内容看,“有成号匠罗芝”应是铸造银锭的作…  相似文献   

13.
我们有幸收藏一件明代万历年间伍拾两解银大银锭。该银锭中间束腰,两头弧状,最长处127mm,最窄处61mm,厚25~35mm,重1855克(插四下右)。银锭底部密布蜂窝状孔眼,正面有数排手工錾刻的文字。由于该锭表面腐蚀氧化严重,至使锭面錾刻的文字有相当部分已模糊不清。经仔细辨认,尚可读出如下内容:“…县征解万历拾叁年……足银伍拾两……银匠…”。明代银锭,按用途分主要有解银、税银、镇库银及民间流通使用的碎银四种。税银是政府机构从民间征收田赋、丁役、盐税、土贡等费用,并将其折成银两上缴国库,但并不一定要全额送到京师,因各州县的财政库房…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金山县出土元代银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5月,上海市金山县干巷乡寒圩村社员干顺馀,在胜利大桥北岸兴修水利挖土时,掘得元代至元十四年铸元宝一只。他即主动上交国家,现由金山县博物馆保存。这一元宝呈束腰形,长15.4,厚3厘米,重1834克。银锭正面刻有三行阴文,中间一行“行中书省”;右旁一行“扬州库官孟珪销银官王琪 騐银库子吴武”;左旁一行“至元十四年重伍拾两银匠侯君用”。银锭背面,刻有阴文“元宝”两个大字(见图)。元代至元十四年铸元宝,据现已发表的资料,尚有二实例,其一,1956年江苏省句容县赤山湖畔出土元至元十四年元宝两只。银锭正面刻有阴文三行,中间一行“平准至元十四年银伍拾两”;右旁一行“铸银官提领大使副使库子杨良珪”;左旁一行“提举司银匠彭兴祖刘庆秤子韩益”。其二,据陈鸿彬编著《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收录一件元至元十四年铸扬州元宝,正面有刻文三行,中间一行“行中书省至元十四年”;右旁一行“扬州销银官王珪秤騐银库子侯武”;左旁一行“重伍拾两库官王仲方铸银侯君用”。背面刻有阴文“元宝”两个大字。  相似文献   

15.
有关宋金官铸银铤(锭)形制特点和等极标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宋朝银铤的形制特点欲了解宋朝银铤的形制特点,首先要对出土或传世的有代表性的两宋银铤,做一个简单而必要的回顾。北宋时期的银铤历来出土较罕,近年报刊著述披露发表的有如下几种:1.内蒙古巴林左旗出土纪“元祐四年兴龙节”银铤。“这件银铤为两端平直束腰式,其表面较背面宽大,铤面高低不平,周边有不规则的凸棱,银铤长14厘米,两端宽度不一,上端宽9,下端宽8.7,腰宽7.1厘米,背长12,两端宽7,腰宽5.2,通厚2.5厘米,重2000克。”①银铤表面錾刻铭文三行:“荆南军资库元祐四年”、“兴龙节银每挺口…  相似文献   

16.
1990年,山西省临汾市一工地挖地基时,在距地表3米处发现一银锭铜范,现藏于山西师大图书馆。此范为青铜质,重约350克。通长9.5、两端上宽7.3、下宽7.5、腰宽4.2、高1.3厘米,范腔长8.2、两端宽6、腰宽2.5、深0.5厘米。范腔底部有许多突起的小乳丁。并阳文反书“晋宁”二字(见图)。晋宁,指的是晋宁路,元代置。据史  相似文献   

17.
贵州“镇远钱局”十两银锭,仿川白锭锭型,长60毫米,宽50毫米,重357克,出自四川凉山地区。 “镇远钱局”锭为贵州官钱局镇远分局所铸,甚为稀罕,存世有一两、五两、十两三种锭型。一两小锭收录于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编著的《元宝图录》,锭面打“镇远官钱局”竖戳,风格特征与“贵州官钱局”一两小锭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蒲江县发现清代窖藏银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3月6日,蒲江县东北乡齐心村2组一户农民在修建房屋挖地基时,发现清代窖藏银锭一罐,内装白银5锭。每锭重360克,共重1800克。蒲江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前往调查,收回白银3锭,均为半球状的元宝。(图一) 其Ⅰ锭,最大底径6.1厘米,高2.7厘米。底面凹陷内铸有两方楷书阳文钤印。右面一方为竖书“老河口”;左面一方为竖书“万兴炉”。右面并有楷书阴文钤印“乙”字。(图二)  相似文献   

19.
小议临汾发现的元代银锭状铜范刘建民,邓爱记1990年临汾市在某工地地表3米以下,挖出一件银锭铜范。此范为青铜质,重约350克,束腰形,通长95,上端宽73,下端75,腰狭42毫米;范身平放高为13,范腔长81,两端宽均为60,腰狭24,深5毫米,范腔...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81年第4期刊载的《河北省发现西汉金饼和元代银锭》一文,关于银锭自铭重量单位,有几处误释,这里简述我们的看法。一、平泉县颜杖子出土的1547号银锭,正面右边錾刻的第一行铭文,原释作"杨琮伍拾两三分",其中"分"字应为"钱"字,该锭的自铭重量,应是"伍拾两三钱",若折合今重计算,三钱与三分之间误差13.5克。二、怀来县小南门姑子坟出土的1380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