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评价态度是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依据,博物馆规模与内容属性的不同必然会影响消费者对博物馆的认知评价.在众多影响博物馆认知评价的因素中,综合环境是焦点,展品内容是根本,其他性价比、服务、位置等因素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众对博物馆的宏观认知.基于消费者反馈的结果,博物馆的发展要从管理入手创新经营模式,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对接市场;要以设计处理功能与审美的关系,以情感体验提高文化信息的传达效率;要理性看待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强调技术的适度运用.同时依据博物馆的类型差异,从地理位置的规划、内容研究深度、软件服务、公众关系、可持续发展及产业融合等多个角度系统思考博物馆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博物馆是一个代表公众利益并致力于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机构,公众不仅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博物馆的生命所系。博物馆的许多活动都与公众有关,同时,公众遇到和提出的问题也是所有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因此,应在充分理解基本术语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博物馆内部运作、公众及其行为,并从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找到文化契合点,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公众需求引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推动博物馆公众研究成果的社会化,从而积极推进博物馆服务公众的水平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3.
杨煜 《丝绸之路》2010,(2):102-104
博物馆形象是指博物馆在开展实物收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形成的个性特征作用于社会公众,在公众中形成的对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总体反映、认知和评价。良好的形象是博物馆的无形资产,它可以取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吸引更多的观众,吸引社会与个人的公益赞助,获得更广阔的文物与资金途径;同时,良好的形象还可以使博物馆内部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员工感到自豪与满足,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博物馆公众形象的塑造与维护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现代大众传媒对博物馆公众形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入手.重点探讨如何通过传媒力量不断优化地方博物馆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4.
叶菁 《南方文物》2003,(4):128-129,121
陈列宣教是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尧服务观众的主体内容袁是打造博物馆文化品牌的重要途径袁它直接影响到博物馆的公众形象尧观众参与与社会效益遥博物馆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袁就必须争取公众对博物馆的热爱和支持遥要利用博物馆固有的陈列袁丰富的展示内容袁建立宣传教育基地袁通过讲解向公众展示和推介博物馆袁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袁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热爱和关心袁赢得更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袁最终达到宣传观众尧教育观众的目的遥一尧大众传媒是连接博物馆文化的桥梁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看袁博物馆宣传的最佳工具就是…  相似文献   

5.
谢雨婷 《东南文化》2021,(2):165-171
在公共服务领域,"可及性"是从公众感知视角评价公共服务效果的重要视角;在博物馆领域,实现资源和服务面向公众"可及"是近代以来公共博物馆的追求目标之一.立足博物馆服务的特质和公众接受博物馆服务的全过程,可构建从公众感知视角评量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三个由表及里的内部维度——"可获得性""可接近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藏品内容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了藏品与沟通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以沟通为目的的藏品设计是提升博物馆服务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为博物馆促进与公众的沟通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是相互联动、互为因果的关系,观众需求是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民族博物馆因其自身的"民族性"特征,在展览形式与观众认知关系方面有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在形式设计方面应考虑观众的感觉与认知系统,观众的自然特征差异、参观心理与行为特征会影响展览形式与内容设计,观众构成、参观目的与时代变化也会促使展览形式产生新变。本文以裕固族博物馆的布展为例,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知从简单的收藏保管发展到现在的服务公众,在这样急速发展的探索时期,从业人员也更多的在思考,我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才能既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又能完成博物馆对社会的使命呢?本文将从展陈设计的角度来浅谈博物馆品牌建立的重要性及方法探索,并希望借由将博物馆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来推动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9.
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通过了新的博物馆定义,定义中新增了博物馆应“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公众在享受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也许是经济上的、文化上的,也许是身体上的、感官上的。影响博物馆可及性的因素有很多,提升博物馆的可及性就是要着眼于消除这些障碍。文章主要对博物馆线上服务进行分析,以廊坊博物馆为例,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提升博物馆可及性。  相似文献   

10.
苏文涛 《丝绸之路》2010,(16):82-87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公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博物馆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公众的地位是被动、消极的。然而,当代博物馆观众的需要正从内容的满意、理性的满足上升到对形式的满意、感性的满足。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1.
12.
13.
嘉岛  李伟 《旅游纵览》2012,(6):20-23
<正>2006年,本·斯蒂勒主演了一部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拍摄的电影——《博物馆惊魂夜》影片里他应征成为博物馆的夜班警卫,奇妙的是当夜幕降临,博物馆陈列的标本全都复活了:追逐骨头的霸王恐龙,钻木取火的山顶洞人,英姿飒爽的西部牛仔,以及为了爱情不惜被车压断身体的罗斯福。  相似文献   

14.
《文博》2005,(1):55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和艺术的九位神女的统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宝的收藏室。直至18世纪末,西  相似文献   

15.
申宪  何刚 《东南文化》2002,(11):64-67
观众工作是博物馆的中心工作之一,博物馆的陈列应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工作应全心全意地为观众服务,博物馆应美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发博物馆资源,打造博物馆化品牌,吸引、陶冶和教育观众。  相似文献   

16.
胡小玉 《文博》2009,(5):89-93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博物馆展览从纷繁多变的国际博物馆环境中,应梳理出自身有文化价值的主题展览,并形成独特的博物馆发展理念和展览运行模式。国内现阶段博物馆的展览事业要得到提升和发展,其关键在于加快引进高素质策展人才和专业团队来从事这项重要工作,使新的展示观念和审美体验在与公众不断增进的文化诉求中接轨,使博物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得到最广泛人群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18.
Museums as Leis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useums are shifting from a focus upon education alone towards an accommodation of leisure markets. The authors do not consider these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leisure, often presented as oppositional, to be irreconcilable within museum practice. Nevertheless, it is apparent that museum practice is changing, in part as a response to the pressures and opportunities of becoming assimilated into leisure markets, predominantly, but not only, as touristic attractions and often as key resources in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keholders such as users, citizens or governments appear to be unconcerned about these changes in emphasis, whilst some within professional museum practice (also stakeholders) do not wholeheartedly welcome the moves. The authors argue that, historically, museums have been attributed a role in 'entertaining' users and that, in part at least, this was accepted by practitioners where the primary orientation was acquisition and conservation within the project of modernity. In such circumstances, the consumption of museum services was seen as mainly for academic, or educational, utility. More recently, consumption of museums shows evidence of being at least equally associated with meaning as well as utility, i.e. that exhibitions contribute to the assembly of particular lifestyles associated with touristic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美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秋莎 《四川文物》2002,1(4):90-94
本对博物馆工作涉及的美学、美育诸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应把审美化视作博物馆化研究的中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陈林烽 《东南文化》2016,(4):106-111
博物馆中的灯光艺术是每一位设计师必须面对的课题,任何一个主题展览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展品的展示与表达,以及灯光的衬托与布局。主题展览灯光设计与运用的优劣程度,是衡量博物馆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展览艺术中,光要营造出让人舒适的感受,设计者要设计出令观众满意、舒适的光线和阴影。在目前LED灯具制造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下,博物馆应谨慎推进灯光升级工作。灯与光的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光与影的设计发展历程揭示出,它已不仅着眼于探讨主题展览的展品本身,更在营造一种氛围,创造一件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