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窑是江西地区一处以烧造青釉瓷为主的唐代窑场,是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于2011年、2013年对南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揭露面积1 073.5平方米,出土大批窑具和瓷片标本,尤其是全面揭露一条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为研究南窑的窑炉技术以及唐代制瓷业的发展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景德镇浮梁县兰田窑窑址考古发掘资料,探讨了9~10世纪景德镇窑业的生产状况。首先介绍了兰田窑的基本情况和发掘的概况,并根据兰田窑大金坞窑址的发掘简报和万窑坞窑址初步整理的成果,探讨了景德镇早期窑业的三个问题。第一,根据万窑坞窑址发掘清理的五代早期窑炉遗迹,结合乐平南窑清理的晚唐时期龙窑,浮梁盈田凤凰山窑址清理的北宋早期窑炉,初步总结了景德镇地区早期龙窑从长变短,坡度从缓到陡,建筑方式从土筑到砖砌的变化趋势。第二,根据兰田窑发掘的地层,将景德镇地区9~10世纪的窑业分为5个发展阶段,并根据初步的整理结果对5个发展阶段的时代进行推断,总结了各期的基本面貌和特点。第三,万窑坞窑址地层出土资料显示,9~10世纪景德镇生产的主要瓷器品种青绿釉、青灰釉、白釉等各类器物,在所有地层中均同时出土,表明这三类器物的生产不存在早晚相继的关系,而是同时生产的不同质量和特点的器物。同时,从这三类产物的胎釉特征制作工艺、器物造型及装烧方法等观察,其分别受到了江西洪州窑、浙江越窑和北方地区白瓷生产技术的影响,也有少量长沙窑的工艺特征。  相似文献   

3.
宋东林 《南方文物》2013,(2):85-93,71
宋元时期是景德镇制瓷工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正是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生产传统和产品面貌,并在窑业技术上多有创新,表现在窑炉的改进、窑具的创新和装烧方法的变革三个方面。本文从考古发现的景德镇窑宋元时期的窑炉与窑具入手,通过系统梳理其发展演变的脉络,以点带面,管窥景德镇制瓷工艺在10~14世纪的探索与进步,并尝试分析其他窑业生产传统对景德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瓷器山明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丽阳乡彭家村瓷器山的西坡, 2005年7~11月由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青花、白釉、仿龙泉釉、仿哥釉、紫金釉等瓷器,同时发现了一座明代前期葫芦形窑炉的遗迹。该窑炉的发现不仅可以填补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发现的明初葫芦形窑和在湖田窑址发现的明代中期葫芦形窑之间的空白,完善葫芦形窑的演变序列,而且印证了《天工开物》对葫芦形窑形制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2020年萍乡南坑窑考古调查的概述和主要收获。本次共调查了18处窑址,根据各地点发现的器物,可大致分为三组。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南坑窑创烧,采用支圈组合覆烧工艺大量生产青白瓷;元代中期青白瓷生产减少,质量下降,多使用涩圈叠烧法生产灰青釉、青釉、酱釉和黑釉瓷;元代晚期以生产青瓷为主,主要生产仿龙泉青瓷。本次调查发现窑炉遗迹4座,皆为砖砌龙窑,与南宋以来龙窑向宽短变化的趋势相符,并存在多次修建使用现象;发现的矿洞与码头遗迹,反映了南坑窑系统生产过程。从采集标本看,景德镇青白瓷技术可以通过南坑窑向湖南传播;南坑窑仿龙泉窑青瓷是基于本地窑业技术对龙泉青瓷进行的表面模仿。  相似文献   

6.
2000年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江西省鹰潭市的角山商代窑址进行了首次较大 规模的科学发掘,揭露面积4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批文化遗物,发掘探明该遗址为商代中 晚期江南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窑炉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的窑场,它 将中国原始青瓷的烧造年代向前推进了1000余年。角山窑址处于怀玉山和武夷山脉的一个狭长地带,从自然地理区划看,属赣东北信江流域 ,在江西境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此次工作揭露了商代窑群和少量建筑遗迹,包括 龙窑1座,半倒焰马蹄窑4座,尚有6座已露端倪,烧成坑2座以…  相似文献   

7.
试论我国古代的龙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的瓷窑,可分为圆窑和龙窑两大类。圆窑形似馒头,所以又称馒头窑,有的窑床平面呈马蹄形,故又叫马蹄形窑。景德镇等地所用的蛋壳窑,是圆窑的一种发展。龙窑窑身狭长,前后倾斜,窑头低尾  相似文献   

8.
碓臼山元代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丽阳乡丽阳村碓臼山的南坡, 2005年7月由故宫博物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景德镇市陶瓷考占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青瓷器,而且发现了一座元代窑炉的遗迹,是由龙窑向葫芦形窑过渡的雏形,对于陶瓷窑炉发展史具有一定学术价值。通过对该窑炉内原状匣钵柱排列方式以及装烧细节的考证,可作为研究和复原元代晚期窑炉每窑的装烧量、窑内匣钵平面排列和空间组合等瓷业生产的原始依据。  相似文献   

9.
福建唐代瓷窑材料一向十分匮乏,将口一号窑的发掘,填补了这一空白,在窑炉结构、形制、产品、种类、质量和特征方面,都提供了极为具体和详尽的资料.这一唐窑长达52米,是全国目前已知唐代龙窑中最长的一座,它反映了当时福建窑工制瓷技术的进步,同时也为宋元时代南方龙窑的发展起了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风雷 《南方文物》2008,(3):151-154
镇窑为我国传统陶瓷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是宋以来发展而成的最具特色窑炉之一,定型于明末清初。历史上景德镇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松木,另外还有蕨棘、松枝、搓柴等:以松木为燃料的称为柴窑.松木经久耐烧、温度高而均衡.多用来烧细瓷。以松枝、馐柴等为燃料的称为槎窑。而搓窑多烧粗瓷。觋以保存在景德镇市枫树山盘龙岗古窑瓷厂内的“镇窑”为例.简要介绍以松木为燃料的镇窑所体现的古代景德镇高超的窑业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