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礼成 《攀登》2007,26(4):213-216
本文通过对篇章结构理论的解读,诠释了篇章结构理论作用下的谋篇之形和结构之象;讨论了谋篇之形是文章实现主题的设计蓝图;剖析了结构之象的具体组合形态及其对结构理论的意义;研究了篇章结构的延承发展和组合法则。指出它们的构象组合是一个完美的统一的整体,是谋篇布局的思维成果,是写作过程中对材料组织安排的思维轨迹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7,(3)
厘清法治内涵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前提。"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提出后,关于法治的内涵在国家层面一直没有权威科学的阐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基本含义发表的重要讲话可以概括为"法治内涵论"。法治内涵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其内容具体包括"宪法法律至上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论""权利制约论""程序法治论"和"良法善治论"等法学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3.
金达迈 《沧桑》2011,(5):10-15
所谓新经济志,是指当今正在编纂的志书中的经济部类篇章。新经济志承担记述经济改革、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是续志的重点。记述改革、发展,显示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是经济志的主题。多体并用、文图并茂是经济志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晋国前期就发生的"曲沃代翼"顺应了时代的变革要求,也为晋国的政治制度大转变和经济社会大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继之而来的"郭偃之法"不仅指导和促进了晋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也为三晋法家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源泉。正是晋国尚法求变,强国富民,才从西周初年分封的甸服小国一跃而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最,左右天下大势、引领时代发展150余年。  相似文献   

5.
正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政策导向经历了从一体化治理走向协同治理的演化变迁。"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研究者提出京津冀三地要摆脱"就北京论北京、就天津论天津、就河北论河北"的思维方式,"要把京津冀作为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尽快推进区域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概念最早进入官方政策议程是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后,"协同"成为京津冀区域  相似文献   

6.
杨家辉 《神州》2013,(36):192-192
无论是战争前,还是战争后,周恩来总理无疑是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中流砥柱。他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埋下了重要的伏笔,为中华之崛起,贡献了巨大的思想力量。本文试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对周恩来的思想加以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淮安是大运河重要的枢纽城市,运河文化因此成为淮安的代表性核心文化,也是新时期淮安精神的鲜明标识。21世纪后,淮安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将运河文化研究与城市运河文化建设融合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2008年被中国古都学会授予"运河之都"称号。"运河之都"城市名片是淮安人民以运河文化为荣,对运河文化自信的诠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吴利才 《神州》2011,(11):117
1968年春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摆脱前苏联的控制,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被西方人称为"布拉格之春"。由于遭到苏联的武力干涉,最终改革失败。本文将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改革给捷克的教训这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历史的学习、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强调学习党史的重要性。2021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迎来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科学认识当今的党情、国情和世界形势,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从中汲取信仰之力,筑牢信仰之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布拉格之春"是冷战时期东欧国家中突破苏联模式樊篱力度最大的改革实践,其目标是探索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捷共改革派领导层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与民众自下而上的呼声结合体现了改革的内生性和自主性特点。在坚持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和保持捷克斯洛伐克与其他苏东国家联盟关系的基础上,捷共尝试对集权体制进行民主化改造,通过党政分离、政企脱钩、建立联邦制政体、社会组织自主化和放松新闻审查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作为创新性的突破尝试,改革纲领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性,其对社会主义民主议题和范式的认识与探索丰富和拓展了国际共运的理论与实践,也使"布拉格之春"在国际共运史上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修复长江环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重要思想。江苏是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沿江省份,同时也是长江保护的重要省份。解决长江生态环境之病,本质是要解决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中的突出问题。文章提出江苏长江大保护的四个战略思维,以"加法"的思维,给江岸增添绿色;以"减法"思维,破解重化工围江难题;以"乘法"思维打造长江文化的"水立方";以"除法"思维,全流域治理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区建设是国际社区发展的中国化,它不仅给社区带来一个静态抑或固化的地域概念,而且与时俱进推动甚至改变了中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组织体制、管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居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唯因如此,作为综合记载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基本面貌的"博物之书"和"一方之全史",各地续志不仅不能忽略而且应该重点记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最能体现续志的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和本地特点的重要篇章之一。而可供选择的社区建设入志方略有二:一是市志和市辖区志以"社区建设"单列篇章或章节横排纵写,二是农村则以"村民自治"单列篇章或章节纵深记述。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标志着习近平共享发展思想的基本成熟。这一共享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坚持问题导向,是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重要指针;他坚持以人为本,是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理论基础。坚持习近平共享发展思想为指导,必将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不断开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区建设是国际社区发展的中国化,它不仅给社区带来一个静态抑或固化的地域概念,而且与时俱进推动甚至改变了中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组织体制、管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居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唯因如此,作为综合记载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基本面貌的“博物之书”和“一方之全史”,各地续志不仅不能忽略而且应该重点记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最能体现续志的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和本地特点的重要篇章之一.而可供选择的社区建设入志方略有二:一是市志和市辖区志以“社区建设”单列篇章或章节横排纵写,二是农村则以“村民自治”单列篇章或章节纵深记述.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进入发展"新常态",在此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事业。从习近平同志一系列讲话中,可以感受到文化遗产事业在当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概括地说,文化遗产是国家走向未来的坚强基石;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是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建设特色化和谐性城镇的必要力量,是国家"新常态"的特殊构成;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6.
二轮修志中人物记载要避免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历代地方志都非常重视人文,注重人物的收录,在志书中专设人物门类,以彰显一地之风化。新中国第一轮新方志批判地继承旧志传统,志书中普遍设置人物篇章。除复载一些历史人物外,收录了许多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的英烈、英模和爱国人士等地方人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和领导全党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断,形成了一个新的重大命题,即"两个伟大革命论",这是党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两个伟大革命论"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党一直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世界发展模式。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19.
巴中是革命老区,也是贫困地区。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追求。100年来,巴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谋复兴,完成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脱贫困、奔小康”的持续求索,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巴中由贫穷到小康的嬗变,谱写了一部挑战贫穷、扶贫帮困、摆脱贫困和消灭贫困的雄壮史诗。  相似文献   

2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高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经济之兴旺,文化之辉煌,都是前此任何朝代都无法企及的.特别是唐代中国与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出现了许多新气象,新特点,构成了汉魏以来中西交通史上最重要的篇章.究其原因,固然可以列出种种,然唐朝前期对中西交通线的锐意开拓和直接经营无疑是促成这种繁荣局面的重要原因.本文拟结合一些出土文书对此问题略陈己见,粗浅谫陋,请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