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向世界贡献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了详细完整的阐释,主张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些内容构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体系,并指出了践行的具体路径、方法和终极目标,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融为一个整体,在人类政治文明中溶进了中国的主张、  相似文献   

2.
全球海洋治理是将全球治理引入海洋领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海洋治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的基础之上,协调人与海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新兴崛起的地区性大国,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方案,并通过建立"蓝色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此后,习近平以总书记或国家主席身份在国际场合反复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联合国的多个文件中也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空洞的外交口号,而是有着五个方面具体内容的理念体系,即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他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解决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们党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先后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外交思想。这其中,不论是建国初期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方针,还是改革开放后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为基础的独立自主不结盟战略,抑或是新世纪以来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都鲜明地体现着中华民族对于和谐共存的不懈追求,彰显着中国人民对于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为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是当代中国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的壮美蓝图,是中国为引领世界走向和平共享新时代而编撰的中国方案,是中国为化解当今世界纷繁多元矛盾而贡献的中国智慧。众所周知,伴随着势不可挡之全球化的进程,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之间虽然政治制度、经济水平、文化传统存在诸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社会不仅面临着地区冲突、武装斗争等传统安全问题,同时更面临着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它们相互交织、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唯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推进国际关系的转变与完善,促进全球经济的开放与发展,加强安全层面的合作与建设,增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参与全球生态的治理与完善,不断应对人类社会的各类问题与挑战,才能顺利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人类历史,几千年来所有对社会现实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思想理念都是混合着历史积淀与理论思辨的前瞻性成果,而且,新的思想观念从提出到最终被世人广泛接受和认同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同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自提出之日起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国外学界纷纷著书立说,各抒己见。前者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理论渊源、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后者则基本沿着"动机·行为·影响"的逻辑主线,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动机、构建的路径及其可能给世界带来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系统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  相似文献   

10.
正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国家的外交理念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理念不断升华。从"解放全人类"到建设和谐世界,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变化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的与时俱进,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追求;既是对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创新,也是对新中国六十多年外交优良传统的继承发展;既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担当,也表达了中国对国际事务和人类发展有所作为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王秀芳  郭连云 《攀登》2022,(1):23-29
习近平关于地球生命共同体主张是为解决地球生命存在危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主动参与世界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属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内容。这一主张是针对生物多样性减少、地球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危机而提出的。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超级复杂巨系统工程,这一主张的实现需要世界范围内各国在价值理念上的认同和在行动上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与坚持。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想的细化具体化。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理想最美好的社会,是人类的最终追求,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处于真正的审美生活状态。人类社会最终必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信仰的真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的的担当,也是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智慧方略。  相似文献   

13.
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广泛凝聚文化共识,着力打造人类命运共识体。只有在人类命运上达成广泛共识并以此为据付诸实施,同向同行,才能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人类。第一,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共识,打造人类命运共识体,要全面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平等对待这种多样性、切实尊重多样性,特别是现在对于世界各地、各民族仍然作为特  相似文献   

14.
<正>以构建人地和谐关系为宗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的最强音,而"环境考古"也成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中国考古界高度重视"环境考古"工作,许多大学、考古院所及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参与其中。1990年,周昆叔、巩启明先生等发起召开了"中国环境考古学讨论会",后主编有《环境考古研究》辑刊,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当时提出:"环境考古之所以被提出,是社会与考古学科发展的需要,在自然与人的关系方面给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界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根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意义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思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进这项研究工作,学术界需要拓展和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同时应加强实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并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互动。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创新世界发展模式。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17.
王清葆 《铁军》2020,(4):13-16
习近平同志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多次用"世界大同"概念来表述,受到世界热烈欢迎和响应。这就告诉我们,世界大同早已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而且日益走向实践。本文力图从理论上分析世界大同从空想走向科学并走向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杜晓岚 《东方收藏》2023,(10):78-80
通过阐述张昭潜所撰《十笏园记》中体现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传统哲学思想,与当下我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一脉相承的高度契合关系,指出它们是人类共存共荣的必然选择和绝佳途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引领人类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出发,探讨以新兴春节祭为品牌共同体的形成及其启示。首先,从中国驻日使领馆职能定位、春节祭执行委员会管理理念、春节祭可持续发展的利器等方面,全方位揭示新兴春节祭品牌化的独特发展模式与成功经验。其次,从节庆情境与互动仪式链产生、节庆体验与资源共享、节庆溢出效应与利益共赢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以中国节庆品牌为平台的中日民众情感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之形成机制,提出新型全球化格局下,以共建品牌共同体的路径,来构建新时代中日关系和命运共同体的新思路。研究认为,节庆仪式品牌将华人族群和日本市民、中国社会和日本社会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影响结成多元关系网络即品牌共同体;两国民众及地方政府通过品牌共同体的实质性交往和对话,培育了中日友好共同体意识和共生共荣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民族地区发展的主题表面上是推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人和社会、人和生态的和谐,究其根本,其主题仍旧是国家利益的分配。因此,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与化解国家利益分配问题,力求构建起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利益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