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攀登》2015,(2)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并实施生态立省战略的青海,经过多年的探索发展,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举的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目前,从发展生态经济新标准看,虽然正在兴起的青海省小体量的高原生态经济蕴含传统工业经济所没有的功能和成长优势,小体量产业潜力巨大,但存在这一经济完善发展所需的制度体系创新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这一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一优两高"发展战略,既是对青海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又是对青海未来发展战略的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一优两高"发展战略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立足于生态保护优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生态保护和高品质生活的保障;创造高品质生活,是生态保护优先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3.
才吉卓玛 《攀登》2023,(5):121-128
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是伴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复杂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国家发展战略的演进、国情省情的客观发展需求以及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变化而逐步推进的。青海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重地,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要地。因此,保护好、建设好生态环境是青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青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和行动举措经历了起步、探索、初步发展和全面发展四个阶段的历程以及从“环境保护”向“可持续发展”再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转变,实现了点、线、面的重要转型,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海省情,遵循生态、经济、社会规律的绿色发展之路。本文研究分析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和成效,在归纳提炼的基础上总结出有益经验启示,以期在深化对省情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为打造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攀登》2015,(4)
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脊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直接影响河西走廊乃至我国北部地区的生态安全。,2012年批准实施的《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但在祁连山生态保护中,存在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不同步、不统一、不协调的问题,如何既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又不是简单就生态论生态、就保护论保护,而是努力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是当前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祁连山青海部分为基础,通过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现状和保护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从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及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论述祁连山地区实现生态美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主要方法,探索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5,(3)
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一直滞后于国内外同类型地区。文章通过综合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保护路径,在借鉴他人优秀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青海旅游资源多元保护的理念,即限制式保护、分区式保护、集中式保护和分散式保护。最后主要从政府层面、旅游资源管理环境评估、法律法规建设、生态意识强化、全面质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及解说系统的完善等方面提出青海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对生态产品的价值提升,是将其内在基础价值和潜在增值价值转换为市场交换价值的过程.探索推广"两山"转化路径,要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实现路径.2020年都匀市被贵州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我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但是都匀市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  相似文献   

7.
"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绿色发展理念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阐述,对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显著指导意义。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沙漠化城市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为例,基于其产业发展现状,以"沙"资源为核心、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要依托的转型新思路,成为了"两山"理论的重要补充和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8.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指一个政党和国家或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的总谋划和总方针,包括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等内容。通过系统深入梳理研究了青海解放70年来经济发展战略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指引下,青海解放70年来,先后制定并组织实施了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追随式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年)追赶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新时代(2012至今)生态保护优先的高质量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许光中 《攀登》2012,(5):98-102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青海的建设面临着新型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省内发展不平衡、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以新的城市化理念引领新青海建设,以"抓大完小"的城市化战略解决新青海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长智 《攀登》2006,25(1):96-102
近年来,青海民营经济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就其规模、数量、市场竞争力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值等方面而言,仍显滞后,与中东部地区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极,是青海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的现实选择和客观需要。本文拟通过对青海省民营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从政策和体制层面上进一步探索加快青海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17,(3)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了"四个扎扎实实"的青海发展战略要求。青海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好此发展要求,鲜明的提出了"四个转变"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要把青海建设成为民族团结大省、生态强省的战略构想。青海要实现从经济小省到生态强省的转变,民族团结是其转变的纽带,建设生态强省的同时,加强民族团结,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用。从经济小省到生态强省的转变,首先要培育民族文化先进工作者,加强其对民族团结的贡献力,为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强省转变提供思想基础;其次要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为民众创造更多增收途径;最后要大力挖掘生态环境潜在价值,化生态价值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赵青娟 《攀登》2008,27(6):137-140
生态补偿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青海的生态环境在我国乃至亚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生态环境的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措施并不完善。对此,本文就生态补偿的含义和功能、建立青海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必要性作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孙凌宇 《攀登》2011,30(2):71-74
青海自然资源丰富,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而又极其脆弱,选择绿色发展,既符合青海实际,也是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态屏障的需要,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青海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6,(6)
"新发展理念"是青海农牧社区防灾减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近年来,青海减灾事业发展迅速,但农牧社区减灾作为灾害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提升青海农牧社区减灾能力需要以创新减灾科技能力为驱动,统筹协调城乡减灾资源,将减灾事业与生态保护的结合,发挥多元减灾主体参与,努力提升农牧社区减灾能力,营造农牧区乃至全省整体公共安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5,(1):87-90
坚持实施生态保护第一战略,是由青海生态的战略地位决定的。这一战略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要把这一战略落到实处,必须首先要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要有准确的认识、把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在实处、明确中央政府和青海政府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过程中的职责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集中体现在"减排""水污染治理""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监管力度"等六个方面。未来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植树护绿、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原生态有序开发利用、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和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17,(6)
青海省生态安全在我国乃至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保护创新人才的支撑。目前青海省生态保护创新人才机制中还存在着运行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短缺、评价体系不完善、投入保障不得力等问题,人才培养短板凸显,人才支撑作用弱化。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实施科学考评等七个方面,提出完善青海省生态保护创新人才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发平 《攀登》2000,19(5):51-58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是青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青海与东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差距比较可以看出,制约青海利用外资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是现实市场狭小、制度创新滞后和资源供给优势的递减。为此,加快制度创新、选择切实有效的利用外资方式、建立高度开放的市场是青海今后利用外资应采取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金晶 《旅游纵览》2015,(3):189-192
生态旅游的兴起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普洱市作为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人文生态资源丰富、普洱茶文化源远流长,发展生态旅游极具潜力。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面临着法律机制欠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凸显等问题。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框架下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立法,研究完善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法律规制是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李杰 《旅游纵览》2023,(13):71-73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传统的经济模式往往会忽略或者低估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价值,这也包括乡村旅游所在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将乡村旅游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经济考虑范围内,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在总结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的4种方式,分别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环境收益和市场开发、生态文化服务消费、生态保护补偿,希望通过这4种方式实现生态保护和乡村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