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广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尚处于较落后的地位,但其粮食流通却是层次分明,颇为顺畅,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广西构建了相对完备的粮食流通网络,尤其是形成了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粮食流通市场.在抗战中,广西虽为贫瘠之区,但却很好地发挥了后方的保障作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究其原因,粮食流通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江苏地方志》2011,(6):F0004-F0004
民以食为天,粮稳天下安。“十一五”是江苏粮食工作实现战略转变,从改革走向发展的五年,是江苏国有粮食企业走出困境,焕发生机的五年,更是江苏粮食流通产业夯实基础、发展壮大的五年。全省粮食部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和粮政管理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江苏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已初具雏形,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位次。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史志》2007,(1):I0006-I0006
<正>2005年,我省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全省粮豆薯播种面积14834.1万亩,粮食产量720亿斤,粮食商品量为502.9亿斤,均创历史新高。为全面做好粮食购销工作,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余粮的顺畅销售,把农民粮食生产大丰收变成农民收入的大增收,省粮食局组织指导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推进深化粮改的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中心,全面履行粮食部门工作职能,全省粮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4.
任敦鹏 《神州》2012,(30):208-208
包装设计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环境下,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在市场流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粮食包装的艺术效果对其市场流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包装设计在商品流通中的功能作用,针对粮食包装的艺术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唐宏程 《攀登》2013,(1):97-101
粮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商品。青海省是一个长期缺粮的省份,粮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建立和完善青海省现代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对全省粮食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苏地方志》2014,(3):F0002-F0002
<正>江苏自古以来是天下粮仓,鱼米之乡,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产业大省。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3423.0万吨,比上年增产50.5万吨,实现建国以来十连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先后三次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全省收购粮食2125万吨,销售2250万吨,购销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促进农民增收35亿元。总投资14.9亿元的全省粮库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着力推进粮食信息化,建成29家数字粮库。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自古以来是天下粮仓,鱼米之乡,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流通大省、产业大省。201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3423.0万吨,比上年增产50.5万吨,实现建国以来十连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先后三次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全省收购粮食2125万吨,销售2250万吨,购销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促进农民增收35亿元。总投资14.9亿元的全省粮库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启动。着力推进粮食信息化,建成29家数字粮库。粮油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均突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四川改革开放30年来.“一日三餐,军需民食”让人们深切感受到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的深刻变化,短缺经济下的粮食计划供应已成历史.丰富的市场粮源极大地改善了居民膳食结构。30年来,粮食购销体制循着从“高度计划下的统购统销到双轨制再到市场购销”的改革路径.经历了粮食收购从“统购到定购再到市场收购”.  相似文献   

9.
华北沦陷区粮食的生产与流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士花 《史学月刊》2006,2(11):55-63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特别重视对华北沦陷区粮食的掠夺。尽管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更重视棉花的增产,但除日伪强力推行植棉的地区外,华北沦陷区的农民仍以种植粮食作为农耕的第一选择。日本的军事侵略及统治,严重破坏了农村的农业生产力,粮食的播种面积及单产量都比七七事变前减少,粮食的流通渠道、机构、方向、手段等都受到了影响。粮食流通的初级市场———集市减少,农民多在自家庭院卖给前来收购的小贩;一些粮栈或货栈成为日本商社的收购人;大城市粮栈的运输职能丧失;一些粮食集散市场的中转职能改变;铁路、卡车及牲畜运输量的增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伪交通统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  相似文献   

10.
粮食作为一种商品,由于它与国计民生具有密切联系,同时也由于它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成为一种特殊的重要商品。因此历届政府都把控制调节粮食生产与流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抗日战争时期的粮政是广西财经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颁布实施具有深刻复杂的经济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1.
1953~1957年的河南在统购统销初期实施粮食票证制度,经历了初创时期、基本成型时期、确立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粮食票证制度的形成,对于保证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并成为粮食统购统销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及地区,粮食的概念有所差别。本文按英国统计习惯,粮食指谷物。粮食政策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粮食政策目标、粮食政策手段、粮食政策效应三者互动形成的粮食政策体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粮食政策则包括粮食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政策。目前,世纪粮食问题已引起举世瞩目,有关各国粮食政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各国粮食政策的历史形成进行考察却较薄弱。本文拟就16世纪英同粮食政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徐振伟 《世界历史》2020,(1):88-107,I0005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美国的粮食战略缓解了战后初期日本严重的粮食危机,部分解决了美国国内的粮食过剩问题,改变了日本人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挤压了该国粮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影响了日本的粮食安全乃至政治、经济主权与独立发展进程,也加剧了美日间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区际粮食流通的三次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50多年间,粮食流通经历了计划调拨到市场调节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粮食流向流量发生了由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到北出南进乃至南北同出三次历史性变化。通过对这一过程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三次重大的历史变化既是中国区域经济在市场化主导下非均衡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将对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调整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江淮文史》2008,(6):F0002-F0002
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8月经怀宁县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工商行政部门核准,由国有粮食工贸企业整合组建成立,2006年1月改制为民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粮食农副产品订单种植、收购储存、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物流配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百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资金总额1.5亿元,  相似文献   

16.
该局紧紧围绕工作目标,重点抓好粮食营销、购销企业结构调整、储备粮体系建设、招商引资、规模企业培埴和社会粮食统计等工作,抢抓机遇,拼搏进取,粮食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治粮”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全面贯彻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办理和粮食流通统计工作。二是切实推进依法治粮,积极开展粮食流通专项检查。三是认真抓好储备粮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储备粮管理体制。兴化市北郊国储库已连续三年被省粮食局表彰为“一符四无”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程度逐渐增强,多元主体市场的特征愈加明显。收集修志资料的方法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创新。以粮食流通行业为例,通过对多元主体市场条件下运用统计调查方法收集修志资料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具体运用等问题的论述,探讨新形势下引入或改进收集修志资料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演变及其绩效分析郑有贵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所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实行合理的价格政策。”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粮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甘宁边区,粮食生产环境不算优越,但为了渡过抗战最艰难时期,中共和边区政府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应上做了巨大的努力。一是做最广泛的农民动员和组织劳动力,通过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以增加粮食总量;二是规范和调整粮食管理与供给制度,最大程度的节约用粮,以保障粮食供给;三是制定限制粮食出境和用粮食酿酒,以减少粮食消耗。上述三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边区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其次,通过调整政治与经济政策,建立比较合理的粮食制度,以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了与民争食的问题。粮食问题的成功解决,成为边区渡过抗战最困难时段的首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讨论边区自给问题时,粮食生产因素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潮州粮食供给地区及路线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 潮州地区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粮食日益不能自给, 不得不到本地区之外购买粮食。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大, 江西赣州, 广东雷州、琼州、高州, 福建厦门、台湾, 东南亚暹罗、越南等国先后成为潮州粮食的供给地。粮食供给地的变化, 引起贸易路线的变迁。潮州粮食贸易亦与潮州华侨出国有很大关系, 潮州的粮食贸易形成自己独特的原因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