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惠卿与王安石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惠卿是一位博学多才、力行改革当时弊政的杰出的政治家。志同道合、相互敬慕是他与王安石结合的基础。他在制定新法、推行新政、批驳反对派、排除变法阻力、扭转变法危局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王安石初次罢相后,吕惠卿独力肩负起领导变法的重任,坚决地打退了反对派的进攻,维护了新法,并使之继续推行。在王安石复相后,王、吕之间在政见、用人、经义等方面发生了一些分歧,并愈演愈烈,导致了最后的分裂。以往的历史记载和历史论著,把分裂的责任全部推在吕惠卿身上,是极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吴明明 《炎黄春秋》2003,(4):68-70,75
公元1074年是北宋的熙宁七年,正忙于变法的王安石碰到一件麻烦事,一个本来由他奖掖提拔的看城门的小官郑侠要和他的变法过不去,画了一幅《流民图》进呈天子神宗,说变法有问题。  相似文献   

3.
北宋以积贫积弱著称。积贫方面,表现为管理国家财政的三司收不抵支,从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起,就常向内库借钱。积贫的形成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以备战为理由在内库集积财富。太祖准备他日收复燕云十六州,每年要从财政收入中抽出一部分金银财富贮于封桩库,准备用作赎金或以武力夺取时供赏赐将士之  相似文献   

4.
王安石,一个封建时代倾毕生心血从事变法的政治家,虽然他的变法在他的那个时代失败了,但“其所设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像这样思想超前的改革者,在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5.
方国兴 《南方文物》2002,(1):40-42,110
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推行教育改革,发展官学,使宋代教育为之一振,为我国古代教育史写了光辉的篇章,对于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熊光慈 《史学月刊》2006,(10):119-121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期两次规模较大的改革。尽管这两次改革最终都归于失败,但却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其一,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二,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支持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不可能取得最后成功的,要想取得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做保障。以下试就两次改革情况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福清市有条街道名为“一拂街”.是为了纪念北宋时邑人郑侠。郑侠,字介夫,号“一拂居士”、“大庆居士”,生于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家住福清海口镇覆釜山下(今为牛宅村),后迁至县城西塘,因而人们又称其为“西塘先生”。  相似文献   

8.
吕惠卿(1032-1111年),字吉甫,福建泉州晋江人。嘉祜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授真州推官,熙宁二年(1069年),参与王安石变法。变法失败后,长期就任地方官。政和元年(1111年)卒,年八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敏。吕惠卿为官50多年,历经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四朝,  相似文献   

9.
方学志 《广西地方志》2001,(2):49-50,53
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政治斗争,是宋代是也中国历史一件大事。宋崇宁间(公元1102~1106年),划定元祜党人司马光等为奸党,由徽宗和蔡京手书,多次立石,昭告天下,影响重大。崇宁五年(1106年)出现星变,朝野大震,诏令尽毁党人碑。自是,曾立于京师和各州县的党人碑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10.
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十分广泛,本人在这里不拟对王安石变法作全面的评价,只是想就这场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谈几点看法。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评王安石变法以来,传统的观点多是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的角度探讨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兴起,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叶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政权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阶级斗争学说已退出历史评价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把王安石变法作为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仍然是现今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倩 《环球人物》2012,(28):85-87
欧阳修曾对他竭力提携,司马光曾是他的好友,最后都成为变法的反对者中国古代的变法者,大多没什么好下场。北宋王安石,便是其中之一。在文学上,他的才华毋庸置疑: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雅丽精绝、意境高妙。但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后世对他却褒贬不一。赞赏他的人,视他为贤明宰相,"一代圣人";反对他的人,则称他是"元凶极恶",视他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有人托苏轼父亲苏洵之名撰《辨奸论》,称他经月不洗脸、不换衣,  相似文献   

12.
回顾北宋历史,大臣司马光与王安石同仕一朝但政见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司马光(1019-1086,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变法也名扬千古。但司马光却是王安石变法的激烈反对者。作为一国之君的宋神宗,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位爱臣之间的矛盾的呢?与宋神宗谈话时,司马光又是怎样议论王安石的呢?为了排斥政敌,他会奴颜媚骨地刻意去讨好皇上吗?  相似文献   

13.
俞兆鹏 《中国钱币》2002,(1):17-20,30
王安石(1021-1086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又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的宰相和变法的领导人。关于他的货币思想,在其本人文集和一般史书中均极少记载,因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至今还是一片空白。笔者摭拾零星史料,欲对王安石的货币思想作一次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在政坛掀起了一场场血雨腥风,不是新党上台,就是旧党得势,两大阵营里的政治人物也是起起落落,昨天还在皇帝的大殿里谈政论道,今天就有可能被发配边疆借酒消愁,吟出"无病无灾到公卿"的牢骚诗句!今天,我们去读一些与王安石相关的文字,还能感受到当年北宋政坛这个江湖的血腥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