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0年10月—2021年3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雨花台区西善桥刘家村地块清理古代墓葬47座,墓葬时代为汉、六朝、明、清。其中两座六朝墓葬M9、M41保存相对较好,墓葬结构基本清晰,均为土坑竖穴单砖室墓,共出土器物20余件,包括陶器、青瓷器、石器。这两座六朝墓葬为研究南京地区六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器物特征、墓地分布等相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3.
4.
5.
王海;周保华;王伯强 《东南文化》2024,(2):54-63+8
2022年7—12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雨花台区定坊村地块清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孙吴墓葬2座,为前后双室穹隆顶砖室墓,出土了青瓷器、陶器、铜器等随葬品。2座墓虽遭不同程度盗扰,但墓葬形制基本完整,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对研究南京地区孙吴墓葬分布及丧葬礼俗等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2021年4—6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市栖霞区何家山清理了10座墓葬。其中六朝时期砖室墓6座,均为“凸”字形单室券顶墓,出土各类遗物80余件(套),时代为东晋晚期至南朝早期。M3和M4、M6—M9两组墓葬均集中分布,方向、大小相近,出土随葬品相似,用砖规格一致,推测为同时期家族墓葬。且这六座墓距离相近,时代连续,仅在墓葬规模和墓砖规制略有差别,可能为同一家族的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在南京雨花台区西营村清理了4座灰坑,出土一批六朝遗物,包括瓷器、陶器、筒瓦和瓦当等。根据遗物的用途,可分生活用具和建筑构件两类。生活用具包括瓷器和陶器,以瓷器为大宗,瓷器以碗和罐的数量居多,还有盘、六足砚、盘口壶和长颈瓶等,而陶器数量较少,有盆、甑、瓮、帷帐座等。瓷器多施青绿或青黄釉,部分有冰裂纹,胎和釉结合紧密。依据器底和器壁纹饰的不同,文中把瓷碗分为四型;瓷罐有双系、四系和六系三类;瓷盘多饰有同心圆莲子的莲瓣纹。依据器形的特征和纹饰判断,这批瓷器的年代应为南朝晚期。建筑构件有筒瓦和瓦当两种,瓦当又分为莲花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两类。莲花纹瓦当以细部纹饰的差异,可分四型,其中包含有复瓣(宝装)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仅发现1枚,兽面刻画比较抽象,装饰意味更浓。参照共出的瓷器年代,这批莲花纹瓦当具有比较典型的断代意义。该遗存对研究六朝都城的物质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大北山墓地发掘的四座“刀”形砖室墓,分布集中,方向接近,形制相似.除M1外,其余三座各有构造不同的排水系统.共出土瓷器、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等20余件遗物.为荆州地区六朝早期家族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雨花台区南朝画像砖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在南京市南郊的姚家山发掘了三座东晋晚期砖室墓。这些墓葬排列整齐,墓向基本一致,形制大体相同,应属同一家族墓地。墓葬皆为带长甬道的凸字形单室墓,规模较大,残存各类随葬品40余件,墓主应属当时的世家大族。其中 M3墓壁砌有精美的画像砖,墓内还发现两方铭文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大坟坝三座六朝墓葬是有封土的家族墓葬群,皆为刀把形墓葬,峡江地区东汉即流行用子母砖套接的曲折线形券顶式的刀形墓葬。三座墓清理出数量不等的陶器,有陶釜、甑、罐、盆和完整的炊器、日用器,其装饰绳纹富于原始特色。墓葬有打破关系,六朝墓里有东汉遗物,把前代墓葬遗物再放置新墓葬内,是否是该地区的一种葬俗,仍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7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南京市雨花台区后头山东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坐北朝南,4座墓室东西向紧密排成一列,墓葬形制、大小相近,均为砖室券顶结构,长5米左右。墓葬多保存较好,出土了包括青瓷器、陶器、金饰、铜印章等在内的各类遗物90余件(组),其中六面印、步摇金饰、头像砖等均较罕见。根据出土的六面印,初步判断M1墓主为张迈。这处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六朝墓的出土遗物、葬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原文物》2009,(4)
2006年10月至12月,为配合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所清理的遗址中以宋金墓葬为大宗.根据墓中出土文物,推测其年代上限不早于北宋晚期,下限为金代.这批墓葬的发掘和墓中出土的陶瓷器以及唐、宋金时期的铜钱,为研究宋金时期的墓葬形式、社会经济和古代民俗文化提供了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0月20日~11月7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大兴区青云店镇杨各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辽代墓葬7座,出土器物37件,对研究辽代墓葬形制、葬俗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