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璧石的开采和使用灵壁石为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硬度在4至7之间。灵璧石矿床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晚期,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地理变化过程,距今已经有九亿年的历史。灵璧石在我国历史上开发利用的时间比较早,据今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与太湖石、英石、昆石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并位  相似文献   

2.
灵璧石为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硬度在4至7之间。灵璧石矿床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晚期,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地理变化过程,距今已经有九亿年的历史。灵璧石在我国历史上开发利用的时间比较早,据今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与太湖石、英石、昆石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相似文献   

3.
由安徽省灵璧县委党史研究室 (灵璧县地方志办公室 )创建的“灵璧史志”网近日已开通并试运行。灵璧史志网域名为“www lbsz net”。网站内容集资料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 ,共分 8个板块 :灵璧风貌 ,介绍灵璧基本概况 ;灵璧今日 ,介绍灵璧发展现状 ;四方乡人 ,介绍灵璧籍人在县境外艰苦创业的足迹及成就 ;灵璧史志 ,介绍灵璧党史、地方志工作 ;灵璧奇石、钟馗画 ,介绍灵璧石、钟馗画的产生、发展及网上采购 ;为您服务 ,全方位提供各类信息 ;音像资料 ,通过动态资料介绍灵璧古今 ;工作动态 ,介绍发生在灵璧的即时信息。整个网站主题鲜明 ,…  相似文献   

4.
泰山石敢当     
商婧媛 《民俗研究》2013,(1):161-F0003
在城镇农村的街道走过,常常可以看到砌在墙上的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石刻,上书“泰山石敢当”。有的直于房基上,有的立于桥头要冲,有的则寸于胡同巷口。有民谣说:“石敢当,压灾殃,社稷盛,正义张。”它常常被砌在影响风水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5.
灵璧之灵     
泰祥洲  刘丹 《中华遗产》2006,(4):144-145
历代皇家贵族、文人雅士多把灵璧石视作灵种异物,收藏于园林、庭院和书斋,素有“园无石不秀,斋无石不雅”之说。  相似文献   

6.
(一)《素园石谱》共4卷,明代万历四十一年付梓。作者松江华亭人林有麟。这是传世至今最早的一部画石谱。《素园石谱》一书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明代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股“时玩”之风。古玩一方而量少价高,无法广泛满足文人雅士特别是缙绅商贾的越来越广的需求,坊间开始大量出现仿古品赝,甚而出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情况。在鱼目混珠、真赝难辨的情势下,与其求伪,不如求真;与其佞古,不如崇今,许多人目光转向了当代工艺精品的搜求上,如永乐雕漆、宣德炉、成化斗彩等,在古玩市场上异军突起,身价阿倍,而间工艺名家制作的精品,如朱鹤的竹刻,陆子刚的玉器,时大彬的紫砂壶,鲍天成的犀角雕等等,更成为搜罗的焦点,当时称之为“时玩热”。而亦古亦新的奇石精品,也随之被广泛而深入地发掘出来,形成了一个顶峰期。就以灵璧石为例,据明末王守谦《灵壁石考》记载,该石种虽在宋代己被广泛发掘,但到了明代竟“二百六十余年寥寥无闻,即问之土著者亦竟不知灵璧石为何物。”一直到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南台侍御眉山张鸿岏四出探访此石,于是  相似文献   

7.
从汉画象石探索汉代织机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象石刻的研究,开始于清乾隆年间。1931年,山东省图书馆曾经粗略统计过,"全国汉画石见著录者,都凡九十二种,三百二十九石。内出河南三十石、出四川四十四石、出江苏二石、出甘肃一石,其余皆在山东。其间在日本十九石、在法国十二石、在德国三石、在美国一石,又有在瑞典者,确数未详"。显然,这个统计数字是很不完备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石峁人群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后裔北狄先民,理由有四:其一,通过老虎山文化的南下与"稷放丹朱"事件的对应,可证老虎山文化游邀类型可能属于后稷族系遗存,则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理当属于和后稷族系同源人群的文化;其二,通过石峁类型末期较多陶寺晚期文化因素的出现,可证石峁类型可能属于姬周先祖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之"戎狄"文化;其三,老虎山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被推测为黄帝部族的遗存,文献中后稷族系和"北狄"等部分"戎狄"属于黄帝后裔,说明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和游邀类型一样,可能都属于黄帝后裔的遗存;其四,石峁类型的后继文化也当属于戎狄文化。  相似文献   

9.
安岳石刻     
安岳石刻精湛艺术,古、多、精、美、秀,蜚声中外。在中国石刻发展史上有着“上承云岗、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不愧为我国又一伟大古代石刻宝库,著名美学家王朝闻概括为“古、多、精、美”,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题写道:“安岳卧佛十分完美和俊美;紫竹观音很美;确实值得专程参观”。  相似文献   

10.
松花石砚     
故宫博物院原清宫旧藏砚中,有一种松花石砚,是清早期至中期"御用"石砚中重要之品。据了解,此砚材从清末以来即未开采,松花石砚已渐不为人所知,石的产地也失传。本文试就松花石砚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井中伟  夏福德  刘世友 《文物》2020,(4):46-50,58
有銎石锤斧是先秦时期流行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1]且造型特征鲜明的一种石制工具,形似锤,体厚重;一端无刃,可用于锤击,另一端有刃,可用于砍伐等,中有圆形或椭圆形銎孔以纳柄。相对于安装的柄部而言,有的刃部呈横向垂直,有的刃部呈纵向平行。据此,可将有銎石锤斧划分为横刃和纵刃两大类,其中纵刃石锤斧不仅发现数量多,而且分布地域广[2]。  相似文献   

12.
韩娟 《神州》2012,(21):207
灵璧是钟馗画乡,迄今千年历史。《灵璧县志》早有记载:"灵璧古城,画店林立,画家麇集,画商如云,车水马龙,年复如是。"国家文化部2003年予以已正式命名灵璧县为"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灵璧钟馗画起源与钟馗画乡形成灵璧第一幅钟馗画传说出自唐朝画圣吴道子手笔。民间是这样传说:钟馗字正南,灵璧终南山人,其体健聪颖,文章锦绣,大比之年赴京殿试,名中状元,因权势所嫉,方名落中山。愤怒之下,触阶而死。后托梦于唐明皇,梦觉,乃诏画工吴道  相似文献   

13.
于春 《四川文物》2012,(4):37-42
四川汉源县大渡河两岸已发现的麻家山遗址、麦坪村遗址、姜家屋基遗址、桃坪墓地、市荣墓地等商周时期遗址内,均出现了卵石堆积遗迹。这些卵石多数破裂,伴随有大量炭屑,有的卵石坑壁被高温烧结。根据民族学资料和国外关于石煮法的研究成果,可知这些卵石堆积遗迹并非"祭祀坑",而是当时人们利用石煮法对食物进行烹饪时留下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石头记     
《文史月刊》2010,(11):F0003-F0003
所谓灵壁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壁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观赏石之一。 灵璧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相似文献   

15.
《文物》2014,(11)
<正>2002年4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岱庙进行西城墙修复。泰安市博物馆在清理遗址过程中,于西华门南侧马道基址发现了几块用作"土衬石"的长方形石条,其上刻有图画,当时考虑保留原状就地保护。但在对其中一块外倾严重的条石进行拨正的过程中,发现条石内侧面也刻有图画,且条石上部均有柱状凸起及被砸损的痕迹,可知这些"土衬石"是"借用"而来,而与其相对应的北侧马道基址并无土衬  相似文献   

16.
赵敏 《丝绸之路》2003,(2):10-11
滇西腹地的老家,村寨对面险峻的红石崖上有一面雪白的石月亮。这是老家与深藏于丛山绿林间众多村寨惟一不同的地方。山里的人一说到石月亮,没有不知道的。因为山里的地名大多平庸得很,诸如三斗地,牛屎坪,大粟树,五颗石等,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秋,黑龙江省通河县"紫龙湖旅游区"承包责任人王紫水修筑河畔堤岸时,在深约0.5米的黄土层中挖出多角形石、有饼状穿孔石等.他感到奇异,把多角形石和饼状穿孔石留了下来,其它则随便扔掉了.后来这两件石器转到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武明同志请省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进行了认定,认为多角石器为"权杖头"即石骨朵,饼状有孔石是环形砍砸器.  相似文献   

18.
旧时,有的人家房屋遇街衙直冲或正门对着巷口、桥梁,往往立一块小石碑,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几个字,以为可以镇压不祥。这种风俗源于山东泰山一带农村,后来广泛流传。据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宋庆历中,张伟宰莆田,在新县治得一石,铭其日:‘石敢当,镇百鬼,压灵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唐大历五年县令郑押字记’”。可见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在唐代已经流行。  相似文献   

19.
冯超 《旅游纵览》2012,(3):40-43
<正>神秘而略带阴森的小山岭,造型各异的石俑,考古学家的众说纷纭。古人认为,这些石俑是来自地府的"阴兵",半夜会化为神灵行走世间,鸡鸣之后又重新化为石俑……至今,当地人对这些石俑仍心怀禁忌,这就是湘南鬼崽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对仲嬭蓳鼎自名"橐沱"的"橐"字的确释,从文字学的角度,认为"石沱"应如张世超所说,即文献中的"橐驼";又以湖北江陵望山2号墓出土人骑骆驼形灯座证明楚地在东周确已知道骆驼,佐证"石沱"即"橐驼"。通过对仲嬭蓳鼎自名"橐"字的重新讨论,基本解决了以往学界关于"石沱"训释问题的种种争论;同时,对该字的确释,也使我们对于古代盛矢之"箙"或"圅"在古文字中的构形及演变过程的认识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