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宗 《攀登》2006,25(5):21-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把党的政策逐步落实到农村生产、生活、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实现党的政策与村民自治制度的高度有效统一,进而促进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但目前村民自治中“两委”关系的不协调状况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消除这种不良因素需要对“两委”关系进行明确界定,划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自治中的具体权力范围,解决两者间的权力冲突问题,以推进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谈进堂 《攀登》2006,25(4):15-16
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管理民主的关键点在于理顺村级“两委”班子的关系;落脚点在于坚持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搞好“一事一议”。  相似文献   

3.
刘小利 《沧桑》2013,(3):135-137
加强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设是搞好农村各项工作的关键,如果"两委"建设搞得好,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民主政治建设的结合体,反之就会影响农村的发展和稳定。"两委"建设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加强和稳固,因此"两委"建设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郭波 《攀登》2016,(4):21-31
基于广东省21个行政村的调查,换届后农村"两委"班子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班子"结构、能力水平、团结程度、稳定性、作风状况都不尽如人意。许多问题的产生不仅缘于"两委"班子成员的学历、能力、素质等因素,更与农村的社会历史、政治生态甚至人性、文化、心理等因素相关。农村改革发展新常态下,必须从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约束等环节着手,多管齐下加强换届后农村"两委"班子建设。  相似文献   

5.
一、权力演进谱系与两委研究的耦合两委关系引起的关注是深入与持久的。原因是两委关系在村民委员会直选后,走入了一个持续与深刻变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里,支部一元化权力的削弱是学术研究津津乐道的。国外学者在西方学养的支持下,敏感的注意到了在农村直接选举有扩展意义之外,重要的是党支部的权力调整的问题(DanielKelliher,1997;SusaDV·Lawrence,2000)。国内的学者随即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着力揭示两委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郭  相似文献   

6.
尹兰平 《区域治理》2022,(12):39-42
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从初步尝试到明确倡导再到全面推行,经历了实践的锤炼洗礼,其现实意义在于加强党对农村的全面领导并理顺了村"两委"关系.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人才队伍难题、权力集中引发监督难题以及因政策宣传缺位影响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的正面效应,必须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监督机...  相似文献   

7.
《福建史志》2007,(3):10-12
2004年7月.为解决“三农”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派办公室副主任吕秋心到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华安县新圩镇五岳村驻村.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从此.帮助五岳村加强“两委”建设.实现脱贫致富.成为了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华文化研究 ,有一基点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界说 ,即“华夏”。本文通过综合各家学说、考据文典、辨析要义 ,剖析了“华夏”所具有的深刻人文内涵 :“夏”称得益于空间地域之方位 ,而“华”则受益于时间绵延之历史等人文意义 ,“华夏”合一即包纳了时空 ,“宇”与“宙”交相呼应 ,强化了泱泱“中国”之上国气度。而这一时空交合的观念又逐渐影响了“华夏”民族的自然和文化观念 ,如“天人合一”、“律历融通”等。  相似文献   

9.
试论清代的"礼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朝是一个重“礼治”的社会.礼教、道德规范是清朝法律规范的核心。在清代的社会生活中.人们不仅受着严密的成法律规范的约束,还受着无形的礼教、道德规范的束缚。就整体而言,清代不是一个“法治一社会,而是一个“礼治”社会。  相似文献   

10.
畅思 《沧桑》2014,(3):248-248
刘万品在《云南史志》2014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三制”即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严格实行主编负责制,严格实行督查通报制。这三个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纂委员主持实施”的修志格局,强化了“一纳入、五到位”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蒋介石从"三二0"到"四一二"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奎松 《史学月刊》2002,(6):70-79,104
蒋介石从“三二0”走向“四一二”,从尝试“限共”最终走向公开反共,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并且是充满了矛盾心理的转变过程。其实,蒋介石并没有像以往一些著作所说的那样,从“三二0”之后开始,就处心积虑地准备清党反共。相反,走向“四一二”最初并不在他的设想之中。其对容共政策的态度转变,固然带有某种程度的必然性,但也带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深入考察蒋在这一过程中心态与环境矛盾冲突的复杂情况,对全面了解国共两党历史恩怨的形成或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1943年8月15日,阎锡山在克难坡召开的行政会议上首次提出“兵农合一”,继而在乡宁县“试点”。1944年2—4月,又在晋西各县普遍推行。晋西民怨沸腾,后被迫于1944年4月告一段落。日军投降后,阎锡山回到太原,又重提“兵农合一”制度。1946年1月,阎派出解救团分赴晋中、晋西各地,强制推行“兵农合一”制度,人民怨声载道。消息传到南京,阎的老乡贾景德等人纷纷致函规劝。本组史料即为阎复贾等函,它对研究阎记“兵农合一”制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代选官"四才"制度的推行与意义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官吏铨选标准中的“四才”制度.即从身、言、书、判几个方面对政府官员的素质进行要求。但这些标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因存在有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没有被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身、言形同虚设,书的考察也非专指书法.选官重在考判。虽然书、判的标准在推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作为一项制度,它的推行,深刻地影响了唐代的化和艺术,是导致唐代学与书法特别兴盛以及唐代官员人化的原因之一,这是超乎制度本身之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家山汉简的出土证实了汉初的确存在过以爵位高下及身份不同授予相应田宅的制度,即名田宅制。这套制度由于缺乏应有条件的支持,一开始就没有彻底施行,高祖后期即名存实亡。《二年律令.户律》是奉“高祖之法”不敢删削而原封保留,而非现行律文。武帝朝所纠劾地方豪右的“田宅逾制”,是武帝本朝的限田之制,不是汉初的“名田宅制”。此后,汉代的限田方案都没有成功实施过。常见诸史书的“田宅逾制”、“逾限”等提法,应大多为观念性词语,而非特指或实指。  相似文献   

15.
吴怀龙 《攀登》2005,24(3):46-48
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首长负责制是针对原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中出现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以部门首长为核心的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制度。本从两种领导制度存有的弊端方面分析了首长负责制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认为把首长负责制理解为国家机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对民主集中制根本领导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对于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三青 《史学月刊》2003,1(9):68-74
对于自由主义者张君劢来说,他同意民社党出席1946年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大”,是一个极其痛苦的抉择。他之所以这样做,客观原因.一是民社党生态的困窘.二是国民党投其所好.百般拉拢;主观原因.一是他的充满矛盾的自由主义理念。二是他的“宪法之父”的“宪政情结”.三是他的人格的分裂与异化。  相似文献   

17.
刘洪斌 《区域治理》2022,(4):141-144
2021年是四川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年,按照中省市规定和要求,这次换届选举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现代化办公能力和异地交叉任职等方面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经过近一年的运行,取得了一些新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浅析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宝萍  强力 《攀登》2005,24(5):89-92
上市公司“资金占用”问题,既反映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也反映了现行法律制度对此的规范和约束存在缺陷.本文针对控股股东利用合同形式和滥用控制权直接侵占资源的问题,对“资金占用”行为进行了分类定性,提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
宋亚明 《南京史志》2023,(42):37-38
<正>“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好地诠释了教、学、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引导现代教师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可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本文拟就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尝试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嵌入其中做简单的介绍,以供参考。一、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解读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1619~1692)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集大成式的美学家。他的情理美学观包括寓理于欲的理欲合一论,寓理于情的情理合一论,理性主义的诗道性情论和寓情于景的情景合一论。本文则专题阐析其情理合一论。一、艺术情感与艺术理性的本质属性及其会通合化情感与理性及其两者的关系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情理关系在王夫之手里得到了辩证综合,他强调理不离情、理寓于情,力倡以意为介体的情理合一论。王夫之说:“故经生之理,不关诗理,犹浪子之情,无当诗情”①,这里提出了“诗理”和“诗情”的概念,即艺术理性及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